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包公庙村 | 隶属:包公庙镇 |
区划代码:411403110213 | 代码前6位:411403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村 | 车牌代码:豫N |
长途区号:0370 | 邮政编码:476000 |
城乡分类:乡中心区 | 分类代码:210 |
地名由来:
宋仁宗年间,三司吏张方平家丁及同族横行乡里。州、县官不敢制止,民怨极深,包拯任京东转运使,理平民怨,抑制张氏同族及家丁不得猖獗,民感其德,立祠以祀,故而得名包公庙。
基本介绍:
包公庙村:位于包公庙乡政府所在地。
包公庙村与田集村、后庄户村、杨李村、王桥村、杜庄村、赵楼村、十东村、代庄村、罗庄村、十西村、孙瓦房村、付楼村、乔楼村、中华楼村相邻。
历史沿革:
1913年属十字河乡。
1928年置包公庙保,属第七区。
1934年属第四区。
1939年复属第七区。
1946年属高辛乡。
1949年属高辛区包公庙乡。
1956年建包公庙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高辛乡。
1958年更名为包公庙生产大队,属高辛人民公社。
1961年属高辛区十字河人民公社。
1962年属高辛区包公庙人民公社。
1965年复属高辛人民公社。
1977年8月属包公庙人民公社。
1983年12月更名为包公庙村民
周边相关:
包公庙村附近有商丘古文化旅游区、燧皇陵、商丘古城、火神台、应天府书院、商丘八关斋等旅游景点,有娄店芦笋、勒马花生、冯桥红薯、郭村马铃薯、李口西瓜、冰凌草等特产,有庙会(商丘火神台庙会)、帝喾的传说、张弓酒传统酿制技艺、大仵民间舞蹈、庙会(商丘火神台庙会)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