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河南省 > 焦作市 > 修武县 > 西村乡

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西村乡

[移动版]
地名:西村乡隶属修武县
区划代码:410821206代码前6位:410821
行政区域:河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行政级别:乡车牌代码:豫H
长途区号:0391 邮政编码:454100
辖区面积:约208平方公里人口数量:1.21万人
人口密度:58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35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西村村~201乡中心区
西村在明嘉靖年间叫兴安村,大清顺治十八年改名叫西村,1912年以大街为界分上下西村,1927年又合为现在的西村。此村位置就在山门河西边故名西村。…[详细]
小南坡村~202村庄
传明初赵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居住,此处位于河沟南边靠近山坡,此村较小,故名小南坡。…[详细]
磨石坡村~203村庄
清初,郑姓由本县西村迁此。因村南沟内石头可制作磨刀石,故名磨石坡。…[详细]
柿园村~204村庄
柿园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甲板创村~205村庄
传古时此处山坡上树木很多,由北面山西省运下来的木材也汇集在这里。清末,一户申姓人家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开设木场一处,专门锯截木版,日久成村,得名截板厂,…[详细]
六股涧村~206村庄
村四周共有六股河涧,而村落位于六股河涧正中,故名六股涧。…[详细]
小东村~207村庄
清初,赵姓由本县大南坡迁此居住,日久成村,因位于山门河东侧,此村距大东村近,且比大东村小,故名小东村。…[详细]
洞湾村~208村庄
传清初,常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因此处东山下转湾处有一个山洞,故名洞湾。…[详细]
田坪村~209村庄
明初,林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因当时周围坡上山泉较多,取名泉坪。后来泉源逐渐干涸,人们运土将泉眼填平耕种,后演变为田坪。…[详细]
当阳峪村~210村庄
据本村宋碑记载:当阳峪在宋崇宁四年叫当阳村。后因按此处地势北、东、西三面地势较高,正南朝阳,地处在山谷之内,又叫成当阳峪。…[详细]
北洼村~211村庄
北洼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圪料返村~212村庄
传原由丁姓建村,取名丁家寨,后来丁姓迁至别处,牛姓居此,以北处山弯,起名牛家湾。因村南是一道东西走向的山岭,村民往南面山外交通不便,就在岭上开辟了一条…[详细]
西交口村~213村庄
传明初,柏、李二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居住,因位于山路交岔口的西边,故名西交口。…[详细]
东交口村~214村庄
传明初杨、李二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原名老窑庄;后因位置在山路交岔口东边,故名东交口。…[详细]
西岭后村~215村庄
传最初因村民以杨姓居多得名杨寨。清朝咸丰年间,因村前有道山岭,改名为岭后。解放后,因金岭坡公社有一村名东岭后,为了区别,故名西岭后。…[详细]
西大掌村~216村庄
传明初肖姓由山西省晋城县迁此居住,因两面山坡中间是一块较宽平地,地形如掌,取名大掌,后为了与东边本乡大掌村区别,故名西大掌。…[详细]
艾曲村~217村庄
传古时村中有一个富户,名叫王杰,时逢灾荒年景,家里有千石存粮,却不愿施舍贫民,此事传到京城,皇帝亲自下令将其家暗抄,从此,得名暗去,后谐音演化为艾曲。…[详细]
东村村~218村庄
明末康姓由安徽省定远县迁此建村,因处山门河东,得名东村。清初,村西又建起一小村落,取名小东村,随之易名大东村。…[详细]
大南坡村~219村庄
传明初赵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居住,此处位于河沟南边靠近山坡,人们称为南坡。后为区别另一个南坡,因此村较大,故名大南坡。…[详细]
孟泉村~220村庄
传最初为一户孟姓所建,因村旁有一股泉水,起名孟泉。…[详细]
虎路峪村~221村庄
清光绪年间,这一带人烟稀少,山沟中常有老虎出没,故名虎路峪。…[详细]
黑岩村~222村庄
清初,杜姓由山西省洪洞县迁此定居,因原无房屋,在山沟岩壁上辟窑为居,后因日照时短,白昼少,黑夜多,故名黑眼,后演变为黑岩。…[详细]
东大掌村~223村庄
清初有姓赵由山西迁此居住,因此处两边是山,中间是一片较宽广的土地,形如手掌,人们就称之为大掌。又因位于西村东,故名东大掌。…[详细]
宋营村~224村庄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生灵涂炭,王彦等人领导“八字军”在太行山一带抗金,此处曾驻扎过一支抗金义军,故名宋营。…[详细]
金岭坡村~225村庄
传古时有一南蛮人追赶金牛经此,金牛脖子上的金铃掉落下来,那人就将金铃寄放埋藏在山坡上,该山坡因此得名寄铃坡。清初崔姓由山西省陵川县迁此居住,日久形成村…[详细]
葡萄峪村~226村庄
传这里是盛产葡萄的地方,清初郭姓由山西迁此定居,因地处山谷,故名葡萄峪。…[详细]
小东沟村~227村庄
传清初王姓由山西省陵川县迁此居住,因地处山沟以东,故名小东沟。…[详细]
双庙村~228村庄
宋时,此处有佛爷庙、观音庙各一处。明初有移民由山西省陵川县迁来居住,逐渐成村,故名双庙。…[详细]
平顶窑村~229村庄
平顶窑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长岭村~230村庄
传清同治年间,王姓由山西晋城迁此居住,因村址在一条很长的山岭上,故名长岭。…[详细]
孤山村~231村庄
传清初有移民由山西省陵川县迁来居住,因此处有一独立的小山,按山势起名孤山。…[详细]
后河村~232村庄
此村四周环山,处在一个小盆地内,周边群众形象地称之为“退猪盆”。后村民嫌其名字不雅,根据村西山后面南北流过的东大河,故名后河。…[详细]
裴庄村~233村庄
传明初永乐年间,此处南面山谷内的青龙洞龙王在武陟县万花庄娶妻,这一块地是万花庄高姓财主买来陪送闺女的嫁妆,后来这里形成村庄,便取名陪嫁庄,年久谐音叫成…[详细]
影寺村~234村庄
传唐朝时此地原有一座寺院,名叫金门寺,又叫金灯寺。因寺内和尚不守清规,皇帝派兵来抄,并放火将寺院烧毁。此后每逢晴朗天气半空中经常显出原来寺院的影子。后…[详细]
桃园村~235村庄
因周边山坡上多桃树,故名桃园。1958年,设立桃园生产中队,属修武县人民公社南坡生产大队。1960年,随修武县并入焦作市,属南坡公社。1961年,成立…[详细]

地名由来:

明嘉靖年间即有此村,称兴安村。清顺治十八年(1661)因村处山门河西边,改称西村。1912年曾以大街为界分上、下西村。1927年合为一村。

修武县
修武县 圆融寺
修武县
修武县 圆融寺
修武县
修武县 圆融寺

荣誉排行:

2012年12月,第七批河南省省级生态乡镇名单公布,西村乡上榜。

基本介绍:

西村乡位于修武县西北部太行山区,距县城30公里,全乡总面积208平方公里,辖35个行政村,108个自然村,总人口15346人,总耕地面积12843亩,属省定贫困乡。

为加快山区群众脱贫致富步伐,西村乡把调整农业结构作为“一号工程”,大力发展经济林和中药材。抢抓国家退耕还林政策机遇,统一规划、统一供苗、统一栽植、统一管理,完成经济林7000余亩,形成六条经济林带,使以核桃、柿子等干果为主的林果业成为群众致富的支柱产业。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2002年试种150亩喜获成功之后,今年组织各村干部和部分农户到亳洲中药材市场参观考察,调动积极性,同时政府出资供苗供种,农户签定种植回收合同,

+查看详细西村乡概况>>

文化旅游:

双庙村传统民居

双庙村传统民居位于修武县西村乡双庙村。年代为明、清。双庙村传统民居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双庙村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西村乡政府西北部,离西村乡约15公里,离修武县城约40公里,距离焦作

当阳峪窑址

介绍:当阳峪瓷窑遗址位于修武县西村乡当阳峪村。遗址东西长约2000米,南北宽约1000米。遗址上尚存有北宋崇宁四年(1105年)雕刻的《德应侯百灵翁之庙记》碑刻一块,上载有:世利瓷器,埏埴者

平顶窑村传统民居

平顶窑村传统民居位于修武县西村乡平顶窑村。年代为清。平顶窑村传统民居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焦作市修武县西村乡平顶窑村,是太行山深处一个山窝里不足百户的小村。从博爱县城出发,大约60公里

当阳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搬迁古建筑群

当阳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搬迁古建筑群位于修武县西村乡当阳峪村。年代为清。 当阳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搬迁古建筑群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1949年分属修武县四区、五区。

1955年设立南坡乡,属修武县。

1958年改称南坡大队。

1960年成立南坡公社,属焦作市。

1961年设立南坡区,属修武县。

1964年复为南坡公社。

1966年更名为西村公社。

1983年改设西村乡。


还有2个地名与西村乡同名:

以下地名与西村乡面积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