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王集乡 | 隶属:夏邑县 |
区划代码:411426210 | 代码前6位:411426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乡 | 车牌代码:豫N |
长途区号:0370 | 邮政编码:476000 |
辖区面积:约51.8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3.3万人 |
人口密度:637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32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刘楼村 | ~201 | 村庄 | 明崇祯年间,刘万东在此买地建楼,得名刘楼。…[详细] |
草场村 | ~202 | 村庄 | 元至正十一年(1351),农民起义首领刘福通为攻打颍州府,在此安草料厂,故得名。…[详细] |
樊楼村 | ~203 | 村庄 | 明洪武年间,范氏弟兄二人,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分建两村,后两地合建一座楼,称前范楼,后范楼,后前范楼衰败,陈氏迁入,将范改为樊,故得名樊楼。…[详细] |
祝庄村 | ~204 | 村庄 | 明洪武年间,祝氏先祖祝来公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建村,以姓氏命名,名祝庄。…[详细] |
祝口村 | ~205 | 村庄 | 明洪武年间,祝氏先祖从山东城武迁此建村,且庄北对着沈堤口,故称祝口。…[详细] |
盛庄村 | ~206 | 村庄 | 明代,盛氏迁此建村,得名盛庄。1949年属于第六区。1955年属王集中心乡。1958年属王集人民公社。1984年公社改乡,属王集乡张老家村民委员会,从…[详细] |
孙庄村 | ~207 | 村庄 | 清嘉庆年间,孙氏十七世祖由县东孙营迁此建村,名孙庄。…[详细] |
集西村 | ~208 | 村庄 | 明洪武三年(1370),王氏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兴起集市,称王品西集,简称王集。后分为王集东、西两村。…[详细] |
王集东村 | ~209 | 村庄 | 明洪武三年(1370),王氏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兴起集市,称王品西集,简称王集。…[详细] |
柏树元村 | ~210 | 村庄 | 明永乐十九年(1421),杨氏先祖从虞城县杨老家迁此建村,村旁有柏树,名柏树园。…[详细] |
韩庙村 | ~211 | 村庄 | 明洪武年间,韩氏先祖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在村北建一座小庙,故称韩庙。…[详细] |
张楼村 | ~212 | 村庄 | 明洪武年间,张氏先祖张天石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名张天石楼。…[详细] |
周庄村 | ~213 | 村庄 | 清嘉庆年间,周氏先祖周子玉携二子迁刘付营,传至七世,守奄迁此建村,始名周庄。…[详细] |
彭井村 | ~214 | 村庄 | 清康熙年间,因彭瑞孙为进京,在此打井一口,因井得名彭井。…[详细] |
毛楼村 | ~215 | 村庄 | 明天启年间,毛氏建村后盖一楼,故名毛楼。…[详细] |
朱庄村 | ~216 | 村庄 | 明洪武年间,朱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始名朱庄。…[详细] |
鹿阁村 | ~217 | 村庄 | 清康熙年间,卢氏家族从鹿邑迁此建村,在村东建一窑,由此得名鹿窑。后来又在村东建一阁,易名鹿阁。…[详细] |
陈庄村 | ~218 | 村庄 | 清乾隆年间,陈氏先祖从今亳州市迁此建村,得名陈庄。…[详细] |
班庄村 | ~219 | 村庄 |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班氏二十七世祖从善由县城东南四里班庄迁此建村,始称班庄。…[详细] |
前张老家村 | ~220 | 村庄 | 明万历年间,张氏先祖自山西洪洞县迁此,为别于后张老家,故名前张老家。…[详细] |
后张老家村 | ~221 | 村庄 | 明万历年间,张氏先祖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始名张老家,今以方位称后张老家。…[详细] |
彭大楼村 | ~222 | 村庄 | 原名罗楼,为罗氏所建村。清代彭氏六世祖买下罗楼,自司道口迁此定居,更名彭双楼,后罗氏迁走,彭八世祖建四层大楼,易名彭大楼。…[详细] |
彭新庄村 | ~223 | 村庄 | 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彭氏在此买地建村,得名新庄,因为彭氏所建,故名彭新庄。…[详细] |
高楼村 | ~224 | 村庄 | 明洪武年间,始名徐杨庄。高氏自太平集东北三里高楼迁此,后建五层五间高楼,故名高楼。…[详细] |
苏王庄村 | ~225 | 村庄 | 清康熙年间,王氏先祖从吉安府安福县迁至夏邑王小堤子,后分居司镇,王氏四世祖王贵增从司镇迁此建村,得名苏王庄。…[详细] |
刘寨村 | ~226 | 村庄 | 明隆庆四年(1572),刘氏自刘堤湾迁此建村,因当时地处沈堤转弯处,始名刘堤湾。后为防战乱,在村周围筑寨,更名为刘寨。…[详细] |
司南村 | ~227 | 村庄 | 原名司马口。到清代,河道淤塞,水路不通,商船绝迹,商业萧条,将司马口改为娄川镇。后司氏人口众多,将娄川镇改为司道口,后因方位改今名。…[详细] |
司东村 | ~228 | 村庄 | 原名司马口。到清代,河道淤塞,水路不通,商船绝迹,商业萧条,将司马口改为娄川镇。后司氏人口众多,将娄川镇改为司道口,后因方位改今名。…[详细] |
司中村 | ~229 | 村庄 | 原名司马口。到清代,河道淤塞,水路不通,商船绝迹,商业萧条,将司马口改为娄川镇。后司氏人口众多,将娄川镇改为司道口,后因方位改今名。…[详细] |
司北村 | ~230 | 村庄 | 原名司马口。到清代,河道淤塞,水路不通,商船绝迹,商业萧条,将司马口改为娄川镇。后司氏人口众多,将娄川镇改为司道口,后因方位改今名。…[详细] |
司西村 | ~231 | 村庄 | 原名司马口。到清代,河道淤塞,水路不通,商船绝迹,商业萧条,将司马口改为娄川镇。后司氏人口众多,将娄川镇改为司道口,后因方位改今名。…[详细] |
丁梨园村 | ~232 | 村庄 | 明洪武年间,丁氏先祖丁志刚从山西洪洞县迁至山东株城居住,不久又迁此建村,因村周围有梨树,故名丁梨园。…[详细] |
地名由来:
明洪武三年(1370),王氏先祖王品西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兴起集市称王品西集,简称王集。
基本介绍:
王集乡位于夏邑县北10公里处,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乡。地理位置优越,北距陇海铁路及310国道10公里,南距霍连高速公路12公里,交通四通八达,实现了村村通油路。总人口3.3万人,耕地4.27万亩。辖32个行政村,84个自然村,总户数8800户,面积51.8平方公里。
农业发展迅速,全乡拥有机井近千眼,达到40亩地一眼井,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农业区域化布局初步形成,粮经比例达到5:5。建成了2万亩棉花高产开发,1万亩西瓜,1万亩良种麦繁育,500万只鸡,10万头生猪养殖五个产业基地,形成了棉花、西瓜、优质麦、果蔬、畜牧五个主导产业,建立高效示范园1个。农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每年都引
历史沿革:
1949年设王集区(第六区)。
1955年置王集中心乡。
1958年建王集公社。
1984年改称王集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