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武陟县 > 谢旗营镇

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谢旗营镇

[移动版]
地名:谢旗营镇隶属武陟县
区划代码:410823103代码前6位:410823
行政区域:河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行政级别:镇车牌代码:豫H
长途区号:0391 邮政编码:454100
辖区面积:约64.51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5.01万人
人口密度:约777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28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谢旗营村~200镇中心区
传此地原名“太宁镇”,明万历年间当地百姓被诬陷谋反,后受一位谢姓将军帮助得以平反。太宁镇百姓为报答谢将军的大恩,遂将太宁镇改为“谢旗营”。1948年为…[详细]
蒯村村~201村庄
明万历《武陟志》载:“汉蒯彻墓在县东十八里”。故其村以蒯名。1948年成立蒯村村公所,属武陟县第一区。1953年属武陟县第五区蒯村乡。1955年属杨豹…[详细]
兰封村~202村庄
传道教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的蓝采和墓在此,故名蓝封。后演为兰封。1958年成立兰封大队,属谢旗营人民公社。1983年改兰封村民委员会,属谢旗营乡。1996…[详细]
辛杨村~203镇乡结合区
传明代时因杨保封一家在此定居后成村得名杨保封。清康熙年间演为杨豹峰,道光年间以姓氏析分得名辛杨豹峰,1948年后简称辛杨。1958年成立辛杨大队,属谢…[详细]
亢杨村~204镇乡结合区
传明代时因杨保封一家在此定居后成村得名杨保封。清康熙年间演称杨豹峰,清末以姓氏析分为亢杨豹封,1948年后简称亢杨。1958年成立亢杨大队,属谢旗营人…[详细]
冯李村~205镇乡结合区
传明代时因杨保封一家在此定居后成村得名杨保封。清康熙年间演为杨豹峰,清末以姓氏析分为冯杨豹峰、李杨豹封,1948年后两村合并简称冯李。1958年成立冯…[详细]
和杨村~206镇乡结合区
传明代时因杨保封一家在此定居后成村得名杨保封。清康熙年间演为杨豹峰,清末以姓氏析分为和杨豹峰,1948年后简称和杨。1958年属谢旗营人民公社和杨豹封…[详细]
前高村~209镇乡结合区
传明代因高姓氏族在此居住,得名高庄。清道光年间析出后高庄,民国年间以方位改称前高庄,后简称前高。1948年成立前高村公所,属武陟县第七区。1953年属…[详细]
后高村~210镇乡结合区
清代由高庄析分,以方位得名后高庄,简称后高。1948年成立后高村公所,属武陟县第七区。1953年属第五区高庄乡。1956年属程封乡。1958年改后高大…[详细]
徐庄村~211镇乡结合区
传明初徐氏一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成村,得名徐家庄,后简称徐庄。1948年成立徐庄村公所,属武陟县第七区。1953年属武陟县第五区徐庄乡。1955年属…[详细]
程封村~212镇乡结合区
传宋代以前此村有一名程姓举人进京赶考并中榜受封,得名程封。1948年成立程封村公所,属武陟县第七区。1953年属武陟县第五区程封乡。1955年属程封中…[详细]
宋庄村~213村庄
传明洪武初年宋氏家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居住后成村,得名宋庄。1948年成立宋庄村公所,属武陟县第七区。1953年属武陟县第五区小刘庄乡。1956年属程封…[详细]
扈庄村~214镇乡结合区
含义有二:一说由扈姓得名扈家庄,简称扈庄。二说传唐太宗李世民称帝前被敌兵追杀,曾躲在此处的老君堂内避难。其即帝后,在此修建明月寺一处,村名“护驾庄”,…[详细]
庙小段村~215村庄
传此处原为古河道,明初缪氏一族由山西洪洞县迁至古河道南一小段地块居住,得名缪小段。后缪家绝后,因“缪、庙”谐音,清康熙年间演为庙小段。1948年成立庙…[详细]
王道村~216村庄
传明初山西洪洞县迁民王道一家在此定居后成村,得名王道。1948年成立王道村公所,属武陟县第七区。1953年属武陟县第五区杨村乡。1958年改王道大队,…[详细]
杨村村~217村庄
传明洪武年间杨氏家族在此定居后成村,得名杨庄。后演称杨村。1948年成立杨村村公所,属武陟县第七区。1953年属第五区庙小段乡。1955年属杨村中心乡…[详细]
张官滩村~218村庄
传明洪武八年(1375)张氏族人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古黄沁河滩地定居,因滩地当时属国有而得名官滩,清道光年间以姓氏析分称张官滩。1948年成立张官滩村公所…[详细]
梁官滩村~219村庄
传明初张、梁两姓人家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古黄沁河滩地定居,因滩地当时属国有而得名官滩,清道光年间以姓氏析分称梁官滩。1958年成立梁官滩大队,属谢旗营人民…[详细]
刘官滩村~220村庄
传明初此地为古黄沁河滩地,因滩地属国有而称官滩。清代刘村(今嘉应观乡刘村)刘氏族人到此开荒定居,因邻近官滩,得名刘官滩。1958年成立刘官滩大队,属谢…[详细]
后圪当村~221村庄
传清代一侯姓太监在此居住,因地势较高(当地俗称圪垱),得名侯圪垱。后演为后圪垱。1948年演称后圪垱,属武陟县第七区张官滩公所。1953年属第五区安庄…[详细]
南大段村~222镇中心区
传明初迁民到此实行分段耕田,侯氏家族分得古河道旁一大段土地耕作,后定居成村得名大段。明末清初分为南北两村,康熙年间以方位称南大段。1948年成立南大段…[详细]
北大段村~223村庄
传明初迁民到此实行分段耕田,侯氏家族分得古河道旁一大段土地耕作,后定居成村,得名大段。清康熙年间析分南北两村,以方位称北大段。1948年成立北大段村公…[详细]
北小段村~224村庄
传明初山西移民至此,分领官地一段,以耕种为业,得名小段。清康熙年间按方位得名北小段,道光以后按姓氏分为刘小段、小刘村(小陈村)、梁小段,后因聚落相连又…[详细]
陈堤村~225镇中心区
传明末温县陈家沟陈璜一家迁至此处一段旧河堤上定居后成村,得名陈家堤,简称陈堤。1948年成立陈堤村公所,属武陟县第七区。1953年属武陟县第五区北大段…[详细]
小寨村~226村庄
传明代原称楼芝寨,清代时因村小且建有枣木围成的寨墙改称小寨。1961年成立小寨大队,属谢旗营人民公社。1983年改小寨村民委员会,属谢旗营乡。1996…[详细]
陈小段村~227镇乡结合区
据《陈氏家谱》载:“大明洪武二年(1369),迁居武邑,官领匠地一段”。因陈姓名村得名陈小段。1948年成立陈小段村公所,属武陟县第七区。1953年属…[详细]
薛小段村~228镇乡结合区
传明初山西迁民至此分领官地一段耕种,以方位得名西小段。清代因村内多为薛姓改称薛小段。1948年成立薛小段村公所,属武陟县第七区。1953年属武陟县第五…[详细]
杨堂村~229镇乡结合区
传清代因有小庙“白颐堂”且杨姓居多,得名杨堂。1961年成立杨堂大队,属谢旗营人民公社。1983年改杨堂村民委员会,属谢旗营乡。1996年属谢旗营镇。…[详细]

地名由来:

传此地原名太宁镇。明万历年间当地百姓被诬谋反,后受谢姓将军帮助得以平反。太宁镇百姓为报答谢将军的大恩,遂将太宁镇改称“谢旗营”。

荣誉排行:

2022年12月,谢旗营镇入选2022年河南省省级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

2022年1月,河南省农业农村厅认定谢旗营镇为河南省首批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特色产品:鹌鹑养殖及加工)。

基本介绍:

谢旗营镇位于豫北平原焦作市的东南部,北依太行、南临黄河,东南距郑州、东北距新乡、西北距焦作均40公里,处于三大城市经济圈的交汇中心,焦郑高速、新洛公路、云台大道、詹郇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镇区域总面积64.51平方公里,人口5.86万,辖30个行政村,5.8万亩耕地。2003年全镇GDP4.39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8亿元,农业总产值1.48 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12.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66元。年未居民储蓄余额6244万元。2003年荣获河南省卫生镇、河南省科普示范镇称号,98年至今连续多年被评为焦作市发展乡镇企业先进单位。

工业发展迅猛。全镇拥有工业企业86户,规模

+查看详细谢旗营镇概况>>

历史沿革:

明属武陟县福善乡、千秋乡。

清属武陟县善一里、千二里。

谢旗营、杨堂二村原属获嘉县飞地,1933年划入武陟。

1945年后属兴国乡及建国乡的一部分并属修获武县的程封区。

1948年先后属武陟县七区、五区。

1953年并村建谢旗营乡。

1955年设谢旗营中心乡。

1956年改谢旗营乡。

1958年成立谢旗营公社。

1983年复称谢旗营乡。

1996年撤乡置谢旗营镇。


以下地名与谢旗营镇面积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