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冢头镇 | 隶属:郏县 |
区划代码:410425101 | 代码前6位:410425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豫D |
长途区号:0375 | 邮政编码:467000 |
辖区面积:约57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5.6万人 |
人口密度:约982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35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北街村 | ~201 | 镇中心区 | 王、姚两姓分别从山西洪洞县与襄城县韩村迁此建村,因位于冢头镇镇区北部,故名。…[详细] |
东街村 | ~202 | 镇乡结合区 | 建于唐代,因位于薄姬疑冢西端,故名冢头。…[详细] |
西寨村 | ~203 | 镇乡结合区 | 位于冢头镇西南部,故名。清代属贵梨保。1929年属北区。1934年属三区(冢头)。1947年属冢头镇。1948年属五区(冢头)。1958年属冢头人民公…[详细] |
纪村村 | ~204 | 镇乡结合区 | 楚汉相争时,刘邦被困于荥阳,其谋士郏人纪信与刘邦更换衣冠,掩护刘邦突围,纪信被楚兵火焚。刘邦登基后,下诏修墓建庙。纪信故里称纪信村,后简称纪村。…[详细] |
前王庄村 | ~205 | 村庄 | 明永乐年间,王氏始祖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后改名前王庄。…[详细] |
王寨村 | ~206 | 村庄 | 明代末前王庄王姓来此建寨,故名。清代属卜吉保。1929年属北区。1934年属三区(冢头)。1947年属冢头镇。1948年属五区(冢头)。1958年属冢…[详细] |
北三郎庙村 | ~207 | 村庄 | 清初,因建村在三郎庙旁故名。1982年地名标准化处理时,更名为北三郎庙。…[详细] |
高庄村 | ~208 | 村庄 | 清乾隆年间,高姓自安良镇高楼析出一支来此岗坡上大柳树旁落户建村,故取名“坡柳树高”后改称高庄。…[详细] |
焦南村 | ~209 | 村庄 | 焦南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焦北村 | ~210 | 村庄 | 焦北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陆村村 | ~211 | 村庄 | 清代刘姓建村名刘村,后陆姓人丁兴旺改名为“陆村”。…[详细] |
圪塔王村 | ~212 | 村庄 | 清初,王姓迁此建村于高圪塔上,故名。清代属卜吉保。1929年属北区。1934年属三区(冢头)。1947年属冢头镇。1948年属五区(冢头)。1958年…[详细] |
圪塔寨村 | ~213 | 村庄 | 1920年前后,圪塔王村民为避匪乱,联合建寨,取名“万安寨”;建国后将“万安寨”改名“圪塔寨”。…[详细] |
李梓楼村 | ~214 | 村庄 | 明代始祖秦尚节同李氏李辛从山西文熙县迁居汝州郏邑。后李辛为了防匪建有楼房,故名李梓楼。…[详细] |
柏坟周村 | ~215 | 村庄 | 柏坟周村始建于元,住黄、连两姓,取名“黄连村”。明初,有周、秦两姓迁入。后因黄、连两姓渐衰,周姓人丁繁盛至全村大半,故以周姓加附村外大片坟墓和柏树为标…[详细] |
小庙张村 | ~216 | 村庄 | 明末张姓在一间草房小庙旁建村,故名。清属卜吉保。1929年属北区。1934年属三区(冢头)。1947年属冢头镇。1948年属五区(冢头)。1958年属…[详细] |
段村村 | ~217 | 村庄 | 明初,段姓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此落户建村,取名段村。…[详细] |
陈寨村 | ~218 | 村庄 | 乾隆年间,有陈村名医陈相君为避乱在村东南方筑寨称陈寨,后陆续有人迁此成村。…[详细] |
仝村村 | ~219 | 村庄 | 明代仝姓在此建村,故名。清属卜吉保。1929年属北区。1934年属三区(冢头)。1947年属冢头镇。1948年属五区(冢头)。1958年属冢头人民公社…[详细] |
秦楼村 | ~220 | 村庄 | 最早刘姓所建,故名刘楼,后秦姓从长桥迁入,清康熙年间,秦姓在朝做总兵,遂改为秦楼。…[详细] |
花刘村 | ~221 | 村庄 | 清代初花、刘二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取名“花刘”。…[详细] |
李渡口村 | ~222 | 村庄 | 明初,李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居住,紧靠蓝河渡口建村,故名李渡口。…[详细] |
靳庄村 | ~223 | 村庄 | 明末,靳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取名靳庄。…[详细] |
梁庄村 | ~224 | 村庄 | 梁庄,原名小黄庄,由黄姓于明初在此建村故名。继于明崇祯年间,梁广从山西洪洞县迁此落户,取名东梁庄,后简称今名。…[详细] |
大花园村 | ~225 | 村庄 | 明代末有一李天官酷爱养花,修建一座花园,远近驰名,故名。…[详细] |
天地庙村 | ~226 | 镇乡结合区 | 传西汉汉文帝之母葬此,为扫祭之便,在此建庙,以庙建村得名天地庙。…[详细] |
柿园村 | ~227 | 村庄 | 古时有造纸作坊,曾名纸坊,又因此地原有一大片柿园,明末改称今名柿园。…[详细] |
兰育村 | ~228 | 村庄 | 兰育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李子曰庄村 | ~229 | 村庄 | 清初,李姓来此建村,名李村,后村南部和中部,有一大片李子园,故又称李子园庄,渐演为李子曰庄。…[详细] |
拐河村 | ~230 | 村庄 | 清时王、乔、叶三姓先后来此郭河两岸落户,取名郭河,由于河道弯曲,后称拐河。…[详细] |
达理王村 | ~231 | 村庄 | 明中期有王姓从禹州大吕街迁此落户,取名“大吕王”,为教化村民和睦相处、通情达理,渐雅化成“达理王”。…[详细] |
小李庄村 | ~232 | 村庄 | 清初,李姓从王集乡纸李店迁此建村,取名小李庄。…[详细] |
南三郎庙村 | ~233 | 村庄 | 建村时有一处三郎庙,故起名三郎庙村,因县辖区内有两个三郎庙村(冢头镇有一个),按地理位置居南方,得名南三郎庙。…[详细] |
高刘庄村 | ~234 | 镇乡结合区 | 高庄居东,建于高地,故名高庄。刘庄在西,传为明初山西洪洞县迁民所建。因两庄繁衍相连,为避免重名,于1984年春改为高刘庄。…[详细] |
任刘庄村 | ~235 | 村庄 | 明初任、刘两姓同时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东北居任姓称任庄,西南住刘姓称刘庄,又名东刘庄,久之,繁衍发展相连渐成一村,于1984年合称任刘庄。…[详细] |
地名由来:
唐代建村,因处汉文帝之母薄姬娘娘疑冢西端,故名冢头。
汉文帝刘恒(前202年—前157年),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母薄姬,汉惠帝刘盈之弟,西汉第五位皇帝。前196年,汉高祖镇压了陈豨叛乱后,封刘恒为代王,其为人宽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调。汉高祖死后,吕后专权,诸吕掌握朝廷军政大权。前180年,吕后…… 刘恒详细信息++
薄姬(?―公元前155年),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汉高祖刘邦的嫔妃、汉文帝刘恒的生母。 薄姬原是项羽部将魏豹的妾室,魏豹被韩信击败后,薄姬被召入汉宫,但入宫一年多,却连刘邦的面都没有见过。 薄姬年少时,与管夫人、赵子儿交好,约定…… 薄姬详细信息++
基本介绍:
冢头镇位于郏县县城东北13公里处,北临禹州市,东接襄城县,金孟线公路和前石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地势北高南低,东北部和中部为黄阜岗,西南部为平原,总面积5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万亩。全镇辖35个行政村,51个自然村,5.6万口人,其中镇区西寨村、南三村为回汉杂居,回族群众1000余人。境内有纪信冢、薄姬冢、兰河七孔石桥、柿园古战场等名胜古迹。
资源优势明显。冢头镇水资源丰富,全镇有兰河、肖河、马皇河、灰河等4条河流,常年水流不断,其中兰河水清凉、甘冽,用兰河水煮制的茶饮后余味悠长,唇齿留香。境内四季分明,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50C左右,平均年降雨量在690毫米左右,无霜期达22
荣誉排行:
2020年9月,2020年河南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名单出炉,冢头镇上榜。
2014年7月,冢头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2010年7月,冢头镇入选为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2008年11月,冢头镇入选第三批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文化旅游:
纪信冢在蓝河之滨,还葬着代君而死的汉朝大将纪信。据史书记载,公元前204年,在楚汉战争中,纪信为掩护刘邦荥阳脱险,假扮刘邦,被项羽火焚。纪信被烧死后,埋葬在荥阳城西孝义堡。荥阳至今还保存有完
李渡口村传统民居位于平顶山市郏县冢头镇西北,是十三个村筑起来的寨,李渡口现存历史建筑四合院(局部)20座,有建筑60余间,主要位于中心街两侧,中心街东西长约230米,街道两侧排列着众多大小商
冢头大王庙位于平顶山市郏县冢头镇南寨门外,清代建筑,座北面南,现存东、西大殿并排各三间,东、西大殿屋面相连,东大殿檐下两根柱子,柱子之间有横枋,梁头设有斗拱,屋内前后有四根立柱,檩与牵杆之间
薄姬冢也即薄姬墓,在冢头镇北隅穿镇而过的蓝河之滨。墓高约11米,占地1080平方米。1957年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据《郏县志》记载:“汉薄后,郏人。”她原是秦时魏王豹的家眷,公元前204
刘楼观音寺位于平顶山市郏县长桥镇六楼村,清代建筑,坐北面南。现有明公祠三间,前檐明柱两根,红石柱础,青砖灰瓦,五脊六兽,脊饰龙云花卉图案;关爷殿三间,砖石结构;鲁祖殿三间,砖石结构,山墙为红
历史沿革:
1948年设冢头区。
1958年建公社。
1984年改设乡。
1988年改置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