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圪垱店镇 | 隶属:武陟县 |
区划代码:410823108 | 代码前6位:410823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豫H |
长途区号:0391 | 邮政编码:454100 |
辖区面积:约48.3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2.83万人 |
人口密度:586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8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圪当店村 | ~200 | 乡中心区 | 含义有二:一说传宋朝起义军孙二娘在高岗(方言称圪垱)上开店,后人在这里定居成村,称圪垱店。二说传沁河流经村南且经常泛滥,周围数十里的村庄为防水灾,每年…[详细] |
岗头村 | ~203 | 村庄 | 岗头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王伊村 | ~205 | 村庄 | 传有三:一说明代山西洪洞移民迁此居住名“移庄”,后由于商朝丞相“伊尹”的坟墓在此,而改为“伊里”;二说“伊里”为“伊尹的故里”;三说“伊里”为一人名。…[详细] |
程伊村 | ~206 | 村庄 | 传有三:一说明代山西洪洞移民迁此居住名“移庄”,后由于商朝丞相“伊尹”的坟墓在此,而改为“伊里”;二说“伊里”为“伊尹的故里”;三说“伊里”为一人名。…[详细] |
秦伊村 | ~207 | 村庄 | 传有三:一说明代山西洪洞移民迁此居住名“移庄”,后由于商朝丞相“伊尹”的坟墓在此,而改为“伊里”;二说“伊里”为“伊尹的故里”;三说“伊里”为一人名。…[详细] |
冯村村 | ~208 | 村庄 | 传明代初期冯氏先祖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清康熙年间形成村落,得名冯村。…[详细] |
汤王堤村 | ~209 | 村庄 | 据清道光《武陟县志》载:此村位于黄河故道旧汤王堤上,故名。…[详细] |
邢庄村 | ~210 | 村庄 | 传明末清初武陟县城邢氏几户人家逃荒到此以熬盐碱为生,后定居成村,得名邢家庄,简称邢庄。…[详细] |
毛庄村 | ~211 | 村庄 | 毛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毛庵村 | ~212 | 村庄 | 传明代毛姓人家在此搭庵开荒种地,民国初年形成村落,得名毛庵。…[详细] |
安庄村 | ~213 | 村庄 | 安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郭庵村 | ~214 | 村庄 | 郭庵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小刘庄村 | ~215 | 村庄 | 小刘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白庙村 | ~216 | 村庄 | 传宋代时村旁有一座小庙称“白龙王庙”,清康熙年间以庙名村得名白龙王庙,后简称白庙。…[详细] |
关音堂村 | ~217 | 村庄 | 传很早以前东南角有一座观音菩萨庙,清康熙年间以庙名村得名观音堂。…[详细] |
耿村村 | ~218 | 村庄 | 耿村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西王庄村 | ~219 | 村庄 | 传王姓家族最先在此居住后成村得名王庄,因村小又称小王庄,后为区分村东不远处另一小王庄,改称西王庄。…[详细] |
宝村村 | ~220 | 村庄 | 传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孔姓自山东曲阜逃到此处沁河河湾地带,改为“宝”姓定居并开荒种地,得名宝家湾,后简称宝村。…[详细] |
地名由来:
传古时有人在此高地(当地称“圪垱”)开店,后人定居成村,称圪垱店。
荣誉排行:
2021年1月,河南省爱卫会命名圪垱店镇为2020年度河南省卫生村。
基本介绍:
圪垱店镇古称青龙镇,位于武陟县东部,境南一公里是风景名胜黄河第一观---嘉应观,辖区面积48.3平方公里,辖21个行政村,总人口3.9万(其中回族人口0.3万),人均纯收入3829元。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焦郑高速公路、郑常、詹郇、武商公路穿境而过,发展经济的条件比较优越。
传统农业基础较好。境内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土地肥沃,地势平坦,年降雨量700毫米,无霜期240天,适宜各类农作物生长。全乡耕地面积4.2万亩,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水稻、花生、玉米等,面积3.6万亩;经济作物有大棚蔬菜、苗木花卉、小杂果等,面积0.6万亩,已建成了以邢庄、“四伊”(高伊、程伊、秦伊、王伊)为中心的2500亩无
文化旅游:
五龙池及东岳庙遗址位于武陟县圪垱店乡圪垱店村。年代为唐、清。五龙池及东岳庙遗址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东岳庙历史悠久,建筑风格奇特。东岳庙,群众俗称大庙,位于武陟县城东10公里圪当店乡董
历史沿革:
明属武陟县千秋乡,清属武陟县善一里、善二里、古阳乡。
1945年前后属武陟县建国乡。
1948年先后属武陟县五区、六区。
1953年并村建圪垱店乡,属武陟县。
1955年设圪垱店中心乡。
1956年改圪垱店乡。
1958年成立圪垱店公社。
1983年复称圪垱店乡。
2020年撤乡改置圪垱店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