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周营镇 | 隶属:沈丘县 |
区划代码:411624114 | 代码前6位:411624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豫P |
长途区号:0394 | 邮政编码:466000 |
辖区面积:约41.71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4.9万人 |
人口密度:1175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9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周营村 | ~200 | 镇中心区 | 明弘治年间,从山东枣林庄迁来一位姓周的人在此定居,后代繁衍生息,人口增多,以姓氏定名为周营,因四周村庄稠密,位置适中。1895年,农历四月初八,有几个…[详细] |
东李营村 | ~201 | 村庄 | 宋末,金兵入侵中原时,在此扎过营。明弘治年间,李姓人从山东枣林庄迁此定居,以姓氏命名叫李营,周营人民公社成立以后,因东西各有一个李营,为便于区分,按方…[详细] |
张营村 | ~203 | 村庄 | 张营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崔营村 | ~204 | 村庄 | 1140年金兵入侵中原时,在此地扎过营。明弘治年间,崔姓人从山东枣林庄迁移此定居,以姓氏定名为崔营村。…[详细] |
孔营村 | ~205 | 村庄 | 1140年金兵入侵中原时,在此地扎过营。明弘治年间,孔姓从山东枣林庄迁此定居,取村名为孔营。…[详细] |
大欧营村 | ~206 | 村庄 | 大欧营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马营村 | ~207 | 村庄 | 马营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郭寨村 | ~208 | 村庄 | 郭寨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李楼营村 | ~209 | 村庄 | 1140年,金兵入侵中原时,在此扎过营;明弘治年间,李姓人从山东枣林庄迁此定居,会打铁手艺,在这里立了几座大铁炉,因“炉”与“楼”音相近,故取名为李楼…[详细] |
黄孟营村 | ~210 | 镇中心区 | 宋末,金兵入侵中原时,在此地扎过营。明弘治年间,黄姓和孟姓从山东枣林庄迁此居住,因黄姓的人口比孟姓人多,所以起名叫黄孟营。…[详细] |
孟寨村 | ~211 | 镇乡结合区 | 明弘治年间,孟姓人从山东枣林庄迁此定居,为防匪患侵扰,筑有寨墙,以姓氏命名为孟寨村。…[详细] |
谢营村 | ~212 | 村庄 | 1140年金兵入侵中原时,在此扎过营。明弘治年间,谢姓人从山东枣林庄迁移此地居住,以姓氏命名为谢营。…[详细] |
王寨村 | ~213 | 村庄 | 王寨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大李口村 | ~214 | 村庄 | 明弘治年间,李姓从山东枣林庄迁此定居,因靠沙河。自古就有埠口,供人们渡河,以姓氏命名为李口,因附近有两个李口村,较大,更名为大李口。…[详细] |
西李口村 | ~215 | 村庄 | 明弘治年间,李姓人从山东枣林庄迁此定居,靠近沙河埠口,且邻村有2个李口,按方位位置在西,故称西李口。…[详细] |
赵庄村 | ~216 | 村庄 | 赵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赵寨村 | ~217 | 村庄 | 明弘治年间,从山东枣林庄移来几户姓赵的人家在此定居,为防匪患入侵,村周围筑有寨墙,故取名赵寨。…[详细] |
李湾村 | ~218 | 村庄 | 明弘治年间,从山东枣林庄移来一户姓李的人家在此定居,因位于沙颍河的拐湾处,故取名李湾。清末,徐湾村挪去几户姓徐的人家。“文革”时,分成李、徐两派,经常…[详细] |
刘集村 | ~219 | 村庄 | 刘集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地名由来:
明弘治年间,从山东枣林庄迁来一位姓周的人在此定居,世代繁衍生息,人口增多,取名周营。
基本介绍:
周营乡地处沈丘县腹地,紧靠沙颖河南岸。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5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15°10’,北纬30°14’。南北东南走向,地形狭长。西与石槽集乡相连、东与付井镇毗邻。北依沙颖河。南与赵德营镇接壤。全乡甚20个行政村,45个自然村,4.2万人,3.5万亩耕地。周营乡腹地周营村是乡政府所在地,也是全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周营集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中心街南北长1000米。贯穿周营村南北,商贸繁荣。
2、人文景观:“晓松”牌小磨香油,采用现代化的工艺加工制成,具有香度大、清澈透明、气味纯正。久放不变质的特点。1988年、1989年、1990年连年被评为省优质产品。1990年6月被评为农业部部优
历史沿革:
1949年建周营乡,归八区管辖。
1950年11月建十区,周营系第十区人民政府治所。
1955年建立周营中心乡。
1958年9月归赵德营人民公社管辖。
1965年周营与赵德营分开,成立周营人民公社。
1983年周营人民公社改为周营乡。
2017年改为周营镇,属沈丘县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