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沈丘县 > 老城镇

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老城镇

[移动版]
地名:老城镇隶属沈丘县
区划代码:411624103代码前6位:411624
行政区域:河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行政级别:镇车牌代码:豫P
长途区号:0394 邮政编码:466000
辖区面积:约49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6.23万人
人口密度:约1271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7个社区、37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第四社区~001镇中心区
老城内区划为四块,此为老城内的整个东北角,排为第四社区居民委员会。1977年成立第四社区居民委员会,属老城镇至今。…[详细]
第一社区~002镇中心区
老城内区划为四块,此为老城内的整个西北角,排为第一社区居民委员会。1977年成立第一社区居民委员会,属老城镇至今。…[详细]
第二社区~003镇中心区
老城内区划为四块,此为老城内的整个西南角,为第二社区居民委员会。1977年成立第二社区居民委员会,属老城镇至今。…[详细]
第三社区~004镇中心区
老城内划为四块,此为老城内的整个东南角,为第三社区居民委员会。1977年成立第三社区居民委员会,属老城镇至今。…[详细]
第五社区~005镇中心区
第五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泉河社区~006村庄
泉河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西关同心社区~007镇中心区
西关同心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北关村~201镇中心区
因位于老县城(老城镇)北城门外,取名北关。1958年设立北关生产大队属城关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北关村民委员会,属老城镇管辖至今。…[详细]
土屯村~202村庄
土屯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北韩湾村~204镇乡结合区
明弘治十三年(1500),韩氏从山东迁至沈丘泉河南岸,起名韩湾。第十代韩氏族人迁居河北岸,改称北韩湾。1958年北韩湾生产大队属城关人民公社。1983…[详细]
刘坟村~205村庄
据县志和坟营碑文记载:明弘治年间,来祖刘氏率子由山东胶州阳谷县雾显村来沈丘老城定居,子孙显贵,卒葬于此,建有显赫坟茔。万历年间,刘姓为防盗墓,于坟茔东…[详细]
岳庄村~206镇中心区
清道光五年(1825),叫夏庄,仅夏姓一户人家,因乏嗣,将土地卖给岳氏先人岳人魁,后夏氏卒,岳家人才两旺,把夏庄改为岳庄。1958年设立岳庄生产大队属…[详细]
刘大庄村~207村庄
明嘉靖年间,刘公汉俊例贡任沂州官职,在此建村居住,取名刘庄,为区别其他刘庄,故名刘大庄。1958年属城关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刘大庄村民委员会,属老…[详细]
前楼村~208村庄
明弘治年间,李姓来祖李魁,从山西洪洞迁此居住,生4子,长子位老城镇西1.5千米李楼(西李楼),次子位于后楼(属赵德镇),四子住城东2.5千米的李广楼(…[详细]
北吴营村~209村庄
明弘治年间,吴姓从山东枣林庄迁此定居,取名吴营,后为与南吴营区分,称北吴营。1960年设立刘大庄生产大队属城关人民公社。1976年从刘大庄划出,成立北…[详细]
桃园村~210村庄
清道光年间,先祖李氏由今冯营乡油坊庄迁居此地,因当时地处有一片桃园,故名桃园。1958年设立前楼生产大队属城关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前楼村民委员会,…[详细]
郑庄村~211村庄
明弘治年间,郑姓迁此定居。清嘉庆年间,郑林、郑密伯仲2人在此建村,取名郑庄。1958年设立郑庄生产大队属城关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郑庄村民委员会,属…[详细]
许庄村~212镇乡结合区
明崇祯年间,先祖许氏从山东枣林庄来此定居,后形成村落,取名许庄。1958年设立许庄生产大队属城关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许庄村民委员会,属老城镇至今。…[详细]
李仙庄村~213村庄
明清年间,先祖李铣(与仙谐音)从老城西南处(今李坟)迁居至此,久之,铣口音相传成仙,故名李仙庄。1983年从许庄生产大队分出,设立李仙庄村民委员会,属…[详细]
后谷营村~214镇乡结合区
明隆庆年间,政府组织移民,谷姓从山西洪洞迁此建庄,因人数符合一营的标准,命名谷营,后谷姓分居,村北为后谷营,村南前为前谷营,此为后谷营。1958年设立…[详细]
前谷营村~215镇乡结合区
明隆庆年间,政府组织移民,统一安排60人为1营,谷姓从山西洪洞迁居此地,因人数符合1营的标准,故名谷营。清道光时期,谷姓分居,为区别村名,村北为后谷营…[详细]
晏庄村~216村庄
崇祯年间,晏氏从山东枣林庄迁此地建庄,取名晏庄。1956年设立晏庄生产大队属城关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晏庄村民委员会,属老城镇管辖至今。…[详细]
张湾村~217村庄
清道光年间,张姓从山东枣林庄迁此居住,因地处泉河湾道,故名张湾。1958年设立谷营生产大队属城关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张湾村民委员会,属老城镇至今。…[详细]
陈庄村~218镇乡结合区
陈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徐营村~219镇乡结合区
明末,徐氏由江苏省扬州县白石桥村移居至此建庄,旧时曾驻扎过军队,取名徐营,因村南有小徐营,故别称大徐营。1958年徐营生产大队属城关人民公社。1983…[详细]
刘埠口村~220村庄
刘、普两姓均于明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明、清期间由老城西吴通往西南的古驿路,经此坐船摆渡,为一重要交通渡口,又数代为刘姓管理渡口,取名刘埠口。…[详细]
路庄村~221村庄
路姓族人迁此居住,后形成村落,取名路庄。1958年设立刘埠口生产大队属城关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刘埠口村民委员会,属老城镇。1996年分为路庄村民委…[详细]
阮庄村~222村庄
道光年间阮姓迁入此地建村,取名阮庄。1966年从徐营分出设立李坟生产大队属城关人民公社。1978年从李坟分出归刘埠口生产大队属城关人民公社。1983年…[详细]
李坟村~223村庄
李坟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李楼村~224村庄
明洪武二年(1369),李氏先祖李奎携4子由山西洪洞迁至老城镇东北2千米处的张李庄,后4子分居,长子李志高在此盖楼建庄称李楼。1958年李楼生产大队属…[详细]
杨洼村~225村庄
崇祯年间,有人来此建庄时,原一片洼地,且有几颗杨树矗立,故取名杨洼。1958年杨洼生产大队属城关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杨洼村民委员会,属老城镇管辖至…[详细]
荆条村~226村庄
荆条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孙庙村~227村庄
孙姓于洪武年间,从山东枣林庄迁此建庄,并在村中建有庙宇,后形成村落,取名孙庙。1958年设立孙庙生产大队属城关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孙庙村民委员会属…[详细]
南吴营村~228村庄
明洪武年间,吴姓由山东枣林庄迁此建庄居住。当时移民,60人为1营,又均是吴姓,故名吴营。1983年老城东北又分出1个吴营村民委员会,同居老城镇辖区,为…[详细]
李庄村~229村庄
清乾隆年间,李姓由沈丘老城内小十字街迁此建庄,取名李庄。1958年设立李庄生产大队属城关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李庄村民委员会,属老城镇管辖至今。…[详细]
卢营村~230村庄
明万历年间,卢姓迁此定居,因村原有一桥,故称卢家桥,又因在路旁,“路”与“卢”谐音,故名卢营。1958年设立卢营生产大队属城关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详细]
瓦房村~231村庄
明末,此处为金陵集。清康熙年间,因水患集市淹没不复存在,仅存三间瓦房,随后韩姓由南韩湾迁此居住,取名瓦房庄。1958年卢营生产大队属城关人民公社。19…[详细]
程庄村~232村庄
明弘治年间,程姓从山东枣林庄迁此定居,以姓定名,故名程庄。1958年设立程庄生产大队属城关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程庄村民委员会,属老城镇管辖至今。…[详细]
增福庙村~233村庄
因村东南增福沟北岸原有一古庙,敬奉增福神,故称增福庙。1958年设立增福庙生产大队属城关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增福庙村民委员会,属老城镇至今。…[详细]
龙王庙村~234村庄
因位于泉河南岸,旧时屡遭受水患,附近村民为祈求龙王保佑,清道光年间,在村西北泉河南岸建龙王庙。清道光年间,韩姓由南韩湾迁来居住,沿用庙名,取名龙王庙村…[详细]
后东村~235村庄
因位于南韩湾古寨后东部,取名后东村。1958年设立南韩湾生产大队属城关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南韩湾村民委员会,属老城镇。1987年改为后东村民委员会…[详细]
后西村~236村庄
因位于南韩湾古寨后西部,取名后西村。1958年设立南韩湾生产大队属城关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南韩湾村民委员会属老城镇。1987年改为后西村民委员会,…[详细]
寨里村~237村庄
1987年南韩湾分出三个村,后东,后西,寨里,寨里村因村中有一古寨,称寨里。1958年设立南韩湾生产大队属城关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南韩湾村民委员会…[详细]
蒋湾村~238镇中心区
洪武年间,蒋姓从山东枣林庄迁居泉河北岸河湾居住,建庄取名蒋湾。1958年设立蒋湾生产大队属城关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蒋湾村民委员会,属老城镇管辖至今…[详细]

地名由来:

明宣德三年(1428)为沈丘县治所在地,1950年县治迁往槐店,1962年7月因此地为旧的县治驻地,故更名老城。

基本介绍:

老城镇是沈丘县老县城所在地。全镇总面积49平方公里,辖38个行政村,4个居民委员会,101个自然村,252个村民小组,47800亩地,62326口人,其中,非农人口9356人,回汉杂居。

老城镇历史悠久,境内的乳香台,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迹。自明弘治十年(1497年)到1950年长期为沈丘县治所。该镇地理位置优越,自古有“两省通衢,三县要塞”之称。乃兵家必争之地。省道商临公路与省道217线交汇于此,交通发达便利。

解放前,老城镇经济基础十分薄弱,解放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镇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工业方面,现有镇办企业15家,股份制企业32家,个体企业966家,

+查看详细老城镇概况>>

历史沿革:

1949年6月为城关区。

1956年8月为城关区。

1958年5月为城关乡,9月为城关人民公社。

1961年4月改为城关区。

1962年7月改名为老城区。

1965年为老城人民公社。

1983年改为老城镇,属沈丘县至今。

顾家馍

沈丘老城面塑起源于沈丘县老城镇南关居委会下湾村,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当地人习惯上把沈丘面塑称为顾家馍。目前,有3000人从事顾家馍的生产制作。顾家馍在当地及周边,影响广泛,人人皆知。每逢春节、庙

周家麻花

周家麻花是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老城镇的特产。周家麻花吃起来清脆可口,易消化,味道正,不涩不苦,不垫牙,无怪味,用火一点便燃,长期存放不霉不软,脆酥如初。沈丘县老城镇又名乳香台,地处泉河之滨,南与安徽临泉



以下地名与老城镇面积相当:



老城镇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