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任固镇 | 隶属:汤阴县 |
区划代码:410523102 | 代码前6位:410523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豫E |
长途区号:0372 | 邮政编码:455000 |
辖区面积:约87.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4.5万人 |
人口密度:约514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35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任固二街村 | ~200 | 镇中心区 | 据南故城禅教寺碑文记载,元代即称任固。因村南临漯(tà)水,东傍卫河,北靠汤河、羑河,且地势低下,常闹水灾,即负有加强维护和巩固堤防之任务,取名任固。…[详细] |
白龙一村 | ~201 | 镇乡结合区 | 据《汤阴县志》(1960年版)记载,北魏时期,有一尊用巨石雕刻的四面佛像,取名古佛村。后又在此兴建龙泉寺,寺内有一眼八角琉璃井,相传所供龙王小白龙住在…[详细] |
任固一街村 | ~202 | 镇乡结合区 | 据南故城禅教寺碑文记载,元代即称任固。因村南临漯(tà)水,东傍卫河,北靠汤河、羑河,且地势低下,常闹水灾,即负有加强维护和巩固堤防之任务,取名任固。…[详细] |
梁儿寨村 | ~203 | 村庄 | 据南宋时期,抗金女将梁红玉之子,曾带兵在这里安营扎寨,故得名梁儿寨。明、清代记载称梁儿寨,沿用至今。…[详细] |
公有村 | ~204 | 村庄 | 据明《彰德府志》(1523年版)记载,宋代称綦逐。王姓、魏姓人家系明初由山西洪洞县迁来,郝姓系明末清初由内黄县迁来。宋、明、清代均记载称綦逐,沿用至今…[详细] |
顾德村 | ~205 | 村庄 | 宋代记载称库迪,明代记载称顾得,清代记载又称库迪。其名称来历、含义不详,待考。后因谐音,先后演变为固德、顾德,沿用至今。…[详细] |
杜故城村 | ~206 | 村庄 | 据南故城禅教寺明万历四年碑文记载,这一带曾是殷商故城。1963年,南故城村筑护村堤时,曾发现地下有宽十米、长一千米的硬土结构和巨型砖瓦,疑是古代遗址。…[详细] |
任固四街村 | ~207 | 镇乡结合区 | 据南故城禅教寺碑文记载,元代即称任固。因村南临漯(tà)水,东傍卫河,北靠汤河、羑河,且地势低下,常闹水灾,即负有加强维护和巩固堤防之任务,取名任固。…[详细] |
任固五街村 | ~208 | 镇乡结合区 | 据南故城禅教寺碑文记载,元代即称任固。因村南临漯(tà)水,东傍卫河,北靠汤河、羑河,且地势低下,常闹水灾,即负有加强维护和巩固堤防之任务,取名任固。…[详细] |
任固六街村 | ~209 | 镇乡结合区 | 据南故城禅教寺碑文记载,元代即称任固。因村南临漯(tà)水,东傍卫河,北靠汤河、羑河,且地势低下,常闹水灾,即负有加强维护和巩固堤防之任务,取名任固。…[详细] |
王施济村 | ~210 | 村庄 | 据考,在王施济村西南石桥旁曾有一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的石碑,其中记载,此村西南约四里处的商城,曾是殷商故都。商汤王在此实行博施济众的仁政,后取…[详细] |
商城村 | ~211 | 村庄 | 据村东北王施济村西清乾隆二十年碑文记载,商城曾是殷商都城。另据《彰德府志》(1787年版)转引史书记载,商代河亶甲祖乙迁内黄、盘庚迁安阳小屯、殷纣迁淇…[详细] |
李施济村 | ~212 | 村庄 | 宋代记载曾称西狮子,明代记载统称狮子,清初记载也称狮子。据考,在王施济村西南石桥旁曾有一乾隆二十年(1755)的石碑记载,此村西南约四里处的商城,曾是…[详细] |
小庄村 | ~213 | 村庄 | 自形成后,一直人口较少,故被称为小庄。1958年,与姬施济、王辛庄合为一个生产大队;1960年,与其他两村分开,与季庄合并,设季小庄生产大队;1984…[详细] |
季庄村 | ~214 | 村庄 | 该地名来源于姓氏。据明代高城村(今属安阳县)有一大户在这里种植大片芦苇,雇一季姓佃户看管,后季氏定居于此形成村落,取名季庄,沿用至今。…[详细] |
孟庄村 | ~215 | 村庄 | 明初孟姓人家从山西迁来在此落户定居,取名孟庄。明、清代记载称孟庄,沿用至今。…[详细] |
岳儿寨北村 | ~216 | 村庄 | 据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之子岳云,曾带兵扎寨于此,故取名岳儿寨。另据本村《岳氏家谱》记载,此村岳姓人家系岳飞第三子岳霖后裔。另据1958年《村志》记载,除岳…[详细] |
北故城村 | ~217 | 村庄 | 据南故城禅教寺明万历四年碑文记载,这一带曾是殷商故城。1963年,南故城村筑护村堤时,曾发现地下有宽十米、长一千米的硬土结构和巨型砖瓦,疑是古代遗址。…[详细] |
岳儿寨南村 | ~218 | 村庄 | 据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之子岳云,曾带兵扎寨于此,故取名岳儿寨。另据本村《岳氏家谱》记载,此村岳姓人家系岳飞第三子岳霖后裔。另据1958年《村志》记载,除岳…[详细] |
任固三街村 | ~219 | 镇乡结合区 | 据南故城禅教寺碑文记载,元代即称任固。因村南临漯(tà)水,东傍卫河,北靠汤河、羑河,且地势低下,常闹水灾,即负有加强维护和巩固堤防之任务,取名任固。…[详细] |
南故城沟南村 | ~220 | 村庄 | 据南故城禅教寺明万历四年碑文记载,这一带曾是殷商故城。1963年,南故城村筑护村堤时,曾发现地下有宽十米、长一千米的硬土结构和巨型砖瓦,疑是古代遗址。…[详细] |
蔡故城村 | ~221 | 村庄 | 据南故城禅教寺明万历四年碑文记载,这一带曾是殷商故城。1963年,南故城村筑护村堤时,曾发现地下有宽十米、长一千米的硬土结构和巨型砖瓦,疑是古代遗址。…[详细] |
白龙三村 | ~222 | 镇乡结合区 | 据《汤阴县志》(1960年版)记载,北魏时期,有一尊用巨石雕刻的四面佛像,取名古佛村。后又在此兴建龙泉寺,寺内有一眼八角琉璃井,相传所供龙王小白龙住在…[详细] |
王辛庄村 | ~223 | 村庄 | 是明代初期王姓人家由山西洪洞县迁来新建的村庄,得名王新庄。明、清代记载称新庄。后因“新”和“辛”谐音,渐渐演变为王辛庄,沿用至今。…[详细] |
杜施济村 | ~224 | 村庄 | 据杜氏家谱记载,本村曾叫过狮子,明成化(1470)年间,杜瑄好义乐施,散财救荒,地方官题奏朝廷,受到褒扬,后将狮子改为杜施济。…[详细] |
南故城沟北村 | ~225 | 村庄 | 据南故城禅教寺明万历四年碑文记载,这一带曾是殷商故城。1963年,南故城村筑护村堤时,曾发现地下有宽十米、长一千米的硬土结构和巨型砖瓦,疑是古代遗址。…[详细] |
后故城村 | ~226 | 村庄 | 据南故城禅教寺明万历四年碑文记载,这一带曾是殷商故城。1963年,南故城村筑护村堤时,曾发现地下有宽十米、长一千米的硬土结构和巨型砖瓦,疑是古代遗址。…[详细] |
白龙二村 | ~227 | 镇乡结合区 | 据《汤阴县志》(1960年版)记载,北魏时期,有一尊用巨石雕刻的四面佛像,取名古佛村。后又在此兴建龙泉寺,寺内有一眼八角琉璃井,相传所供龙王小白龙住在…[详细] |
赵庄村 | ~228 | 村庄 | 相明代以前,赵、郭等姓人家在此定居,因赵姓居多,故取名赵庄。元末战乱时,赵姓曾逃往外地,明初又迁了回来。村名沿用至今。…[详细] |
姬施济村 | ~229 | 村庄 | 宋代记载曾称西狮子,明代记载统称狮子,清初记载也称狮子。均无考。据考,在王施济村西南石桥旁曾有一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的石碑记载,此村西南约四里…[详细] |
前故城村 | ~230 | 村庄 | 据南故城禅教寺明万历四年碑文记载,这一带曾是殷商故城。1963年,南故城村筑护村堤时,曾发现地下有宽十米、长一千米的硬土结构和巨型砖瓦,疑是古城遗址。…[详细] |
南庄村 | ~231 | 村庄 | 该地名来源于明朝初期。明初,段姓人氏从山西洪洞县迁到此成村。位于汤河南岸,与汤河北岸北庄对称,所以叫南庄,沿用至今。…[详细] |
辛留村 | ~232 | 村庄 | 据《汤阴县志》(1738年版)记载,辛留在明代称新刘。相传是刘姓人家在此建立新庄,村名称新刘。宋代记载称南新刘、北新刘,清代记载并称为新刘。后因谐音,…[详细] |
苏胡村 | ~233 | 村庄 | 据古代村中有一大坑,常年有水,称之为湖。明代洪武年间,苏姓人家从山西迁此落户,便取名苏湖。后因地势低洼,常闹水灾,便迁至村南高地,成为现在村址。民国二…[详细] |
冯家巷村 | ~234 | 镇乡结合区 | 该地名来源于姓氏。据明洪武年间,冯姓人家由山西洪洞县迁民到此,因紧临任固集镇,最初仅是一条街巷,便取名冯家巷,沿用至今。…[详细] |
地名由来:
据查(南故城禅教寺碑文记载)元代该村就叫任固。任固村南临漯水,东傍卫河,北靠汤羑二水,地势低下,常闹水灾,任固含有加强维护保养和巩固堤防之意,故而得名任固。
基本介绍:
汤阴县辖镇。1958年建任固公社,1989年改镇。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30公里。面积87.6平方公里,人口4.5万。鹤台公路横贯境内。辖任固一街、任固二街、任固三街、任固四街、任固五街、任固六街、岳儿寨南、岳儿寨北、南故城沟南、南故城沟北、白龙一街、白龙二街、白龙三街、冯家巷、梁儿寨、北故城、前故城、后故城、社故城、蔡故城、王施济、杜施济、姬施济、王辛庄、李施济、孟庄、赵庄、苏胡、綦逐、商城、辛留、顾德、南庄、季庄、东小庄35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玉米、花生、棉花。境内有故城禅教寺。
荣誉排行:
2022年9月,任固镇被确定为2022年度河南省”平安农机”示范乡(镇)。
2022年2月,任固镇被评选为安阳市2021年度市级文明村镇。
2020年9月,任固镇被确定为2020年度河南省”平安农机”示范乡(镇)。
文化旅游:
四面佛造像碑位于汤阴县城东28公里的任固镇白龙村,1978年公布为汤阴县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四面佛造像碑,是用一块巨大的青石四面雕刻佛的造像,碑通高2.7米,宽
历史沿革:
1945年,国民县政府废区设乡(镇),是为任固乡。
1947年汤阴解放,全县设8区2镇,为八区,区公所驻岳儿寨北村。
1950年,为七区,区公所驻岳儿寨北村。
1955年,撤区并乡后,域内有任固、施济、岳儿寨、故城四个乡,属菜园区。
1956年,设立任固乡。
1958年9月,成立任固人民公社,当时社名为东风人民公社,后改称任固人民公社,驻地任固一街。
1983年12月,撤社改乡,改称任固乡,人民政府驻任固一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