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清水河乡 | 隶属:台前县 |
区划代码:410927201 | 代码前6位:410927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乡 | 车牌代码:豫J |
长途区号:0393 | 邮政编码:457000 |
辖区面积:约43.3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3.1万人 |
人口密度:715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42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清东村 | ~201 | 乡中心区 | 据载,此地原有古济水一条呈西南东北方向支流,名为“清水河”,古清水河后来因黄河泛滥被淤塞吞没。明之前,梁、陈等姓傍河建村,村承河名,名为清水河。198…[详细] |
南葛村 | ~202 | 村庄 | 明永乐年间,葛姓始迁祖由山西平阳府洪洞县老鸹窝迁至山东东平县。清嘉庆十二年(1807)再迁范县旧城东南一华里处,以种菜为主,取村名菜园子葛庄。后刘姓迁…[详细] |
北葛村 | ~203 | 村庄 | 明永乐年间,葛姓始迁祖由山西平阳府洪洞县老鸹窝迁至山东东平县。清嘉庆十二年(1807),再迁范县旧城东南一华里处,以种菜为主,取村名菜园子葛庄。后刘姓…[详细] |
甘草村 | ~204 | 村庄 | 明洪武年间,王氏始迁祖自山西洪洞县迁濮城镇包头巷。历五世,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后人王绅、王纶迁此开荒建村。陈氏始迁祖也由范县陈坊迁此安家,聚成…[详细] |
西李村 | ~205 | 村庄 | 明初,李姓始迁祖从山西洪洞县迁至此地定居,取名李庄。1983年为避重名改为西李。…[详细] |
寇庄村 | ~206 | 村庄 | 明洪武二年(1369),寇氏始迁祖兄弟三人自山西洪洞县迁至今阳谷县寿张镇北1里建村,村名为寇庄。清康熙十三年(1674),九世兴祥再迁至此,村名仍为寇…[详细] |
芦庄村 | ~207 | 村庄 | 明洪武年间,卢氏始迁祖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命名卢庄。…[详细] |
汪庄村 | ~208 | 村庄 | 宋末元初,汪氏族人由江西鄱阳县迁此立村,命村名汪庄。…[详细] |
岳楼村 | ~209 | 村庄 | 明洪武年间,由岳姓始迁祖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此地有一座小楼,取名岳楼。…[详细] |
潘集村 | ~210 | 村庄 | 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潘氏始迁祖由山西洪洞县迁至山东范县旧城东定居。因有一小集市,故取村名潘集。1958年村庄落河,北迁现址,村名依旧。…[详细] |
铁庙村 | ~211 | 村庄 | 明初,张姓人创建并命名为张庄,后因此地建有一座庙,铁制门窗,人们便称此村为铁庙。…[详细] |
前李庄村 | ~212 | 村庄 | 明洪武九年(1376)李姓始迁祖迁此建村,以姓氏取名李庄,1983年,为避重名改名前李庄。…[详细] |
王庄村 | ~213 | 村庄 | 王氏原籍王陵店(今寿张镇)北关王家庄,明洪武元年(1368)其始迁祖迁清水河今址建村,为纪念原籍,沿用原村名,仍为“王家庄”,简称“王庄”。…[详细] |
尖固堆村 | ~214 | 村庄 | 原名榆树园。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李氏始迁祖世三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因榆树密生,内有树王一株,树枝茂盛,声闻遐迩,故名榆树园。明末清初,榆树园被毁…[详细] |
邵集村 | ~215 | 村庄 | 相传此地古有一丘,突兀而起,上有梧桐参天,枝叶繁茂,有凤凰来栖,其鸣声闻十里,故曰凤鸣台,后成集,名曰凤凰集。明末清初邵氏来此建村,易名邵集。…[详细] |
仝庄村 | ~216 | 村庄 | 清初,先民自河北省河间府迁至寿张城西南三十五里建村,仝、王姓来之较早,命名为仝王庄,后改称仝庄。…[详细] |
宋庄村 | ~217 | 村庄 | 清顺治年间,宋氏族人由河北霸州文安县贾河村迁此,以姓氏命村名“宋庄”。…[详细] |
张际阳村 | ~218 | 村庄 | 原村址在马楼棘针园西南二里许,老村因黄河北移,多次落入黄河北迁。清初建村时,张姓先祖名应春,字际阳,以先人名命村名“际阳庄”,后称“张际阳”。1956…[详细] |
薛刘村 | ~219 | 村庄 | 明洪武年间,薛氏始迁祖由山西洪洞县迁居此地,繁衍生息,取名薛庄。明洪武年间,刘氏始迁祖由江苏沛县刘邦店迁居此地,名刘庄。后族长刘潭带领族人发家致富,为…[详细] |
辛庄村 | ~220 | 村庄 | 明洪武年间,辛氏始迁祖由山西洪洞县迁到山东汶上县。后又分支迁到今后方辛桥(现名北辛庄)。明末清初,又分支到此处建村,当时村西有棵老槐树,死后发出新枝,…[详细] |
柳园村 | ~221 | 村庄 | 明洪武五年(1372)赵氏始迁祖赵安由山西洪洞县城东南8里杏仁庄迁居山东阳谷县城南25里地赵家台。明天启元年(1621年),赵氏后人分迁于侯庙石槽。后…[详细] |
东孟楼村 | ~222 | 村庄 | 明末清初,孟氏始迁祖由山西洪洞县迁往山东阳谷县城角孟村,分支到此地,取名为孟楼。清光绪十二年(1886)因黄河决溢,把村庄一分为二,位于东部,故更名为…[详细] |
西孟楼村 | ~223 | 村庄 | 明末清初,孟氏始迁祖由山西洪洞县迁往山东阳谷县城角孟,后分支到此地,取名为孟楼。清光绪十二年(1886)因黄河决溢,把村庄东西分开,因本村居西,故更名…[详细] |
岳庄村 | ~224 | 村庄 | 明末清初,岳姓人创立并命名为岳庄。后吴姓自山东寿张吴老家迁来,岳姓外迁,但村名未改,仍称岳庄。…[详细] |
黄庄村 | ~225 | 村庄 | 清乾隆三年(1738)黄姓始迁祖从范县颜村铺迁此定居,以姓氏取名黄庄。…[详细] |
蒋庄村 | ~226 | 村庄 | 明洪武三年(1370),蒋姓始祖伯岭九十六代孙蒋郕,率三子由山西洪洞县迁至山东莘县城北三里定居。蒋郕与其三子蒋沾莘居于古莘,其长子迁至阳谷县蒋庄(今沙…[详细] |
南王庄村 | ~227 | 村庄 | 明洪武二十年(1387),王氏始迁祖王海从凤阳府灵璧县迁阳谷城南二十里红庙。弘治年间,五世祖王林,迁今清水河后王集。清代,王氏后人又从后王集迁此,村因…[详细] |
清北村 | ~228 | 乡中心区 | 据载,此地原有古济水一条呈西南东北方向支流,名为“清水河”,古清水河后来因黄河泛滥被淤塞吞没。明之前,梁、陈等姓傍河建村,村承河名,名为清水河。198…[详细] |
清西村 | ~229 | 乡中心区 | 据载,此地原有古济水一条呈西南东北方向支流,名为“清水河”,古清水河后来因黄河泛滥被淤塞吞没。明之前,梁、陈等姓傍河建村,村承河名,名为清水河。198…[详细] |
油坊赵村 | ~230 | 村庄 | 明洪武五年(1372),赵氏始迁祖由山西洪洞县迁山东省阳谷县城东南河西赵,后分支迁居此地,因赵氏人多,取名赵庄,早年有赵姓人开油坊,后改为油坊赵。…[详细] |
闫庙村 | ~231 | 村庄 | 明洪武年间,阎氏始迁祖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老鸹窝迁至此,因村前有关帝庙,命名为阎庙。明末阎庙、张堂、李阁三村合并为阎庙。…[详细] |
路庄村 | ~232 | 村庄 | 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李氏始迁祖由山西洪洞县迁至河北霸州,清康熙三年(1664)迁此建村。因处道路四通八达之地,故名路家庄,简称路庄。…[详细] |
王英楼村 | ~233 | 镇乡结合区 | 明洪武年间,王氏始迁祖由山西洪洞县迁至北京王家胡同,后迁至现侯庙镇西碱场村,最后迁至现址取名王雍楼。民国时期因口音之误,呼为王英楼。…[详细] |
孙庄村 | ~235 | 村庄 | 明初,孙氏始迁祖由山西洪洞县迁至河北霸州,后由霸州迁往现址。原名坝头孙庄,后改名孙庄。…[详细] |
丰刘程村 | ~236 | 村庄 | 丰刘程为丰堌堆、刘庄、程庄三个农村居民点的合称。为便于管理,丰堌堆、刘庄、程庄合并成立丰刘程行政村。…[详细] |
前王集村 | ~237 | 村庄 | 明洪武二十年(1387),王氏始迁祖由安徽灵壁县迁至阳谷县城南红庙(今山东阳谷县李台镇王申楼)。明弘治元年(1488)再迁至此地,繁衍生息形成集市,故…[详细] |
后王集村 | ~238 | 村庄 | 明洪武二十年(1387),王氏始迁祖由安徽灵壁县迁至阳谷县城南红庙(今山东阳谷县李台镇王申楼)。明弘治元年(1488)再迁至此地,繁衍生息形成集市,故…[详细] |
丁李庄村 | ~239 | 村庄 | 明洪武年间丁氏始迁祖由山西洪洞县迁至山东阳谷县城北,后迁此居住建村,命名丁庄。明洪武年间李氏始迁祖由山西洪洞县迁居阳谷县城北冉庙,后又迁居此处韩庄,李…[详细] |
和平张庄村 | ~240 | 村庄 | 明初,张氏始迁祖由山西洪洞县迁居阳谷县城南十八里建村,名为“张庄”。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山东寿张县(今山东阳谷东南)县民王伦领导的农民起义,为避…[详细] |
太平庄村 | ~241 | 村庄 | 明成化年间,傅氏始迁祖从山东聊城迁居此地定居,村民崇尚和睦相处、与人为善、共享太平,周围村庄称之为“人之善良,村为太平”,故取村名“太平庄”。…[详细] |
西郭庄村 | ~242 | 村庄 | 明洪武年间,郭氏始迁祖从山西洪洞县迁至此地定居,取名郭庄。因与今孙口镇郭庄重名,1983年更名为西郭庄。…[详细] |
申庄村 | ~243 | 村庄 | 原名寄家岭。据汉光武帝刘秀称帝前,在今河北被王朗部战败,南逃时路过此地.该地为一山岭,其将盔甲寄于此,得名寄甲岭;后因“甲”与“家”谐音,演变为寄家岭…[详细] |
地名由来:
此地原有古济水的一条支流,呈西南至东北方向,名清水河。后因黄河泛滥被淤塞吞没。明代前梁、陈等姓傍河建村,村承河名,故称。
荣誉排行:
2015年4月,2015年河南省省级生态乡镇名单公布,清水河乡榜上有名。
基本介绍:
台前县清水河乡位于台前县西南部,南与郓城县隔河相望,北临黄河大堤,西与范县毗邻,东与马楼乡接壤。全乡东西长10公里,南北宽4公里,呈西南东北带状分布,是全县唯一的纯黄河滩区乡。濮台铁路在境内穿过,并在该乡建有客货两用站。辖43个行政村,58个自然村,30726人,其中落河村6个,4721人耕地23507亩,多为沙质土壤,部分为飞沙薄地,地势南高北低。乡人民政府驻地清水河村位于县城西南20公里处。
清水河乡以农业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大豆、红薯,主要经济作物有西瓜、花生、苹果等,尤其是西瓜,以个大、汁多、味甜著称,1997年以来全乡西瓜种植面积均达万亩,畅销冀、鲁、豫等省。养
历史沿革:
1939年称山东省寿张县三区。
1949年为寿张县马楼区,属平原省。
1958年改称马楼公社,属山东省寿张县。
1961年析马楼公社西部成立清水河公社。
1963年复属马楼区。
1964年改属河南省范县。
1968年改称马楼公社。
1973年析马楼公社成立清水河公社。
1974年属范县台前办事处。
1978年属台前县。
1984年改设清水河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