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河南省 > 新乡市 > 原阳县 > 靳堂乡

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靳堂乡

[移动版]
地名:靳堂乡隶属原阳县
区划代码:410725218代码前6位:410725
行政区域:河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行政级别:乡车牌代码:豫G
长途区号:0373 邮政编码:453000
辖区面积:约89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4.95万人
人口密度:约556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31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靳堂村~201镇中心区
原有一个大水潭,明初,从山西洪洞县,迁来一家姓靳的在潭边定居,故名靳家潭。潭、堂音近,就演变成了靳堂。1949年属靳堂农场。1961年为靳堂大队,属靳…[详细]
石佛村~202镇乡结合区
明隆庆年间,曹姓在此建村,取名曹岗。清代,黄河在马营决口,随河水冲出一大一小两尊铜佛,被供于村庙内,后铜佛被盗,村人又请石匠雕刻大小两尊石佛,大的放于…[详细]
王庄村~203村庄
为王姓所建,故名叫王庄。1949年属包厂乡。1955年属包厂中心乡。1956年属包厂乡。1973年为王庄大队,属包厂人民公社。1983年为王庄村民委员…[详细]
老刘庄村~204村庄
清代刘姓从封丘县大村集迁此建村,取名老刘庄。1949年属靳堂农场。1961年为老刘庄大队,属靳堂人民公社。1983年为老刘庄村民委员会,属靳堂乡,沿用…[详细]
东脑村~205村庄
明代以前有河从村西流过。河道迁移后此地留下个大水潭。当地人称之为淖。明初张洼、张弛、张沟三兄弟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张洼、张沟另寻他地定居,只有张池在淖的…[详细]
菜园张村~206村庄
在明代后期有姓张的在此种菜,去县里纳粮时没有村名,官府经办人就随手给她写了个菜园张。村名从此而得。1949年属靳堂农场。1961年为菜园张大队,属靳堂…[详细]
姚寨村~207镇乡结合区
明代初期,姓姚的在此居住,村名按姓氏取名姚寨。1949年属靳堂农场。1961年为姚寨大队,属靳堂人民公社。1983年为姚寨村民委员会,属靳堂乡。…[详细]
屈胡洞村~208村庄
在明代万历年间,有姓屈的在此定居。取名屈家寨。后又继续迁来张、陈、彭几家,当时屈家住宅前有一条大胡同,人称屈家胡洞,后又简称屈胡洞。1949年属靳堂农…[详细]
宣化堡村~209镇乡结合区
南有黄河古堤,当地人叫小堤,堤上建有房叫堡,此堡名叫宣化堡。明朝,从山西迁来两户人家住在堡里,垦荒种田,以后人口逐渐增多,在堤下修建房舍。在明朝万历间…[详细]
张寨村~210村庄
张氏祖坟碑文记载:明代,张氏祖先张深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先在榆林村居住,后因河水涨发,躲避水患又迁到此地居住。构筑村寨取名张寨。1949年属靳堂农场。…[详细]
张辛寨村~211村庄
明嘉靖年间,原武前营村张松、张柏、张梅兄弟三人迁此定居。为区别东边的张寨,故取名张辛寨。村已由堤北迁至堤南。1949年属靳堂农场。1961年为张辛寨大…[详细]
奶奶庙村~212村庄
明初,村南靠堤有一条河,渡口处有姓赵的居住,取名南赵村。明万历年间,村西修了一座泰山庙,庙里有泰山老奶塑像,从此,把南赵村改为奶奶庙。1949年属靳堂…[详细]
夹滩村~213村庄
在明代时候,北面有一条河,南面顺堤也有一条河,在两河夹滩中间居住,故名夹滩。1961年因堤北淤灌盐碱地,村庄由堤北迁过堤南,村名依旧。1949年属靳堂…[详细]
庄寨村~214村庄
明代庄姓从山西移民到此定居,取名庄寨。其村原在堤北,村西有刘庄,村东有刘东庄。1968年都迁到堤南住在一起,通称庄寨。1949年属靳堂农场。1961年…[详细]
包西村~222村庄
明初包姓由飞马头迁来定居,开设店铺供人食宿,后逐渐形成村落,取名包家场。后演变为包厂。包厂分南、北、西三村,按方位此村在西边,故名包西村。1949年属…[详细]
娄凤鸣庄村~223村庄
清代,有个叫娄凤鸣的人最早在此定居,后形成村庄,故名娄凤鸣庄(习惯上人们称它为娄庄)。1949年属包厂乡。1955年属包厂中心乡。1956年属包厂乡。…[详细]
赵厂村~224村庄
在清代,姓赵的在黄河渡口开设车马场,后来发展成为村庄,叫赵家场。清朝乾隆九年原武县志记载还称叫赵家场。场与厂同音,后演变为赵厂。1949年属包厂乡。1…[详细]
下沿村~225村庄
是从赵厂分出的村庄,村庄在南边紧挨黄河沿,故名下沿村。1949年属包厂乡。1955年属包厂中心乡。1956年属包厂乡。1973年由赵厂大队辖,属包厂人…[详细]
张庵村~226村庄
清代,一户姓张的在此搭庵定居垦耕种地取名张庵。张庵位于毛庵东部,故取名东张庵,2005年改名张庵。1949年属包厂乡。1955年属包厂中心乡。1956…[详细]
曹庄村~227村庄
清代,姓曹的在此定居,以姓氏取名曹庄。1949年属包厂乡。1955年属包厂中心乡。1956年属包厂乡。1973年为曹庄大队,属包厂人民公社。1983年…[详细]
南张庵村~228村庄
清代,一位姓张的最早到此定居,搭庵种地,故取名叫张庵。又因在毛庵村的南部,故取名叫南张庵。1949年属包厂乡。1955年属包厂中心乡。1956年属包厂…[详细]
毛庵村~229村庄
清代,姓毛的最先在此开荒种地。搭庵定居故取名毛庵。1949年属包厂乡。1955年属包厂中心乡。1956年属包厂乡,1973年为毛庵大队,属包厂人民公社…[详细]
包南村~230村庄
明初包姓由飞马头迁来定居,开设店铺供人食宿,后逐渐形成村落,取名包家场。后演变为包厂。包厂分南、北、西三村,按方位此村在南边,故名包南村。1949年属…[详细]
薛厂村~231村庄
清代,原武合角村有一姓薛的因犯罪被判刑,后来此开荒定居,故取名薛家场。后演变为薛厂。1949年属包厂乡。1955年属包厂中心乡。1956年属包厂乡。1…[详细]
安岗村~232村庄
此地原是黄河荒滩,安姓在此建村垦荒,名安岗。1949年属包厂乡。1955年属包厂中心乡。1956年属包厂乡。1973年由赵厂大队辖,属包厂人民公社。1…[详细]
朱庵村~233村庄
清代,堤北朱庄姓朱的来到此处开荒种地,搭庵定居,故取名朱庵。1949年属包厂乡。1955年属包厂中心乡。1956年属包厂乡。1973年为朱庵大队,属包…[详细]
毛楼村~234村庄
有个叫毛狗啃的人由大宾越石村搬到此地定居,以号取村名叫毛狗啃庄。后来毛狗啃的五个儿子逐渐变富,盖起一座楼房。感到这个村名含义不好,将村名改为毛楼。19…[详细]
郝庵村~235村庄
清代,姓郝的先在此搭庵种地故称郝庵。1949年属包厂乡。1955年属包厂中心乡。1956年属包厂乡。1973年为郝庵大队,属包厂人民公社。1983年为…[详细]
南朱庄村~236村庄
清代,朱姓由北朱庄迁此定居,后逐渐发展成村,以朱姓命村名为朱庄。2005年并入靳堂,与当时靳堂乡朱庄同名,又因在南边,故改名南朱庄。1949年属包厂乡…[详细]
南刘庄村~237村庄
在清代,有一位名叫刘启文的来此定居,故取名刘启文庄,后简称刘庄。后来另有一个姓范的从苗庄迁来,在附近建村又取名范辛庄。解放后,合成一个村通称刘庄。当时…[详细]
包北村~238村庄
明初包姓由飞马头迁来定居,开设店铺供人食宿,后逐渐形成村落,取名包家场。后演变为包厂。包厂分南、北、西三村,按方位此村位于北边,故名包北村。1949年…[详细]

地名由来:

明初,自山西洪洞县迁来靳姓,在水潭边定居,得名靳家潭。“潭”、“堂”音近,演为靳堂。

基本介绍:

靳堂乡地处原阳县城东南方,呈半包围与城关镇相邻,乡政府位于城东“原-齐”公路北侧、距县城2公里。

靳堂乡区域面积60000亩,耕地28000亩;其中黄河大堤以南5000亩,为旱作区,作物以小麦、杂粮为主;堤北23000亩,为水作区,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是“原阳大米”的重要产区。1998年建成优质水稻示范园15000亩。全乡粮食产量(主要是水稻、小麦)年产达到1400万公斤。

靳堂乡交通便利。黄河大堤(公路)横贯南部,“原-官”、“原-包”、“原-大”、“原-齐”四条公路从境内穿过,五条交通干线以原阳县城为中心,呈放射状覆盖了整个靳堂乡。

近年来,靳堂乡发挥地域优势和交

+查看详细靳堂乡概况>>

历史沿革:

1961年设靳堂人民公社,属原阳县。

1983年改设靳堂乡。

2005年包厂乡并入靳堂乡。


以下地名与靳堂乡面积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