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常营镇 | 隶属:太康县 |
区划代码:411627101 | 代码前6位:411627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豫P |
长途区号:0394 | 邮政编码:466000 |
辖区面积:约100.3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7.08万人 |
人口密度:706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36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常西村 | ~201 | 镇中心区 |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朱元璋手下大将常遇春率兵北征路过此地,在此处安营扎寨,为纪念明代功臣常遇春,遂将其扎营的集镇改称常营集,后简称为常营。197…[详细] |
常南村 | ~202 | 镇中心区 |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朱元璋手下大将常遇春率兵北征路过此地,在此处安营扎寨,为纪念明代功臣常遇春,遂将其扎营的集镇改称常营集,后简称为常营。197…[详细] |
常北村 | ~203 | 镇中心区 |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朱元璋手下大将常遇春率兵北征路过此地,在此处安营扎寨,为纪念明代功臣常遇春,遂将其扎营的集镇改称常营集,后简称为常营。197…[详细] |
何常村 | ~204 | 村庄 | 明代时期有一何姓穷秀才在居住,后何秀才皇榜得中迁走,村人盼其常回家看看,照顾乡亲,取名何常。…[详细] |
苏老家村 | ~205 | 镇乡结合区 | 明景泰八年(1457)老的苏姓人家迁此建村居住,取名苏老家。…[详细] |
前河村 | ~206 | 镇乡结合区 | 明正德十六年(1506)因位于涡河前面,取名前河。…[详细] |
会城寺村 | ~207 | 镇乡结合区 | 原名“会城岗”。明初会城岗村为回城寺,故以寺院而取名。明末更名会城寺,当时建有前后大殿,后中堂被扒掉,但仍有寺庙。…[详细] |
葛家村 | ~208 | 村庄 | 明天顺二年(1485)葛姓迁此居住,原名葛唐,后更名为葛家。…[详细] |
黄集村 | ~209 | 镇乡结合区 | 明洪武元年(1368)有一户姓黄的从山西洪桐县迁入此地,原名“五色岗”。后黄姓人丁兴旺,故名黄集。…[详细] |
八里庙村 | ~210 | 镇乡结合区 | 明嘉靖年间李姓由外地迁到常营集(今常营)北八里地居住,因村南原有一古庙,故取名为八里庙。…[详细] |
黄岗村 | ~211 | 镇乡结合区 | 西北邻任寨去淮阳太昊陵途中有一黄土岺,有几户人家定居于此,取名黄岗。…[详细] |
赵寨村 | ~212 | 村庄 | 明光宗元年(1620)赵姓迁此居住,在村周围用砖石建寨墙,取村名赵寨。…[详细] |
马集村 | ~213 | 村庄 | 明洪武元年(1368)马姓较多,又起有集市,取名马集。…[详细] |
内岗村 | ~214 | 村庄 | 明洪武元年(1368)村内有一土岗,取名内岗。…[详细] |
靳庄村 | ~215 | 村庄 | 明崇祯二年(1629)靳姓村民迁此建村居住,取名靳庄。…[详细] |
后姚村 | ~216 | 村庄 | 清嘉庆年间姚姓在孟庄后面建村居住,取名后姚。…[详细] |
前赵村 | ~217 | 镇乡结合区 | 明洪武年间赵姓村民从山西洪洞古槐树下迁至高陵前,取名前赵。…[详细] |
后刘村 | ~218 | 镇乡结合区 | 明洪武元年(1368)刘姓村民由窦陵岗迁村至此,为与前村村名区别,取名后刘。…[详细] |
魏家村 | ~219 | 镇乡结合区 | 明永乐二十二年(1403)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几家魏姓在此建村落户,后因魏姓日益兴旺,故取名魏家。…[详细] |
大昌村 | ~220 | 村庄 | 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大丰收因仓储粮食,取名大仓。后取昌盛之意,更名大昌。…[详细] |
老官王村 | ~221 | 村庄 | 王姓迁此建村居住,因村中有棵大树,树上有许多“老鸹窝”,取名老鸹王,后“鸹”改成官,演为老官王。…[详细] |
牛城岗村 | ~222 | 村庄 | 唐代时期在西建一牛龙寺,香火很旺,上香的人很多,后成村落,取名牛城岗。…[详细] |
刘庄村 | ~223 | 镇乡结合区 | 明天启七年(1627)一名叫刘虎山的在此建村居住,取名刘庄。…[详细] |
瓦子村 | ~224 | 村庄 | 北宋时期赵匡胤在此安营扎寨,与贺姓结仇后,夜间突然搬迁带走贵重物品,剩破砖碎瓦,故取名瓦子。…[详细] |
寇家村 | ~225 | 村庄 | 清光绪三年(1878)有几户寇姓从平丘寺迁移此地,并建有一所楼房,取名寇楼。1920年楼房倒塌,便更名为寇家。…[详细] |
陈大庄村 | ~226 | 村庄 | 原村名为“灵子村”。因姚姓较多,改名为姚大庄。明洪武元年(1368)陈姓由凤阳府迁此居住,因陈姓发达兴旺,故更名为陈大庄。…[详细] |
张小庄村 | ~227 | 村庄 | 明洪武元年(1368)张姓从山西洪洞县迁居此地以种菜为生,因庄小,人少,故取名张小庄。…[详细] |
洼李村 | ~228 | 镇乡结合区 | 该处有一大洼,原名洼岭。后来李姓来此居住,故更名为洼李。…[详细] |
丁村口村 | ~229 | 村庄 | 丁姓人家迁此建村居住,因西有一大河(黄水沟)并设有埠口,取名丁埠口。后更名为丁村口。…[详细] |
和寨村 | ~230 | 镇乡结合区 | 清天聪十年(1636)称胡寨。后土匪攻此,北寨墙被打破,村民为保护自己,拿出自己的布画上青砖白灰墙排挂在倒塌的寨墙处。第二天适逢大雾,土匪看到一夜之间…[详细] |
高寨村 | ~231 | 镇乡结合区 | 明天启七年(1627)有一高姓人家从西华县迁此建村居住,并建有寨墙,后人丁兴旺,取名高寨。…[详细] |
五子李村 | ~232 | 村庄 | 明洪武元年(1368)长治县李澄来河南太邑五子台之阳定居,取名五子李。…[详细] |
五子王村 | ~233 | 镇乡结合区 | 明洪武元年(1368)王姓从山西洪洞县迁到五子台遗址附近居住,取名五子王。…[详细] |
邓家村 | ~234 | 村庄 | 明崇祯年间原名邓家村。为纪念蜀王五子,取名五子邓。由于邓姓发展较快,1949年后更名为邓家。…[详细] |
万寨村 | ~235 | 村庄 | 明洪武五年(1372)万姓迁此建村。1943年修一土寨,更名为万全寨,后演变为万寨。…[详细] |
新庄村 | ~236 | 镇乡结合区 | 最早以前原名“三义村”。因黄河泛滥原村庄被淹,后有各地人迁来此处重新建村,取村名新庄。…[详细] |
地名由来: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朱元璋手下大将常遇春率兵北征路过此地,在此处安营扎寨。为了纪念明朝功臣常遇春,遂将其扎营的集镇改称常营集,后简称为常营。
常遇春,(1330~1369) 字伯仁,号燕衡。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安徽省怀远县常家坟镇永平岗人,明朝开国名将。宋朝南渡时常氏迁来怀远,到常遇春已经是第七世。其父常六六,母高氏。其妻蓝氏生有三子三女。常遇春字伯仁,生于公元1330年(元朝…… 常遇春详细信息++
荣誉排行:
2023年9月,常营镇被确定为2023年度河南省”平安农机”示范乡(镇)。
2014年7月,常营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基本介绍:
常营镇位于太康县西部,与扶沟县接壤。总面积100.3平方公里,耕地10.3万亩,6.3万人,辖36个行政村,83个自然村。G311国道贯穿境内8公里,乡级公路48公里,村村通柏油路,交通便利;国家化工局太康培训中心、河南油田农场、54635部队农场和太康县农场均驻境内。
常营镇是周口市历史名镇之一,因明初名将常遇春大将曾驻扎此地而得名。历史古迹有夏朝开国王启的五位王子筑台作“五子之歌”讽劝夏王太康的“五子台”遗址,“歌台流响”是旧太康十大景点之一,还有隋末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墓等。
常营镇地处黄淮平原,地势平坦,平均海拔56.5m,土壤肥沃,年平均气温14.3摄氏
文化旅游:
五子台遗址位于东经114°38′07.7″,北纬34°07′06.3″,海拨高度62.4米,太康县西常营镇五子王村西北200米处。原台较高,困黄水游没,台已基本平正。面积1500平方米。19
历史沿革:
1949年属太康县第五区(常营)。
1958年成立常营人民公社。
1983年更名为常营乡。
1987年改置常营镇。
常营油桃是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常营镇的特产。常营镇大力发展油桃生产,成功注册了“华寿”牌油桃商标,打造出了“中国常营油桃之乡”的金字招牌。太康县常营镇是豫东远近闻名的“花果山”。1994年,该镇获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