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双龙镇 | 隶属:西峡县 |
区划代码:411323103 | 代码前6位:411323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豫R |
长途区号:0377 | 邮政编码:473000 |
辖区面积:约294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52万人 |
人口密度:约52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2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小水村 | ~200 | 村庄 | 因小河流水哗哗如笑,得名笑水,后简为小水。…[详细] |
东台子村 | ~201 | 村庄 | 因境内东台子较大,故名东台子村。1946年设瓦房坪保。1949年建瓦房坪乡。1956年属蛇尾中心乡。1958年建大队,属蛇尾公社。1961年置东台子小…[详细] |
寨岗村 | ~202 | 村庄 | 此地早年间有山岗,岗上有山寨(后毁),故名。…[详细] |
莎草沟村 | ~203 | 村庄 | 因该沟早年盛产莎草多,故名。1946年属军马河保。1949年属宝玉河乡。1958年属东台子公社。1969年属蛇尾公社。1983年改为莎草沟村民委员会,…[详细] |
瓦房庄村 | ~204 | 村庄 | 因陈姓自安徽于清乾隆年间迁此占业盖瓦房得名。…[详细] |
山涧沟村 | ~205 | 村庄 | 因在鹰爪山南麓山涧中,故名。之前和小水是一保。1949年属小集乡,始建村。1951年建山涧沟乡。1958年属小水公社。1969年属蛇尾公社。1983年…[详细] |
白果树村 | ~206 | 村庄 | 因村中有一棵大白果树,故名。1946年属小水保。1949年建小集乡,始建村。1958年属小水公社。1969年属蛇尾公社。1983年改为白果树村民委员会…[详细] |
汪坟村 | ~207 | 村庄 | 因汪姓老坟年代久远,故名。1946年建汪坟保,属回车乡。1949年建汪坟乡属蛇尾区。1956年属蛇尾中心乡。1958年属蛇尾公社。1983年改为汪坟村…[详细] |
伏岭村 | ~208 | 村庄 | 因此地产中药材茯苓,故名。1946年属蛇尾保。1949年建村,属蛇尾区。1951年属蛇尾乡。1956年属蛇尾中心乡。1958年建大队属蛇尾公社。196…[详细] |
化山村 | ~209 | 村庄 | 因此处山上有一化山寨,故名。1946年属小集保。1949年属二郎坪区。1950年划归蛇尾区,建小集乡。1958年属蛇尾公社。1961年属小水公社。19…[详细] |
土桥岗村 | ~210 | 村庄 | 据明朝成村,因位处山岗,岗上有一平场,走人时地下发出咚咚的响声,疑有暗桥如同走在桥上,故名。…[详细] |
小集村 | ~211 | 村庄 | 因早年此地已经有集市,故名。1946年属小水保。1949年建小集乡,始建村。1958年属小水公社。1969年属蛇尾公社。1983年改为小集村民委员会,…[详细] |
彪池村 | ~212 | 村庄 | 因一石似虎非虎,名曰彪石,石前有水池,故得。…[详细] |
十亩地村 | ~213 | 村庄 | 因此地有一块面积为十亩的耕地,故名。1946年属北堂保。1949年属北堂乡。1958年属蛇尾公社。1961年属东台子公社。1969年属蛇尾公社。198…[详细] |
西大沟村 | ~214 | 村庄 | 因该地位于双龙镇西边的一个又宽又深的山谷,故名。…[详细] |
石槽村 | ~215 | 村庄 | 因沟下口有一独山挡住去路,形如石槽,故名。…[详细] |
杨河村 | ~216 | 村庄 | 位于老鹳河两岸,且居民大多都姓杨,故名。…[详细] |
后湖村 | ~217 | 镇乡结合区 | 因该地有一块大洼地常有积水,位于成村较早王营村的后面,故名。…[详细] |
河南村 | ~218 | 村庄 | 因位于蛇尾河之南,故名。1945年属河南保。1949年属小水乡。1958年属小水公社。1969年属蛇尾公社。1983年改为河南村民委员会,属蛇尾乡。1…[详细] |
双龙村 | ~219 | 镇中心区 | 因沟似蛇尾,成街后取名蛇尾街,又因二山蜿蜒如龙,又名双龙镇。…[详细] |
宝玉河村 | ~220 | 村庄 | 因宝玉河经过,故名。1946年属军马河保。1949年置宝玉河乡,属蛇尾区。1958年属东台子公社。1969年属蛇尾公社。1983年改为宝玉河村民委员会…[详细] |
罐沟村 | ~221 | 村庄 | 因早年沟内出土有罐,故名。1946年属蛇尾保。1949年建村,属蛇尾乡。1956年属蛇尾中心乡。1958年建大队,属蛇尾公社。1961年属汪坟小公社。…[详细] |
地名由来:
村南部有黄龙山与青龙山蜿蜒如龙,故名双龙。
基本介绍:
西峡县辖镇。香菇集散地。1958年建蛇尾公社,1983年改乡,1996年建镇并更名双龙镇。位于县城北,距县城18公里。面积294平方公里,人口2.2万。西(峡)灵(宝)公路过境。辖双龙、伏岭、莎草沟、寨岗、宝玉河、杨河、十亩地、东台子、土桥岗、石槽、罐沟、彪池、瓦房庄、汪坟、后湖、河南、小水、白果树、小集、化山、西大沟、山涧沟22个村委会。矿藏以金和石墨储量最大,有亚洲最大的石墨矿带。乡镇企业以建材、运输、矿产开发、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农业主产小麦、玉米、红薯。盛产桐油、山茱萸、猕猴桃、板栗等,尤以油桐居多,号称“油桐之乡”。有天麻、柴胡、杜仲、连翘、茯苓、黄精、山楂等400余种中草药材。198
荣誉排行:
2023年3月,农业农村部推介双龙镇为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十亿元镇(香菇)。
2017年7月,农业部认定双龙镇为第七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西峡香菇)。
2015年1月,双龙镇入选第二批美丽宜居小镇示范名单。
2014年7月,双龙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2011年7月,双龙镇入选第二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
2011年4月,环境保护部授予双龙镇2011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2009年1月,双龙镇上榜第二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
2008年9月,双龙镇被授予第二批河南省环境优美小城镇称号。
2005年10月,双龙镇上榜第一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
文化旅游:
龙潭沟生态旅游区龙潭沟自然生态风景区位于河南省伏牛山脉腹地的西峡县双龙镇,距西峡县城30公里,311国道途经此地,交通极为便利。景区景点集中,瀑布密集,融山秀、石奇、水澈、林茂、潭幽于一体,
别公堰旧址位于西峡县城北六公里处,双龙镇十亩地村。别公堰,原系宛西地方自治派首领别廷芳所创建。民国十七(1928)年,别廷芳采用村治派的主张,开始由单纯办民团改为全面推行以“自卫、自治、自养
历史沿革:
明弘治年间属小水保。
民国初年属北四区。
1931年属第九区。
1945年设崇信乡,属米坪镇。
1949年设蛇尾区。
1958年成立公社。
1961年复为区,辖后湖、东台子、汪坟、小水4个公社。
1969年为蛇尾公社。
1983年改设蛇尾乡。
1996年撤乡置镇,并更名双龙镇。
西峡现山茱萸种植重点分布在太平镇乡、二郎坪乡、双龙镇、军马河乡、米坪镇、石界河乡、桑坪镇、陈阳坪乡、寨根乡等9个山区乡镇。年产量保持在1600吨左右。历史以来,西峡产山茱萸以其皮大、色红、肉厚、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