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邙岭镇 | 隶属:偃师区 |
区划代码:410307111 | 代码前6位:410307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豫C |
长途区号:0379 | 邮政编码:471000 |
辖区面积:约5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5万人 |
人口密度:约625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4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中心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中心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杨庄村 | ~200 | 镇中心区 | 村内的杨姓居民,于明代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成村,因村内杨姓居民较多,遂起名杨庄,俗称羊儿庄。…[详细] |
赵坡村 | ~201 | 村庄 | 明代有赵氏先祖迁此,初年有赵姓人家从山西洪洞县定居,因赵姓人家居多,且位于邙岭北坡,遂名赵坡。…[详细] |
丁门口村 | ~202 | 村庄 | 内有3条向北延伸的冲沟,沟口外即是孟津县境,故村名曾叫顶孟沟,也称丁孟沟,后谐音演变为丁门口。…[详细] |
西蔡庄村 | ~203 | 村庄 | 据春秋时期,蔡国的公主嫁到了晋国,公主回蔡国省亲要路过邙岭,常在此地歇驾,后来歇驾处聚居成村,遂名省蔡庄。因村庄逐渐扩大,部分村民析出,在省蔡庄之西建…[详细] |
东蔡庄村 | ~204 | 村庄 | 据传;春秋时期,蔡国的公主嫁到了晋国,公主回蔡国省亲要路过邙岭,常在此地歇驾。后来歇驾处聚居成村,遂起名省蔡庄。后因村庄逐渐扩大,分析成三个村,居中,…[详细] |
兰庄村 | ~205 | 村庄 | 据原住现村址南4千米处的山沟里,名叫黑山凹。后为躲避兵荒马乱,迁住于此处,村民中兰姓居多,遂起名兰庄。…[详细] |
省庄村 | ~206 | 镇乡结合区 | 据春秋时期,蔡国的公主嫁到了晋国,公主回蔡国省亲,要路过邙岭,常在此处歇驾。后歇驾处聚居成村,起名省蔡庄。是从省蔡庄里析出来的,简称省庄。…[详细] |
刘坡村 | ~207 | 村庄 | 据明代末年,曾叫梁家坡、布家村、核桃园,后来梁、布两族衰落,刘氏家族兴旺,以刘姓命名,且坐落邙岭北侧的坡地上,遂称刘坡。…[详细] |
牛庄村 | ~208 | 城乡结合区 | 村内的牛姓先祖牛大鳌,于明代中期迁居此地,繁衍成村中的大户,人口居多,故称牛庄,俗名讹庄。…[详细] |
牛新村 | ~209 | 城乡结合区 | 1964年,牛庄村的部分村民迁此建村,称作牛庄新村,后简称牛新。…[详细] |
古路沟村 | ~210 | 村庄 | 原位于古时的东方大驿道偃师段义堂路南的沟里,村中有一条长坡,是偃师县城通往孟津县城的驿路,故取村名为古路沟。…[详细] |
申阳村 | ~211 | 村庄 | 申阳本是赵国张耳的宠臣,巨鹿之战后率军首先攻下河南地区(今洛阳一带),在黄河迎接项羽军队南下。项羽入关分封诸侯时,因此立申阳为河南王,把洛阳作为他的首…[详细] |
吉沟村 | ~212 | 村庄 | 明代有吉氏先祖自山西迁此定居,居民都住在沟内遂名吉家沟,简称吉沟。…[详细] |
周山村 | ~213 | 村庄 | 明代初年,周姓兄弟三人从山西洪洞大槐树迁往河南,老大迁往孟县殷洼,老二迁往温县双流,老三迁来偃师邙岭。因村址位于邙岭向北延伸的一座低山上,村民多数姓周…[详细] |
地名由来:
王筠注《说文》时说:(邙山)“山名亡山,故加邑为邙,亦名其邑也”。又因邙岭镇位于邙山之北,故称。
基本介绍:
邙岭镇位于偃师市西北部,全镇总面积56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164个村民组,3.5万人,1500名党员,5.4万亩耕地,是“中国黄杨之乡”和全国重要的壁纸生产基地。
邙岭镇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连霍高速公路、县道光上路横贯东西,连霍高速引线、省道314线、首邙路纵通南北,形成“两横三纵”的便捷交通网络。
邙岭镇有大型壁纸企业4家,壁纸艺术研究院1家,中高档壁纸生产线29条,年产壁纸900万支,产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各大城市,产品远销海外。
邙岭镇被誉为“中国黄杨之乡”。全镇黄杨花木种植面积28000亩,其中高档花木超过6000亩,品种有黄杨、石楠、樱
历史沿革:
民国时属偃师县一区、二区。
1949年后属南蔡庄乡、区、公社。
1968年设邙岭人民公社。
1983年易社为邙岭乡。
2013年撤乡设镇成立邙岭镇。
2021年撤销偃师市,设立偃师区,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