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温县 > 黄庄镇

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黄庄镇

[移动版]
地名:黄庄镇隶属温县
区划代码:410825104代码前6位:410825
行政区域:河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行政级别:镇车牌代码:豫H
长途区号:0391 邮政编码:454100
辖区面积:约40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3.7万人
人口密度:约925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48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黄庄村~201镇中心区
明代前,有“前东留”。明初,黄信一家从山西洪洞县迁此村定居,改名黄岗。后因涝洪冲村,西搬小史庄(即今址),更名为“黄庄”。1950年属温县四区。195…[详细]
康庄村~202镇中心区
明代前,就称此地康庄,因康家居此而得名。明初,从山西洪洞县迁民来此,村名仍称“康庄”1950年属温县四区。1952年属温县五区。1955年属南韩村中心…[详细]
东留村~203镇乡结合区
东汉时期刘秀起兵时曾在此停留,受到拥戴。刘秀走时百姓不舍,拦住车马挽留,故名“留村”。此村位东,称东留。1950年属温县二区。1952年属温县五区。1…[详细]
西留村~204镇乡结合区
西汉政权被王莽篡夺以后,刘秀开始起兵反抗新朝统治,他率领人马先占领了河内地区,以河内为根据地,在此地住过一些时间。刘秀以身做则,时常深入民中,带头耕犁…[详细]
东虢村~205村庄
传春秋时期,春秋时晋献公灭虢,虢公隗奔温,卒葬湨水之南,修冢。此村因在虢公冢东,故得名东虢。1950年属温县四区。1952年属温县五区。1955年属南…[详细]
西虢村~206村庄
传春秋时,晋献公攻灭虢国,虢公隗奔温,卒葬湨水之南,修冢。此村因在虢公冢西南,故得名西虢。1950年属温县四区。1952年属温县五区。1955年属南韩…[详细]
林村村~207镇乡结合区
传明代前,因孙家在此居住,故称“孙家庄”。明成化十八年(1482)赵之和叔侄三人由山西洪洞县柳树村迁出,叔侄途中商定以“林”为纪,两侄一住济源梨林;一…[详细]
林李庄村~208镇乡结合区
据李祠考,清同治十二年(1873)碑文载,明洪武年间,李氏从山西洪洞县迁居温县李庄。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因本公社有两个李庄,此村又和林庄相邻,故…[详细]
南韩村~209村庄
传元代此村称“韩庄”,因韩家居此而得名。明初更名为三槐堂,明弘治十五年(1502)复称韩村。明末清初为与北韩村相区别更名为南韩村。1950年属温县二区…[详细]
白庄村~210村庄
传明初,白姓人家从山西解州夏县小李庄迁到温县王羊店居住。明代中期,白家部分人又从王羊店迁此立庄,取名“白庄”。1950年属温县二区。1952年属温县五…[详细]
东韩村~211村庄
此地原为北韩村,1960年分为两个自然村,此村位于北韩村关帝庙东,故取村名东韩村。1950年属温县四区。1952年属温县五区。1955年属南韩村中心乡…[详细]
西韩村~212村庄
此地原为北韩村,1960年分为两个自然村,位于北韩村关帝庙西的取村名西韩村。1950年属温县四区。1952年属温县五区。1955年属南韩村中心乡。19…[详细]
东高肇村~213村庄
传明代前高家在此建村,始名高肇,明、清沿习之。后因人口繁衍分为两个村,此村在东为“东高召”。1950年属温县四区。1952年属温县五区。1955年属南…[详细]
西高肇村~214村庄
传明代前高家在此建村,始名高肇,明、清沿习之。后因人口繁衍分为两个村,此村在西为“西高召”。1950年属温县四区。1952年属温县五区。1955年属南…[详细]
北镇村~215村庄
传北辽入侵宋疆,皇帝派杨家父子在此屯兵防御,形成南、北阵营对垒,此地在北,称“北阵”,后同音演变为“北镇”。1950年属温县四区。1952年属温县五区…[详细]
珍珠村~216村庄
传明初,从山西洪洞县迁民居此,因此村大水坑中有一串珍珠,故取名“珍珠”。1950年属温县四区。1952年属温县五区。1955年属南韩村中心乡。1958…[详细]
卫村村~217村庄
传明代前此地因地势低洼,雨涝积水,挖河围村,故名卫村。明初,王姓几家从山西洪洞县迁此,村名仍称“卫村”。1950年属温县五区。1952年属温县五区。1…[详细]
西郭村~218村庄
传春秋周桓王五年(前715)秋七月,宋公、齐侯、卫侯会于温,盟于瓦屋即此,故名瓦屋村。明初,郭氏迁来,更名为瓦郭村。尔后,郭氏又东扩一庄,称东郭村。因…[详细]
东郭村~219村庄
传春秋周桓王五年(前715)秋七月,宋公、齐侯、卫侯会于温,盟于瓦屋即此,故名瓦屋村。明初,郭氏迁来,更名为瓦郭村。尔后,郭氏又东扩一庄,称东郭村。1…[详细]
郭李庄村~220村庄
传明代时,因李家居此而得名“李庄”。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因本公社有两个李庄,此村西又邻郭村,故取名“郭李庄”。1950年属温县四区。1952年属…[详细]
买庄村~221村庄
传元代时,就称“买庄”,因买家(属回民,已绝姓)居此而得名。明初,苗、张、赵、晁四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定居,村名仍称“买庄”。1950年属温县四区。19…[详细]
耿庄村~222村庄
传明洪武年间,山西洪洞有耿姓、段姓、司姓、陈姓、郑姓等多家迁到此处。其中,耿姓户大,始祖耿怀威,携领四个儿子,住在村西北,不久耿氏四门,出了四个秀才,…[详细]
西林肇村~223村庄
西林肇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牛林肇村~224村庄
传宋代时,此地因在东、西林肇之间,得名“中林肇”。明初,牛氏一家从山西洪洞县城内椿树胡同迁来,更名为“牛林肇”。1950年属温县一区。1952年属温县…[详细]
前张庄村~225村庄
传明代前,此地有张姓人家居此,故称前张庄。1950年属温县一区。1952年属温县五区。1955年属西林肇中心乡。1958年成立前张庄大队,属林肇公社。…[详细]
后张庄村~226村庄
传明代前,称此地“张家庄”,因张家居此而得名。后因村南有一前张庄,故更名为“后张庄”。1950年属温县一区。1952年属温县五区。1955年属西林肇中…[详细]
阎杨门村~227村庄
宋代时期,有宋朝兵马在此地扎营安寨,后形成村庄,因当时杨家将闻名,人们以为是杨家将在此,故称名为“杨门”。明末,因阎家一兽医百里闻名,更名为“阎杨门”…[详细]
卜杨门村~228村庄
传此地为孔丘弟子卜子夏故里,故称“卜里”。宋代时,杨家父子为防御北国入侵,在此安营扎寨,更名为“杨门”。清乾隆年间更名为卜杨门。1950年属温县一区。…[详细]
余杨门村~229村庄
宋代时期,有宋朝兵马在此地扎营安寨,后形成村庄,因当时杨家将闻名,人们以为是杨家将在此,故称名为“杨门”。明洪武年间,余家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取名“余杨…[详细]
东林肇村~230村庄
林肇派生村,因位于林肇东,称“东林肇”。明初,孔家从山西洪洞县迁此,仍沿用“东林肇”。1950年属温县一区。1952年属温县五区。1955年属西林肇中…[详细]
常庄村~231村庄
传三国晋司马懿曾在麦糠城里为其师常林修建府邸,故名城子里。后毁于元兵入侵,尔后,村民始建今庄,仍袭原名。清中叶,因常姓居多而改今名。1950年属温县五…[详细]
东宋庄村~232村庄
传宋代前,此村就称“宋庄”,因宋家居此而得名。1960年分东、西宋庄,此村位东,称“东宋庄”。1950年属温县五区。1958年成立宋庄大队,属林肇公社…[详细]
西宋庄村~233村庄
传宋代前,此地就称“宋庄”,因宋家居此而得名。1960年分东、西宋庄,此村在西,称“西宋庄”。1950年属温县五区。1952年属温县五区。1955属西…[详细]
徐吕村~234村庄
传明代前,此地就称为“徐吕”,因徐、吕二姓人家居此而得名。明初,吴家从山西洪洞县迁来,村名仍称“徐吕”。1950年属温县五区。1952年属温县五区。1…[详细]
蒲被村~235村庄
传元末明初朱元璋三洗怀庆府时,村遭洗劫。尔后,一些人躲于蒲草丛幸存的人,就地铲草筑房,另立新庄,称“蒲被”。1950年属温县五区。1952年属温县五区…[详细]
姚庄村~236村庄
传明初,姚家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取村名“姚庄”。1950年属温县五区。1952年属温县五区。1955年属西林肇中心乡。1958年成立姚庄大队,属林肇…[详细]
董杨门村~237村庄
宋代时期,有宋朝兵马在此地扎营安寨,后形成村庄,因当时杨家将闻名,人们以为是杨家将在此,故称名为“杨门”。明初,董家从山西长治县南关迁来,明永乐四年(…[详细]
郑杨门村~238村庄
宋代时期,有宋朝兵马在此地扎营安寨,后形成村庄,因当时杨家将闻名,人们以为是杨家将在此,故称名为“杨门”。明代,张家居此,取名“张杨门”,明末,张杨门…[详细]
訾杨门村~239村庄
宋代时期,有宋朝兵马在此地扎营安寨,后形成村庄,因当时杨家将闻名,人们以为是杨家将在此,故称名为“杨门”。明初,訾家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取名“訾杨门”,…[详细]
任杨门村~240村庄
宋代时期,有宋朝兵马在此地扎营安寨,后形成村庄,因当时杨家将闻名,人们以为是杨家将在此,故称名为“杨门”。明初,任家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取名“任杨门”。…[详细]
前崔庄村~241村庄
传唐代前有姬、崔两姓村民居此,而崔家户大人多,称崔家庄。明初又有崔姓迁来,繁衍至清代渐向蚰蜒涝河北扩庄,此村在南,称前崔家庄,后简称前崔庄。1950年…[详细]
后崔庄村~242村庄
传唐朝代前有姬、崔两姓村民居此,而崔家户大人多,称崔家庄。明初又有崔姓迁来,繁衍至清代渐向蚰蜒涝河北扩庄,称后崔家庄,后简称后崔庄。1950年属温县一…[详细]
刁李庄村~243村庄
传明初,李家兄弟从山西洪洞县迁来,长兄居此,取名“刁李庄”。弟迁武陟,取名“刀李庄”。兄弟俩用“刁”、“刀”冠姓,以示区别纪念。1950年属温县一区。…[详细]
米庄村~244村庄
传明初,米家从山西洪洞县迁此成村,取名“米庄”。1950年属温县一区。1952年属温县五区。1955年属西林肇中心乡。1958年成立米庄大队,属林肇公…[详细]
西王村~245村庄
明代前称“西王村”。传因村西有一白龙王庙而得名。明洪武年间,张、尹、刘等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村名仍用“西王村”,后简称“西王”。1950年属温县一区。…[详细]
东王里村~246村庄
此地是商末冀州候的故里,后人们把侯与王同称,有了王里的称名。因年代久远,形成了东、西、南三个王里村,此村在东称“东王里”。1950年属温县四区。195…[详细]
西王里村~247村庄
此地是商末冀州候的故里,后人们把侯与王同称,有了王里的称名。因年代久远,形成了东、西、南三个王里村,此村在西称“西王里”。1950年属温县一区。195…[详细]
南王里村~248村庄
此地是商末冀州候的故里,后人们把侯与王同称,有了王里的称名。因年代久远,形成了东、西、南三个王里村,此村在南称“南王里”。1950年属温县一区。195…[详细]

地名由来:

传明代前此村旧址在今庄东南简易公路东侧,称前东留,北有后东留。明初黄信一家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在废墟上建村,取名黄岗(后东留易为东留)。后因涝洪冲村,西迁至小史庄(今庄址),先称小史庄,明末为纪念黄信一家更名为黄庄。

基本介绍:

黄庄镇位于温县西北部,地处郑州、洛阳、焦作“中原金三角”腹地,北与沁阳市交界,距温县、沁阳两城各10公里。境内马武线贯通南北,北接温济路,南联获轵线。全镇辖22个行政村,2.5万人,3.6万亩耕地,总面积40平方公里。2000年,被省政府确定为小城镇建设重点镇。目前,全镇拥有各类工业企业100余家,造纸、制鞋、机械电子、食品加工四大产业支柱已经形成。

文化旅游:

东韩村遗址

东韩村遗址位于温县城西北黄庄镇东韩村北地,以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为主,兼有少量龙山文化。遗址东西长500米,南北宽200米,面积约10万平方米,文化层深约1.2米,遗物以仰韶时期泥质红陶为主,

牛林召牛家祠堂

牛林召牛家祠堂位于黄庄镇牛林召村,年代为清。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牛林召牛家祠堂被公布为温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红枪会旧址

红-会旧址位于黄庄镇西王村,年代为抗战。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红-会旧址被公布为温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常庄烈士纪念塔

常庄烈士纪念塔位于黄庄镇常庄村,年代为1951年。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常庄烈士纪念塔被公布为温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西虢李丰良旧宅

西虢李丰良旧宅位于黄庄镇西虢村,年代为民国。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西虢李丰良旧宅被公布为温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林李庄遗址

林李庄遗址位于黄庄镇林李庄,年代为战国。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林李庄遗址被公布为温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明弘治十五年(1502)属礼义乡。

清康熙十二年(1673)分属太平乡、礼义乡。

1950年属四区。

1952年属五区。

1955年属南韩村中心乡。

1956年撤销中心乡,设立黄庄乡。

1958年改为黄庄公社。

1959年并入林肇公社。

1962年由林肇公社析设黄庄公社。

1983年称黄庄乡。

1996年设黄庄镇。

2005年撤销林肇乡并入黄庄镇。


还有1个地名与黄庄镇同名:

以下地名与黄庄镇面积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