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汲水镇 | 隶属:卫辉市 |
区划代码:410781100 | 代码前6位:410781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豫G |
长途区号:0373 | 邮政编码:453000 |
辖区面积:约18.93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7.5万人 |
人口密度:约3962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7个社区、7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建设路社区 | ~001 | 主城区 | 建设路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详细] |
沿淀街社区 | ~002 | 主城区 | 沿淀街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详细] |
德北街社区 | ~003 | 主城区 | 德北街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详细] |
辛庄街社区 | ~004 | 主城区 | 辛庄街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详细] |
德南街社区 | ~005 | 主城区 | 德南街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详细] |
徐庄社区 | ~006 | 主城区 | 明初,有个徐姓的撑船工建村于此,得名徐家庄,后简化为徐庄。…[详细] |
前李良屯社区 | ~007 | 主城区 | 传是明朝宰相李良的后花园。有人在此住下建村,取名李良屯,居南,得名前李良屯。…[详细] |
贺生屯村 | ~201 | 城乡结合区 | 明洪武年间,贺中士从山西洪洞县移民来此建村,取村名贺中士屯。清乾隆年间改为贺圣屯,后演变为今名。…[详细] |
石庄村 | ~202 | 城乡结合区 | 明初石姓由山西迁来此处建村,取名石家庄。据明万历重修天上帝庙碑文载“卫郡西距城十里石家庄”,后简称为石庄。…[详细] |
后李良屯村 | ~205 | 城乡结合区 | 传是明代宰相李良的后花园,后来有人在此住下建村,取名李良屯。居北,得名后李良屯村。…[详细] |
下园村 | ~206 | 城乡结合区 | 原名西园,明万历时为潞王的菜园,称西园。西街口外因地势分称上园,得名下园。…[详细] |
辛庄村 | ~207 | 城乡结合区 | 辛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12,为城乡结合区。…[详细] |
八里屯村 | ~208 | 城乡结合区 | 明初由山西移民至此建村,因距府衙门八华里,又因常驻卫戍城防军队,得名八里屯。…[详细] |
薛屯村 | ~209 | 城乡结合区 | 明代薛姓在此定居建村,称薛家屯,后简化为薛屯。…[详细] |
地名由来:
因古代村民至卫河汲水供饮而得名。
基本介绍:
汲水镇位于市政府所在地,是卫辉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十个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256个居民组,总人口74100人,属非农业镇。辖区内有新乡医学院一附院、新乡一师、华新纱厂等驻卫单位;有二所高中、四所初中、八所小学、职业中专和技工学校各一所;有望京楼、镇国塔、徐家祠堂等文物古迹。镇机关内设党政、科教文卫、工业、财政经济、社会事务等五大办公室,行政编制50人。
辖区内有卫辉、京楼、新通、天华四大商品交易市场和大礼堂早、夜市,截止九八年底个体私营工商户达到1200余户,九九年上半年新增285户,主要有商业、饮食服务业、交通运输业、装璜、信息中介、技术培训、文化、旅游等行业、门类齐全、
荣誉排行:
2015年2月,中央文明委决定授予汲水镇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文化旅游:
重修玉帝庙碑记位于卫辉市汲水镇八里屯村,为卫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主体为中心,东、西、北向外扩10米,向南外扩30米。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界,四周向外扩15米。
沿淀阁门位于卫辉市汲水镇沿淀街,为卫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沿淀阁门为中心,东、西、北向外扩10米,向南外扩30米。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界,四周向外扩15米。
沿淀街土地庙位于卫辉市汲水镇沿淀街四完小西南,为卫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土地庙为中心,东、西、北向外扩10米,向南外扩30米。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界,四周向外扩15米。
北阁门遗址位于卫辉市汲水镇德北街,为卫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北阁门遗址为中心向北15米,向东5米,向西10米,向南10米。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边缘为界,四周向外扩10米。
八里屯关帝庙位于卫辉市汲水镇八里屯村,为卫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关帝庙为中心,向北15米,向东5米,向西10米,向南10米。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边缘为界,四周向外扩10米。
历史沿革:
1948年分设卫辉市和汲县。
1949年市、县合并,设城关区。
1955年为城关镇。
1958年为城关公社。
1968年复城关镇。
1983年改为汲水镇。
1988年撤汲县设卫辉市,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