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太平镇 | 隶属:夏邑县 |
区划代码:411426108 | 代码前6位:411426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豫N |
长途区号:0370 | 邮政编码:476000 |
辖区面积:约86.4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93万人 |
人口密度:约455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33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龙河湾社区 | ~001 | 镇乡结合区 | 龙河湾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
太平东村 | ~201 | 镇乡结合区 | 因村庄位于太平街东区,因此得名太平东。1938年属第二区。1948年属第七区。1958年属太平人民公社,名为太平东生产大队。1984年公社改乡,属太平…[详细] |
李克彦村 | ~202 | 镇乡结合区 | 清康熙年间,李氏先祖李克彦在此建村,得今名。…[详细] |
张庙村 | ~203 | 村庄 | 清道光年间,张氏在此定居,后于村东建庙,故名张庙。…[详细] |
刘楼村 | ~204 | 村庄 | 明代建村。因刘氏为望族,故名刘楼。1938年属第二区。1948年属第七区。1958年属太平人民公社,名为大刘楼生产大队。1984年公社改乡,属太平乡,…[详细] |
花庄村 | ~205 | 村庄 | 明代,花氏先祖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因当时花氏为望族,故名花庄。…[详细] |
南黄楼村 | ~206 | 村庄 | 明代,当时黄氏为望族,盖有楼房,为与北黄楼区别,故名南黄楼。…[详细] |
太平南村 | ~207 | 镇乡结合区 | 因位于太平南区,故名太平南。1938年属第二区。1948年属第七区。1958年属太平人民公社,名为太平南生产大队。1984年公社改乡,属太平乡,名为太…[详细] |
瓦房庄村 | ~208 | 村庄 | 明代建村,原名薛瓦房,薛氏迁走后,留有瓦房,更名瓦房庄。…[详细] |
张杨庄村 | ~209 | 村庄 | 张杨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三姓庄村 | ~210 | 村庄 | 清嘉庆年间,张、赵、李三姓先祖在此建村,故名三姓庄。…[详细] |
孟李庄村 | ~211 | 村庄 | 清代,孟李两姓先祖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居住,故名孟李庄。…[详细] |
谭庙村 | ~212 | 村庄 | 清代,谭氏先祖在此居住,故名谭庙。1938年属第二区。1948年属第七区。1958年属太平人民公社,名为谭庙生产大队。1984年公社改乡,属太平乡,名…[详细] |
三包祠村 | ~213 | 镇乡结合区 | 明崇祯年间建村,因村东盖有三官庙一座,村西建包公祠一处,故得名三包祠。…[详细] |
杨井村 | ~214 | 村庄 | 杨井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张花园村 | ~215 | 村庄 | 明代,张氏在此居住,原名张庄。后因全村栽种奇花异草,把村子装扮的像花园一样,故名张花园。…[详细] |
骆庙村 | ~216 | 村庄 | 明嘉靖年间,骆氏先祖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居住,因骆氏为望族,名骆庄,后村中建一庙宇,更名骆庙。…[详细] |
太平西村 | ~217 | 镇中心区 | 因位于太平街西区,故名太平西。1938年属第二区。1948年属第七区。1958年属太平人民公社,名为太平西生产大队。1984年公社改乡,属太平乡,名为…[详细] |
刘花园村 | ~218 | 村庄 | 清康熙年间,太平望族李氏于此建一花园,刘氏看管,故得名刘花园。…[详细] |
聂陈楼村 | ~219 | 镇乡结合区 | 清乾隆年间建村,因聂陈两姓为望族,盖有楼房,故名聂陈楼。…[详细] |
高楼村 | ~220 | 村庄 | 高楼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杨洼村 | ~221 | 村庄 | 清代,杨氏先祖自洋河口迁此建村,因地势低洼,杨氏又为望族,故名杨洼。…[详细] |
王庙村 | ~222 | 村庄 | 清代,金氏建有楼房,名金楼,后建庙,金氏迁走后,王氏继承庙主,遂改为王庙。…[详细] |
于楼村 | ~223 | 村庄 | 于楼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玉帝庙村 | ~224 | 村庄 | 清康熙年间,赵氏建村,原名赵柳行,高氏迁入,改名高胡同。后杨氏在此建庙,供奉玉帝,更名玉帝庙。…[详细] |
北黄楼村 | ~225 | 村庄 | 清康熙年间,黄氏先祖自山西洪洞县迁居于此,原名黄楼,后为区别本乡南黄楼,故名北黄楼。…[详细] |
卜庄村 | ~226 | 村庄 | 清光绪十六年(1890),卜氏先祖从千佛阁迁此定居,取名卜庄。…[详细] |
太平庄村 | ~227 | 村庄 | 明代,李氏先祖从太平集迁此建村,故名太平庄。…[详细] |
牛楼村 | ~228 | 村庄 | 宋代建村,因村内牛姓居多,且盖有楼房,故名牛楼。…[详细] |
双黄庄村 | ~229 | 村庄 | 明代,黄氏先祖在此定居建村,名黄庄,后由于地势较洼,部分村民往东迁居百米余,东西分为两庄,更名双黄庄。…[详细] |
东赵庄村 | ~230 | 村庄 | 明代,赵氏先祖自北岗迁此建村,人口兴旺,名为赵庄。1984年更名为东赵庄村民委员会。…[详细] |
卜楼村 | ~231 | 村庄 | 明代,初因盖有楼房六座,得名刘楼,后卜氏为望族,更名卜楼。…[详细] |
陈庙口村 | ~232 | 村庄 | 明代,陈氏先祖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村西筑有一陈祖寺庙,庙前有一沟口,因此得名陈庙口。…[详细] |
西赵庄村 | ~234 | 村庄 | 明代,赵氏先祖自北岗迁此建村,人口兴旺,名为赵庄。1981年改今名。1984年更名为西赵庄村民委员会。…[详细] |
地名由来:
明嘉靖末年(1566)建集,取美好之意故名太平集。
基本介绍:
太平镇位于夏邑县城东部,南临霍连高速公路,北靠陇海铁路,西邻京九铁路,商徐公路贯穿全境,交通运输四通八达,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天然的环境优势。据史载:清咸丰年间,捻军声势日益浩大,咸丰皇帝为维护其统治阶级的利益,派僧格林沁带兵来豫鲁一带镇压,夏邑县指派地方势力土彭振、李芳宣在县东以王庄、崔庄等五个自然村为基础,强迫农民筑寨,以抗捻军。统治者以为从此太平,并兴-取其吉利意,命此寨为“太平寨”。
全乡总面积86.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6万亩。下辖32个行政村,118个自然村,316个村民组,13506户,50327人,农业人口 49245人,非农业人口1028人。
近
荣誉排行:
2022年3月,太平镇被命名为2021年度河南省卫生乡镇。
2019年11月,太平镇被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认定为2019年河南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
2016年12月,太平镇上榜第四批河南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2014年12月,第九批河南省省级生态乡镇名单公布,太平镇榜上有名。
2014年6月,环境保护部授予太平镇2012—2013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历史沿革:
1938年置第二区。
1944年建立夏邑第二区。
1946年建立太平区。
1949年建立第七区。
1955年建立太平中心乡。
1958年改称太平乡公社。
1961年变更为太平区。
1966年改称太平公社。
1984年改称太平乡。
2011年撤乡设太平镇。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
联系我们: QQ:264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