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陕州区 > 甘棠街道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甘棠街道

[移动版]
地名:甘棠街道隶属陕州区
区划代码:411203001代码前6位:411203
行政区域:河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行政级别:街道车牌代码:豫M
长途区号:0398 邮政编码:472000
辖区面积:约64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2.4万人
人口密度:约375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19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尤家湾村~200主城区
该地始祖尤姓初居此地,建居于苍龙涧河湾东岸,故名。…[详细]
张赵村~201村庄
明末张姓兄弟二人居此,位处苍龙涧河湾东岸,该地始祖赵姓于清初从西张村乡赵家坡头迁居苍龙涧河湾东岸,故名。…[详细]
柳林村~202村庄
从前,此处柳树丛生,林木荫郁,故名。民国时期属第三区。1949年属张村区。1958年设柳林大队,属城关公社。1959年属张赵公社。1961年属芦村公社…[详细]
指望村~203村庄
传刘秀被王莽追至苍龙涧河谷,观四周地形独特,说:“指左指右两高原,望前望后一平川。”故名指望。又一说,明代,王姓由山西迁此土地肥沃,水源丰富之地,生活…[详细]
新庄村~204村庄
居户原住高家坡,后移住苍龙涧西岸新村,故名。…[详细]
芦村村~205村庄
传昔有卢景于此设72窑制“卢景砚”,取名卢景村,后演称芦村。…[详细]
三元村~206村庄
该地域有三岔沟、毕家园、焦园三个农村居民点,取其首尾字,故名。…[详细]
新桥村~207城乡结合区
原称十拜王村。传汉文帝曾于此十次拜谒隐士河上公,故名十拜王。1961年修建陇海铁路在此建桥,更名新桥。…[详细]
土桥村~208城乡结合区
该地早年建有土桥,今遗址无存,从十拜村至陕州城途经此桥,故名。…[详细]
雷家湾村~210城乡结合区
该地始祖雷姓初居苍龙涧河湾东岸,故名。民国时期属第一区。1949年属城关区。1958年设雷家湾大队,属城关公社。1959年属张赵公社。1961年属雷湾…[详细]
关沟村~211主城区
位于陕州老城南关街一沟里,故名。民国时期属第一区。1949年属城关区。1958年设关沟大队,属城关公社。1959年属张赵公社。1961年归西湾公社。1…[详细]
桥头村~213镇中心区
地旁有沟,沟上建桥,桥在该地门口,故名。…[详细]
七里堡村~214镇中心区
该地原址距陕州老城七里,该地南有一堡室,故名。…[详细]
西罐村~215村庄
传王莽赶刘秀至此,刘秀饥渴难忍,摘取路旁蜜梨用瓦罐煮食,得名罐煮梨村,简称罐煮。为别于东罐煮,故名。…[详细]
蔡白村~216村庄
光绪三年(1877)天大旱,由灵宝杨家湾迁来蔡姓人家于此定居,遂称蔡家庄。白家岭,原称羌家岭,始以羌姓建居岭上得名。后羌姓衰,白姓人丁兴旺,改称白家岭…[详细]
红旗村~217村庄
该地因大跃进、人民公社、总路线三面红旗,故名。…[详细]
大坪村~218村庄
传杨姓家族因避战乱,从外地逃到宜村,定居西沟。隔火烧阳沟西望,见对面白草岭上茅草萋萋,遂整荒地为平地,遣子建居,故名。…[详细]
上陈东村~219村庄
陈姓人家早年由张村原迁此,因村处陕州老城东边乡里,故名。…[详细]
下陈东村~220主城区
村始祖陈姓建村于旧陕州城东南乡,依方位取名陈东,为区别上陈东,故名。…[详细]

地名由来:

因乡人民政府驻原张家湾得名。

基本介绍:

张湾乡位于陕县城东南部,距县城4公里,距三门峡市区8公里。209国道、310国道、“洛三”高速公路和陇海铁路穿境而过,赵家湾铁路隧道东100米处有张家湾火车站。因乡镇府机关原驻于张家湾、赵家湾之间,故取名张家湾。

1992年3月,乡政府机关北迁至尤家湾209国道西侧。现辖19个行政村,54个自然村,141个村民组,6224户,23625口人。

乡域总面积64平方公里,耕地34678亩,占总面积的36%;有小型水库5座、水塘4座、提灌站25处,机井74眼,可浇地15689亩,占总耕地面积的45%;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油料、瓜菜、苹果等。尤其苹果面积已发展到7306

+查看详细甘棠街道概况>>

历史沿革:

民国元年(1912年),张湾乡境域属陕县二区管辖。

1949年10月,置张湾乡。

1958年9月,属城关公社。

1959年7月,陕县与三门峡市合并,建张赵公社,为市郊区。

1961年6月,县市分置,成立张湾区。

1962年8月,撤销张湾区,合并为张湾公社。

1984年4月,改社为乡。

1999年3月,南关村划归三门峡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还有1个地名与甘棠街道同名:

以下地名与甘棠街道面积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