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濮阳县 > 徐镇镇

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徐镇镇

[移动版]
地名:徐镇镇隶属濮阳县
区划代码:410928106代码前6位:410928
行政区域:河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行政级别:镇车牌代码:豫J
长途区号:0393 邮政编码:457000
辖区面积:约62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3.89万人
人口密度:约627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3个社区、53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腾飞社区~001镇中心区
因腾飞小区坐落在濮阳县徐镇镇中原油田采油四厂院内,油田将原来的第一矿区和第四矿区合并成立第一社区,为了便于小区管理,采油四厂新点院起名为腾飞小区,故取…[详细]
昆吾社区~002镇中心区
昆吾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安居苑社区~003镇中心区
安居苑社区坐落于徐镇镇政府镇政府东北1公里处,主要来自杜寨村、南习村、前阎寨村滩区群众和其他商户混合居住,为便于小区管理,起名为安居苑,称安居苑社区。…[详细]
徐镇集村~201镇中心区
原为帝舜故里,后称桃城、烟城。明代时为寿星徐三亭故里,更名为徐镇。1949年,为濮阳县六区徐镇集村。1956年撤区并乡,为徐镇乡徐镇集村。1958年成…[详细]
任楼村~202镇乡结合区
据任氏家谱记载:明洪武年间,任氏自山西洪洞迁居本县黄庄。清乾隆年间,因任姓人口增多,并盖有楼房,更名为任家楼,简称任楼。1949年,为濮阳县六区任楼村…[详细]
旺占村~203镇乡结合区
清康熙年间,王氏从山西洪洞迁居此地立村,为防水患,筑围村寨,因村小盼兴旺,故称今名。1949年,为濮阳县六区旺寨村。1956年撤区并乡,为濮阳县徐镇乡…[详细]
刘黄庄村~204村庄
明代,刘氏自山西洪洞迁居此地,因靠黄二庄,故取刘黄二庄,民国初,简称刘黄庄。1949年,为濮阳县六区刘黄庄村。1956年撤区并乡,为濮阳县徐镇乡刘黄庄…[详细]
宋黄庄村~205村庄
康熙十二年(1673)宋氏家谱记载:宋氏始祖于明洪武二年(1369),自山西洪洞迁居本县徐镇东南黄二庄,后因与高姓分居,改名宋黄二庄,简称宋黄庄。19…[详细]
袁黄庄村~206村庄
袁氏于1945年自本县黄二庄分居此地建村,取名袁黄庄。1949年,为濮阳县六区袁黄庄村。1956年撤区并乡,为濮阳县徐镇乡袁黄庄村。1958年成立人民…[详细]
高黄庄村~207村庄
高氏于1945年从本县黄二庄移居此地,故名高黄庄。1949年,为濮阳县六区高黄庄村。1956年撤区并乡,为濮阳县徐镇乡高黄庄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详细]
天保寨村~208村庄
原名“庄户顶”。清乾隆年间,开州一官员去夹堽办案路过此地,认为村名不吉利,取上帝保佑之意,即改名天保寨。1949年,为濮阳县六区天保寨村。1956年撤…[详细]
王楼村~209镇乡结合区
清乾隆二十二年王氏家谱记载:王氏家族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本县许郭村,固人多族旺,后人盖有楼房,于清乾隆年间将村名改为今名。1949年,为濮阳县六…[详细]
杨郭村~210镇乡结合区
据清康熙十九年(1680)杨氏墓碑记载:杨氏于明成化十七年(1481),自山西洪洞迁居本县耿郭村(现李郭村),故取杨郭村。1949年,为濮阳县六区杨郭…[详细]
夏郭村~211镇乡结合区
据1949年夏氏家谱记载,夏氏原居王家郭村。清初移居此地,自成一村,取村名夏郭村。1949年,为濮阳县六区夏郭村。1956年撤区并乡,为濮阳县徐镇乡夏…[详细]
李郭村~212镇乡结合区
1920年家谱记载:李始祖原籍江南风阳府颖州太和县人。明洪武十七年(1384),移居耿郭村,后因耿姓绝,更名李郭村。1949年,为濮阳县六区李郭村。1…[详细]
谢郭村~213镇乡结合区
明永乐三年(1405)谢氏自山西洪洞迁居耿郭村(今李郭村)南,自成一村,取名谢郭村。1949年,为濮阳县六区谢郭村。1956年撤区并乡,为濮阳县徐镇乡…[详细]
老街村~214镇乡结合区
据蔡氏家谱记载:蔡氏先祖自山西洪洞迁至大名境内,明代成化年间又移居今马吉村西北,故称蔡吉。清光绪年间,为防黄河水患,在村西北筑土堰岗子,蔡姓村民陆续移…[详细]
蔡吉村~215镇乡结合区
明成化年间,蔡氏自山西洪洞迁至大名,后又迁到马吉村西北,自成一村,取村名蔡吉村。1949年,为濮阳县六区蔡吉村。1956年撤区并乡,为濮阳县徐镇乡蔡吉…[详细]
马吉村~216镇乡结合区
据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马氏家谱记载:马氏先祖铁鼎石(铁铉)为明惠帝(即建文帝朱允炆)兵部尚书、山东布政使。明永乐元年(1403),燕王朱棣路过…[详细]
后楼村~217村庄
明永乐年间,任氏自山西洪洞迁此王吉村附近建村。故名任吉村。1949年,为濮阳县六区任吉村。1956年撤区并乡,为濮阳县徐镇乡任吉村。1958年成立人民…[详细]
吉占村~218镇乡结合区
吉氏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此地,为防黄水,筑寨建村,故称吉寨。1949年,为濮阳县六区吉寨村。1956年撤区并乡,为濮阳县徐镇乡吉寨村。1958年…[详细]
后大占村~219村庄
据韩氏家谱记载:明永乐二年(1404),韩氏自山西洪洞迁于开州(今濮阳)东南天水屯定居,为防黄水,筑围村寨,故名大寨。1995年经上级批准后与尹、程大…[详细]
刘大占村~220村庄
据刘氏家谱记载:明代刘氏自山西洪洞迁往濮阳西关卫,后又迁徐镇大寨,自成一村,故名刘大寨。1949后,为濮阳县六区刘大寨村。1956年撤区并乡,为濮阳县…[详细]
梁大占村~221村庄
据梁氏家谱记载:元代,梁氏由山西榆次迁居开州大郎中,后又迁居大寨村旁定居,自成一村,以姓氏及邻村故取名粱大寨。1949年,为濮阳县六区粱大寨村。195…[详细]
聂大占村~222村庄
据聂氏清同治五年(1866)家谱记载,聂氏始祖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75年)从滑县牛召屯迁居本县陈屯,后为防水患,移居大寨村西另建新村,故名。1949…[详细]
程大占村~223村庄
据程氏家谱记载:明万历十八年(1590),程氏自澶州东南大程村(今濮阳习城乡程寨)迁居大寨村,自成一村,取名程大寨。1949年,为濮阳县六区程大寨村。…[详细]
尹大占村~224村庄
据1952年尹氏家谱记载:明洪武十九年(1388),尹氏自山西洪洞迁于开州(今濮阳)东南天水屯定居。因黄河泛滥,为保家财,筑围村寨,故名尹大寨。194…[详细]
长亭村~225村庄
据明《嘉靖开州志》记载:长乐亭在长乐里曹家庄。相传上古颛顼帝避暑胜地,颛顼在此观天象制历法,形成了“绝地天通”的宗教改革思路。长乐亭是金大定年间裴满公…[详细]
刘八劝村~226村庄
明永乐年间,刘氏自山西洪洞迁廉八劝村旁定居,后自成一村,也以“忠信、孝悌、礼仪、廉耻”八字。劝人为善,故名刘八劝。1949年,为濮阳县六区刘八劝村。1…[详细]
连八劝村~227村庄
原名崔楼,后因崔姓外迁,廉姓根据忠信、孝悌、礼义、廉耻这八字,以其劝人之意,于明代末改名廉八劝。1949年,为濮阳县六区廉八劝村。1956年撤区并乡,…[详细]
方八劝村~228村庄
方氏迁此建村,因靠廉八劝,也因崇尚孝悌、忠信、礼仪、廉耻,故名方八劝。1949年,为濮阳县六区方八劝村。1956年撤区并乡,为濮阳县徐镇乡方八劝村。1…[详细]
屠八劝村~229村庄
屠氏迁此建村,因靠廉八劝,根据忠信、孝悌、礼义、廉耻这八字,以其劝人之意,故名屠八劝。1949年,为濮阳县六区屠八劝村。1956年撤区并乡,为濮阳县徐…[详细]
王定村~230村庄
据王氏家谱记载:明洪武三年(1370)王氏自南京乌衣巷迁此定居,故名王定。1949年,为濮阳县六区王定村。1956年撤区并乡,为濮阳县徐镇乡王定村。1…[详细]
三合村~231村庄
三合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晁寨村~232村庄
据晁氏家谱记载:晁氏自山东甄城长乐里之北晁村迁居东王定村,后因黄河泛滥移居此建村,取村晁寨。1949年,为濮阳县六区晁寨村。1956年撤区并乡,为濮阳…[详细]
黄寨村~233村庄
明初黄氏由本县黄邱村迁居此地,取名黄寨。因大队更名,根据濮阳县人民政府“濮政[1982]104号”文件精神,于1982年批准,改名为黄家寨。1949年…[详细]
前九章村~234村庄
李、宋、种三姓于明代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因三姓中各有一个名叫三章的人,故取村名为九章。后因三姓分居,居南,更名为前九章。1949年,为濮阳县六…[详细]
后九章村~235村庄
李、宋、种三姓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因三姓中各有一个名叫三章的人,故取村名为九章。后三姓分居,居北,取名后九章。1949年,为濮阳县六区后九…[详细]
李九章村~236村庄
李、宋、种三姓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因三姓中各有一个名叫三章的人,故取村名为九章。后李氏从九章东迁定居,故名李九章。1949年,为濮阳县六区…[详细]
晁楼村~237村庄
因晁氏族旺,立村盖有楼房,故村名晁楼。1949年,为濮阳县六区晁楼村。1956年撤区并乡,为濮阳县徐镇乡晁楼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村改大队,为徐…[详细]
曹庄村~238村庄
据程氏家谱记载:据明代曹氏迁此建村,取村名曹庄。后程氏清初自河南伊州迁于曹庄旁定居建村。后曹氏绝,村名仍称曹庄。1949年,为濮阳县六区曹庄村。195…[详细]
董占村~239村庄
据清光绪二十二年(1895)董氏家谱记载:董氏于明永乐三年(1405)自山西洪洞迁居此地,为筑寨建村,故名董寨。1949年,为濮阳县六区董寨村。195…[详细]
前范占村~240村庄
据范氏家谱记载:明洪武三年(1370),范氏自山西洪洞迁居此地,为防洪水筑围村寨,故名范寨。清光绪十七年(1891)上黄水,分为两村,居南,故名前范寨…[详细]
后范占村~241村庄
据1949年范氏家谱记载:明洪武三年(1370),范氏自山西洪洞迁居此地,为防洪水筑围村寨,取名范寨。清光绪十七年(1891)上黄水,分居两村,居北,…[详细]
武忠陵村~242村庄
据明代《嘉靖开州志》载:“忠陵在州东南徐镇里,王彦章效忠战死于此。”明永乐年间武氏从山西洪洞迁居忠陵旁,故名武忠陵。1949年,为濮阳县六区武忠陵村。…[详细]
李忠陵村~243村庄
明永乐年间,李氏自山西洪洞迁居忠陵附近定居,取名李忠陵。1949年,为濮阳县六区李忠陵村。1956年撤区并乡,为濮阳县徐镇乡李忠陵村。1958年成立人…[详细]
程忠陵村~244村庄
明永乐年间,程氏自山西洪洞迁居武忠陵附近建村,故名程忠陵。1949年,为濮阳县六区程忠陵村。1956年撤区并乡,为濮阳县徐镇乡程忠陵村。1958年成立…[详细]
翟忠陵村~245村庄
明永乐年间,翟氏自山西洪洞迁居武忠陵附近,自成一村,取名翟忠陵。1949年,为濮阳县六区翟忠陵村。1956年撤区并乡,为濮阳县徐镇乡翟忠陵村。1958…[详细]
六市村~246村庄
据明代嘉靖《开州志》载:“録士望社,在州东南六十里,汉娄敬家焉。”该地原为娄敬故里,名録士望社。后因读音和书写讹化为陆市、六市。1949年,为濮阳县六…[详细]
杜占村~247村庄
据杜氏家谱记载:杜氏二世自祖山东省定陶县迁居开州徐镇东南5千米处定居,取名杜寨。1949年,为濮阳县六区杜寨村。1956年撤区并乡,为濮阳县徐镇乡杜寨…[详细]
前闫占村~248村庄
清光绪年间,阎寨村民为避水患分居两村,在南,故名前阎寨。1949年,为濮阳县六区前阎寨村。1956年撤区并乡,为濮阳县徐镇乡前阎寨村。1958年成立人…[详细]
后闫占村~249村庄
清光绪年间,阎寨村民为避水患分居两村,在北,故名后阎寨。1949年,为濮阳县六区后阎寨村。1956年撤区并乡,为濮阳县徐镇乡后阎寨村。1958年成立人…[详细]
晁庄村~250村庄
据清嘉庆六年(1801)晁氏家谱记载:清顺治十二年(1655),晁氏自山西枣窝迁此定居,故名。1949年,为濮阳县六区晁庄村。1956年撤区并乡,为濮…[详细]
东习村~251村庄
因清光绪年间黄河泛滥,南习城寨部分村民迁于村东北另新建村,故名东习城寨。1949年,为濮阳县六区东习城寨。1956年撤区并乡,为濮阳县徐镇乡东习城寨。…[详细]
南习村~252村庄
明弘治十五年(1502)任氏墓碑记载:任氏始祖在明洪武年间自山西大同迁开州东南细城寨。清光绪十七年(1891),因黄河泛滥,村民分居三村,居堤南,故名…[详细]
北习村~253村庄
清光绪年间,因黄河泛滥,部分村民从细城寨移居堤北建村,故名北细城寨,后演为今名。1949年,为濮阳县六区北习城寨。1956年撤区并乡,为濮阳县徐镇乡北…[详细]

地名由来:

原称桃城、烟城,春秋鲁地邑名。元末此地战乱频繁,求神镇守方得宁。明初于此建老寿星(徐三亭)庙,取名徐镇。明天顺年间,因庙会成集,易名徐镇集,简称徐镇。

基本介绍:

濮阳县徐镇镇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历史上曾是帝舜故里和昆吾县所在地,1957年建立徐镇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1985年恢复乡建制,1986年撤乡建镇。

徐镇镇位于濮阳县政府驻地东南35公里处,国家大型企业-采油四厂驻境内,西毗八公桥镇、朗中乡,南接习城乡,北连梁庄乡,东与梨元乡接壤。地势平坦,黄河大堤自西南向东北从镇南境穿过。全镇辖区总面积62平方公里,共有53个行政村,67个自然村,9840户,40210人,总耕地面积5.5万亩,优质水稻、优质小麦种植和精米加工是该镇的主导产业。近年来,该镇先后荣获“省级科普示范镇”、“市级文明镇”、“油区工作先进乡镇”、“

+查看详细徐镇镇概况>>

历史沿革:

1944年为昆吾县政府驻地。

1949年昆吾县并入濮阳县,属濮阳县六区。

1956年为濮阳县徐镇乡。

1958年成立徐镇公社。

1984年改属濮阳市郊区,同年改设徐镇乡。

1986年改置徐镇镇。

1987年复属濮阳县。


以下地名与徐镇镇面积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