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邢庄镇 | 隶属:沈丘县 |
区划代码:411624113 | 代码前6位:411624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豫P |
长途区号:0394 | 邮政编码:466000 |
辖区面积:约2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3.1万人 |
人口密度:1192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1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邢庄村 | ~200 | 镇中心区 | 明中期,邢姓自山东临清一带迁此定居;清末,部分居民从原村移到村南定居,给新村取名小邢庄,原村取名大邢庄。…[详细] |
秦庄寨村 | ~201 | 村庄 | 清初,秦姓自秦湾迁此定居,为防匪患,村民在村周围挖沟筑寨,取名秦庄寨。…[详细] |
段庄村 | ~203 | 村庄 | 明弘治年间,申、段两姓自山东枣林庄一带迁此定居,申姓较富裕、门户大,段姓较贫穷、人口少,可两姓人相处较好,给村命名时,以表示对申姓尊重,取名申段庄。…[详细] |
大宋庄村 | ~204 | 镇中心区 | 明弘治八年,宋姓自山东枣林庄一带迁此,分两处定居成村,在此定居的人较多,取村名为大宋庄。…[详细] |
后王庄村 | ~205 | 村庄 | 明弘治八年,王姓自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一带迁此定居,当时其南面也有个王庄,故取村名为后王庄。…[详细] |
清凉寺村 | ~206 | 村庄 | 明弘治年间,赵姓自山西洪洞迁此定居。因村内有座唐代时建的寺庙,四周挖有护城河,清水环绕村庄,取名清凉寺村。…[详细] |
后李庄村 | ~207 | 村庄 | 明弘治年间,李姓自山东枣林庄一带迁此定居,因邻村有个李庄,为避免重名,故命村名为前李庄。清初,部分村民分居到村南1千米处定居,成立新村。因老村址在新村…[详细] |
司庄村 | ~208 | 村庄 | 明弘治年间,司姓、卢姓两姓从山东枣庄一带迁此定居。司姓是当时的大户人家,又较富裕,两家族人关系较好,为表示对司姓的尊重,卢姓将村名命名为司庄。…[详细] |
赵闫庄村 | ~209 | 村庄 | 赵闫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东赵楼村 | ~210 | 村庄 | 明万历年间,李姓在此建18栋楼,故称东赵楼。清初,赵姓自山东枣林庄一带迁此定居。因西边有个赵楼村,其位置在东边,取名东赵楼村。…[详细] |
普楼村 | ~211 | 村庄 | 明弘治年间,普姓自山东枣林庄一带迁此定居,其中有户富裕人家建起一栋楼房。后来因普姓绝后,现存张、李、陈等姓,为纪念普姓,把村名取名为普楼。…[详细] |
南赵庄村 | ~212 | 村庄 | 明弘治年间,赵姓自山东枣林庄一带迁此定居,取村名赵庄。因北边也有个赵庄。1985年更名为南赵庄。…[详细] |
西李庄村 | ~213 | 村庄 | 明末,李姓自山东枣林庄一带迁此定居,取村名李庄。因东边也有个李庄,故于1985年更名为西李庄。…[详细] |
东程庄村 | ~214 | 村庄 | 明永乐年间,四川巡抚奉皇帝之命,巡往纸店定居,其后代程启云前往此地定居,取村名程庄。后来程氏绝后,仅存卢姓和刘姓。1983年更名为东程庄。…[详细] |
陈埠口村 | ~215 | 村庄 | 明正德年间,陈姓自山东枣林庄一带迁此定居。因本村南靠泉河北岸,当时有户富裕人家为两岸交往方便,便买了条小船,设立埠口,取名陈埠口村。…[详细] |
西赵楼村 | ~216 | 村庄 | 明弘治年间,赵姓自山东枣林庄迁此定居。有富户建起一栋楼,因与东赵楼对应,故取名西赵楼。…[详细] |
八里湾村 | ~217 | 村庄 | 明末,有移民自山西洪洞迁移而来。因村庄位于老城镇东八里远,且界首至老城的大路于后绕个弯,取名八里湾村。…[详细] |
李营村 | ~218 | 村庄 | 明弘治年间,李、孟两姓自山东枣林庄一带迁此定居,为营生安全,李姓在村四周筑起围墙,因李姓定居较早,孟姓定居较晚,故命名李营。…[详细] |
赵老家村 | ~219 | 村庄 | 明末,赵氏三兄弟从山东枣庄迁此定居,老二老三另迁,老大仍居住原地守家,人们称为赵老家。…[详细] |
沙岭村 | ~220 | 村庄 | 明中期,刘姓自山东枣林庄一带迁此定居,因呈长岭状,地势又高,土质含沙量较高,取村名为沙岭村。…[详细] |
小李庄村 | ~221 | 村庄 | 民国初期,李姓从附近鲍庄迁此定居,因居民较少,取名小李庄。…[详细] |
地名由来:
明中期,邢姓自山东临清一带迁此定居。清末,部分居民从原村移到村南定居,给新村取名小邢庄,原村取名大邢庄。
基本介绍:
大邢庄乡位于沈丘县东南部,地处豫皖两省三县交界处,下辖21个行政村,44个自然村,30100人,耕地面积27820亩,乡土面积26平方公里,是一个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农业小乡,工业新乡,养殖业强乡。
该乡交通便利,南临泉河,水利资源丰富,省道217县东西贯通,经“三城”连接安徽、河南两省,西距商临路6公里,交通十分便利。这里盛产小麦、玉米等作物,近几年,随着种植业机构的调整,花生、芝麻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逐年加大;畜牧业比较发达,是全县有名的黄牛、槐山羊生产基地。工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民营企业蓬勃发展。
发展思路:
一、以省道217线为依托,以优化发展环境为先导,以搞好社会稳定为前提,搞
历史沿革:
1951年九区冯营设大邢庄中型乡。
1958年5月撤销区和中型乡,9月冯营区改为冯营人民公社,10月更名为冯营管理区。
1965年恢复公社称谓,归属冯营人民公社。
1975年从冯营人民公社分离,成立大邢庄人民公社。
1983年撤社改乡,称大邢庄乡。
2017年改为邢庄镇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