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白土店乡 | 隶属:息县 |
区划代码:411528206 | 代码前6位:411528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乡 | 车牌代码:豫S |
长途区号:0376 | 邮政编码:464000 |
辖区面积:约86.9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4.06万人 |
人口密度:467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6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白土店村 | ~200 | 乡中心区 | 其一:因西周封地白公国位于此而得名。其二:集市附近土质略呈白色,所产大白菜,味佳筋少,远近闻名,故而得名白土店。…[详细] |
白衣阁村 | ~201 | 村庄 | 相传古时候此地有座白衣庙,住有白衣仙子,建庄后取名白衣阁。…[详细] |
大江庄村 | ~202 | 村庄 | 因辖区内江姓居多,且村庄较大,故而得名。…[详细] |
桂庄村 | ~203 | 村庄 | 明末,桂氏从湖北麻城迁此建庄,故名。清属正阳县何岗里。1941年归息县张陶镇13保。1949年属正阳县汝南埠区苏寨乡。1952年属息县东岳区苏寨乡。1…[详细] |
米围孜村 | ~204 | 村庄 | 清初,米氏从山西枣林庄迁此建庄。挖土筑围,故称为米围孜。…[详细] |
钱围孜村 | ~205 | 村庄 | 原名叫王庄。清中期,王氏从张陶乡迁此建庄,叫王庄。清光绪年间,又从杨店乡钱老庄迁来两户钱姓定居庄东。因钱姓人家有钱,在正阳县开有钱庄。后钱姓出钱,在村…[详细] |
时楼村 | ~206 | 村庄 | 清乾隆年间,时兆祥、时正祥兄弟二人,由山东迁此定居。并盖楼房一座,故称为时楼。…[详细] |
王大围孜村 | ~207 | 村庄 | 原名王玉玺围孜。清道光年间,王玉玺兄弟二人在此建庄,为保平安,挖沟筑围,故名王玉玺围孜。到1938年,为防盗匪围孜加高、加厚,遂更名为王大围孜。…[详细] |
魏寨村 | ~208 | 村庄 | 原名叫保和寨。清咸丰年间,魏氏所建。清同治年间,该庄魏荣邦、魏炳建二人分别考中八贡、进士功名。皇帝御批他二人建家园,改庄名为魏寨。…[详细] |
西李村 | ~209 | 村庄 | 明末,李氏从山西枣林庄迁此建庄,称李庄。后因东边有个李庄,该庄改称西李庄。…[详细] |
夏寨村 | ~210 | 村庄 | 原名叫程寨。明末,程、杨二家从山东省迁此居住。清初,杨氏进京应试,中状元。因两家为表亲,杨氏移居京城,将家乡田园赠于程家。于是程家筑围修寨,取名程寨。…[详细] |
谢寨村 | ~211 | 村庄 | 明末,谢名、谢务兄弟二人,从本乡米围孜谢竹园迁此建庄。到清初,筑围修寨,取名谢寨。…[详细] |
新庄村 | ~212 | 村庄 | 1975年5月建立白店公社以来重新建立的村庄,故名。…[详细] |
徐兰围孜村 | ~213 | 村庄 | 初建时为防土匪筑得围墙,因村庄“徐”姓村民居多,又因当时从北方移民迁来时,其中一女子名字中带有一“兰”字,加之名气很大,故称徐兰围孜。…[详细] |
余围孜村 | ~214 | 村庄 | 清末,余氏在此建庄,后有余建带庄民挖沟筑埂,建了庄围,故称为余围孜。…[详细] |
郑楼村 | ~215 | 村庄 | 清初,郑氏由山西枣林庄迁此建庄,故名郑楼。清咸丰年间,毁于匪患。后郑继仁重建,叫仁和寨。1913年,复名郑楼。…[详细] |
地名由来:
白土店含义有二:其一,因西周封地白公国位于此而得名。其二,集市附近土质略呈白色,所产大白菜,味佳筋少,远近闻名,故名白店。1983年5月因重名更名为白土店。
荣誉排行:
2022年9月,白土店乡被确定为2022年度河南省”平安农机”示范乡(镇)。
基本介绍:
白土店乡位于息县境内东北部,距县城25公里处,南与杨店乡接壤,东与张陶乡毗邻,西邻彭店乡、正阳县西严店乡,东北界东岳镇,北接正阳县岳城乡。全乡总面积86.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72525亩,总人口40618人,辖16个行政村(大江庄、徐兰围孜、王大围孜、钱围孜、新庄、西李、时楼、白店、夏寨、魏寨、谢寨、米围孜、郑楼、白衣阁、桂庄、余围孜),228个村民小组,是一个典型的中等农业乡。近几年来,该乡围绕“农业强乡、工业富乡”的总体发展思路,强化一个基础(农业),抓好三个环节(计划生育、社会稳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四个带动(靠区域化、基地化带动农业产业化,靠搞活流通带动乡村一体化,靠科技进步带动经
历史沿革:
1941年西部和北部属正阳县王勿桥乡管辖,东部和南部属息县张陶乡管辖。
1952年归息县管理。
1975年成立白店公社,夏寨、魏寨、谢寨、郑楼、郑寨、米围孜村从东岳公社划入,白店、桂庄、时楼、余围孜、新庄、西李、钱围孜、王大围孜、徐兰围孜、大江庄村从张陶公社划入。
1983年5月更名为白土店公社,12月改设白土店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