地名:白寺镇 | 隶属:商水县 |
区划代码:411623105 | 代码前6位:411623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豫P |
长途区号:0394 | 邮政编码:466000 |
辖区面积:约61.91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5.03万人 |
人口密度:约812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3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白寺村 | ~201 | 镇中心区 | 唐代时期,此处建有一座寺院,有和尚10余人居此,寺院有土地200余亩种植农作物,寺院北面有菜市场,时称北菜市。民国时期,易名北菜寺,又称北寺。1956…[详细] |
郭洼村 | ~202 | 镇乡结合区 | 明洪武年间,郭姓始祖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村周围很高,中间低洼,故名郭洼。…[详细] |
李庄村 | ~203 | 镇乡结合区 | 明初,李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李庄。后郭姓从郭小寨、郭洼迁此居住,张姓为此村外甥落户,村名仍沿用李庄。…[详细] |
穆庄村 | ~204 | 镇乡结合区 | 明末,穆、丁、石三姓人家居此建村,因穆姓家业大,田地千余亩,故名穆庄。…[详细] |
王演庄村 | ~205 | 镇乡结合区 | 明初,王眼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村庄定名王眼家,后其他姓氏相继迁入,因“眼”“演”同音,村庄易名王演庄。…[详细] |
西郭庄村 | ~206 | 镇乡结合区 | 明洪武元年(1368),始祖郭氏兄弟四人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郭庄。…[详细] |
郭老家村 | ~207 | 镇乡结合区 | 明洪武元年(1368),郭姓兄弟四人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村庄定名郭老家。…[详细] |
魏桥村 | ~208 | 镇乡结合区 | 明初,魏姓于此建村,因村北青龙河支流上建有桥梁,故名魏桥。…[详细] |
周庄村 | ~209 | 村庄 | 明中期,有一儒士周景春居此,生有四子,其中周继宇、周继昌在此建村,村名取名周庄,其他二子迁往姚集乡邓楼安家立业。朱洪武未建明代前在此与元朝官兵争战,与…[详细] |
北岳村 | ~210 | 镇乡结合区 | 明初,吴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始名吴庄,又称吴三桥。清初,刘姓从城关王沟桥迁入此村,后有张、郭、黄、王、杜、魏、江、梁、许姓相继迁入,村庄易名北岳。…[详细] |
靳庄村 | ~211 | 镇乡结合区 | 清初,靳姓兄弟三人从天津迁此建村,村庄定名靳庄。…[详细] |
火烧楼村 | ~212 | 村庄 | 明洪武年间,张姓始祖从山西洪洞县迁至商水县王沟桥定居。清初,张姓一支由王沟桥迁此建村,建有土楼一所;清顺治年间,楼房失火,取村名为火烧楼。…[详细] |
秦湘湖村 | ~213 | 村庄 | 明初,秦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居住,因山西吃水困难,为方便取水选择此低洼地建村,名秦湘湖。…[详细] |
天坡村 | ~214 | 村庄 | 明初,赵姓在此建村,因拥有土地多达2000余亩,村名叫千顷坡。清光绪二十年(1894),低洼,如同井地,一年四季积水成灾,赵世套上访至县衙免交公粮,县…[详细] |
王坡村 | ~215 | 村庄 | 元末,王姓由周口南八里湾迁此坡洼地,故名王坡。…[详细] |
西边界刘村 | ~216 | 村庄 | 明初,刘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因地处商水、上蔡两边界,故名西边界刘。…[详细] |
大屯村 | ~217 | 村庄 | 明洪武年间,郭曲、郭三兄弟二人由山东王屯村迁此,郭曲是老大,定居此村,村庄定名大王屯,简称大屯。…[详细] |
白庄村 | ~218 | 镇乡结合区 | 明洪武年间,白姓始祖从山西洪洞县迁此,筑有小土寨,村名称白寨。明崇祯年间,村民与李自成起义军队发生抗争,遭遇屠村,白自然母子二人因在亲戚家免于灾难。待…[详细] |
保平村 | ~219 | 村庄 | 明初,住有兵部尚书,称兵部府。明末称薄平府。民国19年(1930)修寨时,出土有护心镜等文物,存入博物馆,村庄易名保平府。…[详细] |
郭小寨村 | ~220 | 镇乡结合区 | 明正德年间,郭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清同治年间,修筑土寨,村庄较小,故名郭小寨。…[详细] |
乌沟张村 | ~221 | 村庄 | 清初,张姓从邬沟庙迁此建村,为不忘故地,村庄定名邬沟张。…[详细] |
岗叉楼村 | ~222 | 镇乡结合区 | 明初,村民在村中高岗叉处建一所土楼,故名岗叉楼。…[详细] |
范楼村 | ~223 | 村庄 | 明初,范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村内筑有楼房,故名范楼。…[详细] |
地名由来:
唐代,此处有一座寺院,因寺院在古蔡国北,名北蔡寺。村以寺名,后演变为白寺。
基本介绍:
白寺镇位于商水县西南部,沿周驻公路与上蔡县接壤,辖23个行政村,51个自然村,196个村民组,40824口人,5.9万亩耕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白寺镇的各项事业得到快速发展。根据企业办、工商所提供的资料来看,白寺镇现有个体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2418家,其中大中小板加工业厂就有186家,固定资产5982万元,年产值2.5亿元,从业人员6400人,上交税款180万元,运输业79户,大小车辆2182部,养殖业2497户,生猪年出栏30000头,羊年出栏 24000只,牛年出栏850头,鸡年出栏80万只,兔年出栏120000只,年创产值2400百万元。以位桥、陈庄为中心的几个行政村以建筑业为依
历史沿革:
1948年属商水县白寺区。
1949年属五区(姚集)白寺乡。
1951年属十三区(白寺)白寺乡。
1955年设白寺区。
1956年设白寺乡。
1958年白寺并入农场。
1959年设巴村公社。
1961年设巴村区。
1962年设巴村公社。
1983年改称巴村乡。
1988年撤乡设巴村镇。
白寺狗肉、城关老街兔肉。均有二百多年的历史,肉色老红,味美可口,深受消费者喜爱。主要是缺乏精美包装和无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