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河南省 > 南阳市 > 宛城区 > 仲景街道 > 东关社区

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仲景街道东关社区

[移动版]
南阳府衙
地名:东关社区隶属仲景街道
区划代码:411302004001代码前6位:411302
行政区域:河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行政级别:社区车牌代码:豫R
长途区号:0377 邮政编码:473000
城乡分类:主城区分类代码:111

地名由来:

位于老城区东部,故名。

基本介绍:

宛城区仲景街道东关社区,2005年6月由原环城乡东关村改制而成,社区位于南阳市中心城区东部,东起体育场,西至温凉河,北到石化厂,南临白河,面积1.6平方公里;市解放广场,体育中心座落其中,滨河路和独山大道两条景观路穿居而过。社区辖18个居民小组,常住户2350户,人口6013人,流动人口1565户5900多人,有民营企业12家,城区单位11加、楼院16个、人口2100多人,社区管理服务人口14000余人。

近年来,社区党组织从夯实党建基础入手,不断抓好社区经济建设和民主建设,提升社区服务水平,促进了和谐社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抓组织,夯实基础。一是延伸党的网络。根据村委会改制为社区后,社区内各个层次的党员和居民逐步增多,管理服务任务逐步加重的实际,主动向上级申请将社区党支部生个为社区党总支,并根据党员分布情况,分别成立了东关党支部、印刷厂党支部和摩托市场党支部,逐步将党的网络向企业和市场延伸,为党组织更好的服务基层提供了组织保障。二加强阵地建设。先后投资230余万元,新建了一个建筑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高标准、多功能社区党组织办公大楼和文化广场,设置了包括社救、法律、卫生、计生、社保等在内的“一站式”服务大厅,完善了党组织办公室、党员活动室、党校等一批党组织阵地及其配套设施建设,为社区党组织更好地开展工作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基础。

社区的健身器材

二、抓经济,加快发展。东关社区党组织始终把发展区域经济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按照建立“城区综合型经济发展体系”的思路,着重抓好了集体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发展。目前社区已拥有印刷厂,篷布厂、蓄电池厂、建筑公司等13个集体企业,集体经济年纯收入达到300余万元,17个居民小组都有了固定收入。各类民营企业和专业市场已达100余个,其中摩托市场已成为全市最大的集整车、配件、辅件、修理为一体的综合性专业市场,年营业额1.3亿元,完成税收138万元,租金收入150万元。在此基础上社区党组织还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工程。

居民正在便民服务大厅办理相关业务

三、抓服务,关心群众。一是完善服务设施。对新建的服务大厅实行“窗口式办公、一门式服务”,对外公开“首问负责、办事公开、勤政高效、按章办事和热情服务”等五项服务承诺,设立公示栏,接受群众监督。二注重解贫帮困。建立定人员定帮扶对象定帮扶内容的责任帮扶制度,“对确定的56户低保户,16位“五保户”对象捐助帮扶到家;建立养老资金发放制度,每年由集体拿出360元,对社区内300多位老人进行养老帮扶;建立遍布18个小组的“爱心超市”等。社区还建立健全了治安联防联治网络,民事调解网络,做到小事不出小组,大事不出社区,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几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东关社区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民为先,以人为本”,以强组织,抓管理,重服务促发展为主线,积极实施改制转型工作,努力探索新型社区建设的思路与机制,推动和谐社区的创建。社区5年被评为区级“强村(居)”,连续三次被命名为省级“五个好”党支部、“社区党建工作示范点”、“文明社区”、2005年来荣获“全国协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学习型家庭创建示范社区”等荣誉称号。

东关社区与牛王庙社区、药都社区、泥营社区、陈棚社区、明珠社区、宛运社区、安居新村社区、校场社区相邻。

历史沿革:

据清光绪三十年《新修南阳县志•县境全图》示:属东菜园保。

民国二十四年(1935)属南阳县工区化安镇东菜园保。

1948年11月南阳解放后属南阳县安庄乡。

1958年划归南阳市郊区人民化社。

1961年改属环城公社,定为大队行政区,因位老城东关,故名东关大队。

1969年改属南阳县七一公社。

1971年复归南阳县环城公社。

1984年体制改革,大队改为村民委员会,遂称东关村。

1994撤地设市,为宛城区环城乡。

2006年为宛城区仲景街道东关社区居民委员会。

周边相关:

东关社区附近有南阳府衙、张仲景墓及医圣祠、南阳龙湾温泉旅游度假景区、南阳卧佛寺、万兴东大药房、南阳玄妙观等旅游景点,有南阳黄牛、南阳蒸菜、南阳烙花、玄妙观斋菜、界中米醋、博望锅盔等特产,有南阳汉画、南阳烙画、大调曲子、泗洲火腿、西坪民歌等民俗文化。


仲景街道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