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新野县 > 前高庙乡 > 王楼村

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前高庙乡王楼村

[移动版]
汉桑城
地名:王楼村隶属前高庙乡
区划代码:411329303204代码前6位:411329
行政区域:河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行政级别:村车牌代码:豫R
长途区号:0377 邮政编码:473000
城乡分类:村庄分类代码:220

地名由来:

明天启六年(1626),王南风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并以姓代村名。到清雍正时,四世祖王政,联郭姓合力建看家楼,后改称王楼。清道光年间,王姓一支分出,西移另住,东边故名东王楼。因辖区内有东、西王楼,故名。

基本介绍:

王楼行政村位于前高庙乡西部,距乡政府驻地 3.5公里 处。北邻张刘营行政村,南连阎坡行政村,东隔老龙沟与王祠堂行政村隔沟相望,西依鸭河灌区四分干与溧河铺乡熊油坊村相邻。东西长约 2.5公里 ,南北宽 1.5公里 ,面积3.7平方公里。

建置沿革 

王楼村,1958年属溧河公社为王楼大队,1975年属龙潭公社为王楼大队,1984年属前高庙乡为王楼村委会。辖东王楼、西王楼,崔坡、丁沟、鄢庄5个自然村。村委会驻地为东王楼村。东西王楼,明天启六年,王南风自-县迁此建村。并以姓名代村。到清雍正时,四世祖王政,联郭姓合力建看家楼,后改王楼。清道光年间,王姓一支分出,西移另住,始有东、西王楼之分。崔坡,原有崔姓,村名崔坡。明万历年间王祥从-县迁入,村名沿用崔坡。1975年洪水毁村后,西移岗脊建新村,仍名崔坡。丁沟,明嘉靖年间,丁自成、丁自茂由唐河县苍台乡丁岗村迁居现址东侧。以姓和地形命名丁沟。1975年洪水毁村,1976年西迁现址,仍名。鄢庄,清初,鄢姓家贫,以给东高营高姓看墓为生,久居成村,称鄢庄。

行政区划、人口民族 

2007年,王楼行政村有5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477户,1881人,其中男1016人,女865人,全部为汉族。总人口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18%,中学文化程度62%,高中文化程度20%,有王、丁、刘、鄢、张、杨、左、江、郭9个姓氏。

自然状况 

王楼村地势西高东低,汉王路贯穿南北,交通便利。境内全为黑土。王楼村西依鸭河灌渠四分干,东临老龙沟,北边有一个30亩的堰塘,再加上各自然村附近的鱼塘,可有效灌溉耕地3196亩。动物资源有猪、牛、羊、鸡、鸭、鱼等。植物资源有竹子,芦苇、蒲公英、车前草、蒺藜等。

主要经济状况 

建国前后,生产力落后,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缺吃少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建设得到快速发展。1978年,全村完成工农业总产值38万元,其中农业产值3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8元。1993年,全村工农业总产650万元,其中农业产值5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5元。2007年,全村完成工农业总产值3977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19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99元。

文物胜迹

白龙庙:位于王楼小学园内。始建于乾隆25年,原规模较小。乾隆五十七年,村民捐资重修,规模变大,占地10余亩。1932年,白龙庙改建成小学。白龙庙遗物有石碑两座,小石像一个。

王楼村与王套楼村、王祠堂村、下庙村、时楼村、任桥村、信坡村、前张楼村、徐寨村、龙潭村、阎坡村、焦岗村、张刘营村、河北村、张庄村相邻。

历史沿革:

1958年成立王楼大队,属溧河公社。

1975年属龙潭公社。

1984年改为王楼村民委员会,属前高庙乡。

周边相关:

王楼村附近有汉桑城、新野凤凰山遗址、新野汉画像砖博物馆、邓禹故里、新都故城、汉议事台等旅游景点,有新野大白菜、新野甘蓝、南阳黄牛、南阳玉器、板面、新野张飞板面等特产,有新野猴戏、泗洲火腿、西坪民歌、南阳汉画、南阳烙画等民俗文化。


前高庙乡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