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河南省 > 焦作市 > 修武县 > 七贤镇

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七贤镇

[移动版]
地名:七贤镇隶属修武县
区划代码:410821101代码前6位:410821
行政区域:河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行政级别:镇车牌代码:豫H
长途区号:0391 邮政编码:454100
辖区面积:约90.8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3.58万人
人口密度:约394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2个社区、27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方煤社区~001镇中心区
方煤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云台社区~002特殊区域
云台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3,为特殊区域。…[详细]
方庄村~200镇中心区
清初,方、王二姓由山西省陵川县高估堆迁此建村,因方姓人口较多,故名方庄村。1958年,设立方庄生产中队,属修武县人民公社方庄生产大队。1960年,随修…[详细]
东下庄村~201镇乡结合区
传清初,张姓由山西省陵川县迁此建村,此处地势高,当时看风水的人说:“地势高,风气大存不住人,只有叫下庄可以存住人,”故起名下庄,后更名为夏庄。西下庄建…[详细]
西下庄村~202镇乡结合区
居民由原下庄(东下庄)迁此,因位于下庄西面,故名西下庄。后谐音为西夏庄。1958年,设立西夏庄生产中队,属修武县人民公社方庄生产大队。1960年,随修…[详细]
蔡坡村~203镇乡结合区
传清初,蔡姓由山西省陵川县迁此建村,因西靠山坡取名蔡家坡,解放初期改为蔡坡。1958年,设立蔡坡生产中队,属修武县人民公社方庄生产大队。1960年,随…[详细]
坡前村~204镇乡结合区
传明初武姓由山西迁此建村,因村址位置在伏珠坡山脚下,故名坡前。1958年,设立坡前生产中队,属修武县人民公社方庄生产大队。1960年,随修武县并入焦作…[详细]
宰湾村~205镇乡结合区
明末:杨姓迁此建村,取名杨子沟,后来宰姓的来此落户,宰姓逐渐增多,超过杨姓人口,改名宰湾。1958年,设立宰湾生产中队,属修武县人民公社方庄生产大队。…[详细]
韩庄村~206镇乡结合区
韩庄村位于修武县北部,距著名的云台山风景旅游名胜区2.5公里,森林覆盖率68%。该村成立环境卫生清洁队和监督队伍,村庄清扫率和道路硬化率100%,建立…[详细]
西涧村~207镇乡结合区
传很久以前,山西省陵川县夺火村有一个员外家有三女,终日在山上修行习武,三姐妹比赛射箭时,金箭落在了方庄村西北的山沟里,夜晚望去金光闪闪。明朝永乐年间,…[详细]
佐眼村~208村庄
传因此处山势由西北向东南像虎形,此村处在虎的左眼处,按山势取名左眼。清初,司姓由山西省高平县迁此建村,将左眼写成佐眼村。1958年,设立佐眼生产中队,…[详细]
里窑村~209村庄
传过去村南山谷洞中曾有老虎居住,人称住虎窑,因村位于住虎窑的里面(河谷上游),故名里窑。1958年,设立里窑生产中队,属修武县人民公社方庄生产大队。1…[详细]
外窑村~210村庄
传过去村北面山谷洞中曾有老虎居住,人称住虎窑。赵氏由山东迁到住虎窑的外边(河谷下游)居住,故名外窑。1958年,设立外窑生产中队,属修武县人民公社方庄…[详细]
平窑村~211村庄
传村民从山西省陵川县曲村迁此定居,后因多以建窑烧盆为生,得名盆窑,后易名平窑村。1958年,设立平窑生产中队,属修武县人民公社方庄生产大队。1960年…[详细]
崔庄村~212村庄
原为崔姓建村,故此得名。1958年,设立崔庄生产中队,属修武县人民公社方庄生产大队。1960年,随修武县并入焦作市,属方庄管理区。1961年,成立崔庄…[详细]
孙窑村~213村庄
传原为孙姓在此辟窑定居,日久成村,故名孙窑。1958年,设立孙窑生产中队,属修武县人民公社方庄生产大队。1960年,随修武县并入焦作市,属方庄管理区。…[详细]
赵窑村~214村庄
据民国二十年县志载:清初,赵姓由山西省凌川县迁此建村,因开始住在窑洞内,后成村落,故名赵窑。1958年,设立赵窑生产中队,属修武县人民公社方庄生产大队…[详细]
王窑村~215村庄
传明初姓王的在此定居,因住窑洞,后形成村落,故名王窑。1958年,设立王窑生产中队,属修武县人民公社方庄生产大队。1960年,随修武县并入焦作市,属方…[详细]
官庄村~216镇乡结合区
明末,山西附城马庄有一富户在此居住,他走后把土地变卖,所留房屋充作官房,因此得名小官房。后来外村人来此种地并住在官房内,故名小官庄。1958年,设立小…[详细]
白庄村~217镇乡结合区
传最早有姓白的在此开荒种地,后来渐成村落,故名白庄。1958年,设立白庄生产中队,属修武县人民公社方庄生产大队。1960年,随修武县并入焦作市,属方庄…[详细]
北孟村~218镇乡结合区
传明朝有河北孟氏在此打渔为生,后来人口逐渐增长,形成村庄,故名孟村。1958年,设立孟村生产中队,属修武县人民公社周庄生产大队。1960年,随修武县并…[详细]
沿山村~219村庄
传明末,村民由山西省洪洞县迁此定居,沿古汉山西面脚下建村,故名沿山村。1958年,设立沿山生产中队,属修武县人民公社方庄生产大队。1960年,随修武县…[详细]
古汉村~220镇乡结合区
村南有座小山,原名覆釜堆,后因汉献帝埋葬于此,改名为古汉山,村亦名古汉村。1958年,设立古汉生产中队,属修武县人民公社方庄生产大队。1960年,随修…[详细]
赤庄村~221镇乡结合区
据村中碑文记载:金朝,此村原属七贤乡,名万户村,因村北不远太行山南麓百家岩“悬崖陡壁”,山显赤色,故名赤庄。1958年,设立赤庄生产中队,属修武县人民…[详细]
沙墙村~222镇乡结合区
传明代,苏姓由山西省陵川县迁此居住,因村东南不远就是赤庄村,且赤与吃同音,过去人民认为赤庄村名对村民很不利,为了更好的生存下去不被吃掉,因沙是什么都不…[详细]
下铁匠庄村~223镇乡结合区
传清初有两家铁匠,从山西晋城县迁此居住,因地处山区,一家住在上边,一家住在下边,上边一家取名上铁匠庄(现属辉县管辖),因此村在下边故起名下铁匠庄。19…[详细]
丁村村~224镇乡结合区
传汉朝时,丁兰(二十四孝子之一)住在此处,丁兰死后,埋在村北,人们为了纪念此人,形成村庄后,故名丁村。1958年,设立丁村生产中队,属修武县人民公社方…[详细]
申国村~225镇乡结合区
传金代此处原属七贤乡时,申郭二姓在此居住,村名申郭。到明嘉靖二十五年,朝廷的鸟(鸟名海鶄)飞跑了,被王凯捉住,军师一算说:“飞出国了。”后朝廷派人到此…[详细]
北王庄村~226镇乡结合区
明代叫报礼村。清乾隆年间,此地发了大水,村庄被淹,只有姓王几家幸存,后人丁兴旺,渐成村落,故改名王庄村。1958年,设立王庄生产中队,属修武县人民公社…[详细]

地名由来:

境内的百家岩,是魏晋时期著名的七位贤士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隐游长居、说学论道、饮酒赋诗之地,故名七贤。

荣誉排行:

2023年10月,2023年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名单发布,七贤镇位列第662位。

2023年9月,七贤镇被确定为河南省第一批乡村建设示范乡镇

2023年5月,七贤镇被列为河南省2022年度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示范乡镇

2022年3月,七贤镇被命名为2021年度河南省卫生乡镇

2021年10月,七贤镇上榜2021年全国千强镇名单,排名第684位。

2019年10月,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榜单公布,七贤镇位列第569名。

2015年8月,河南省政府选择七贤镇河南省第一批重点示范镇

2014年7月,七贤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基本介绍:

七贤镇,因魏晋“竹林七贤”在此隐居而得名,是一个千年古镇、全国重点镇、河南省首批示范镇。位于河南省修武县北部,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景区云台山脚下,属浅山丘陵乡镇。总面积90.79平方千米(2017年),山区面积57平方公里,镇区面积2.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万亩,辖27个建制村,38个自然村,共7341户,39216人(2017年)。 郑云高速直达镇区,焦辉公路、武陵公路、青云旅游公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镇而过,具有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优势。

2019年10月,七贤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历史沿革:

北宋淳化三年(992)设立七贤乡。

1949年前属河北道修武县六区。

1949年后分属修武县三区、五区。

1955年设立方庄乡。

1958年改称方庄大队。

1961年成立方庄公社。

1983年更名为方庄乡。

1986年改置方庄镇。

2011年更名为七贤镇。


以下地名与七贤镇面积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