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阳阿乡 | 隶属:原阳县 |
区划代码:410725216 | 代码前6位:410725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乡 | 车牌代码:豫G |
长途区号:0373 | 邮政编码:453000 |
辖区面积:约47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7万人 |
人口密度:约574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36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阳中村 | ~201 | 乡中心区 | 阳中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10,为乡中心区。…[详细] |
献功村 | ~202 | 村庄 | 仓颉把发明的文字奉献给社会,皇帝为他庆功,在此搭建“百日献功庆典”台,各种商贩汇集一起,渐成村庄,故名献功。…[详细] |
查地村 | ~203 | 村庄 | 当年黄帝为了和仓颉联盟,曾多次拜访,查找仓颉去向,当时仓颉已在阳武称帝,造字又忙,黄帝几经周折,终于在此地查找到了仓颉,故此地取名“查帝”,今称“查地…[详细] |
小留村 | ~204 | 村庄 | 当年皇帝为了和仓颉联盟,来此拜访,仓颉外出而没有见到,仅在此留住一宿,半夜听说仓颉回来了,黄帝为尽快见到仓颉就匆匆离去了,人们对皇帝很留恋,故把此地取…[详细] |
延西村 | ~205 | 村庄 | 清乾隆九年《阳武县志》记载:古延州在县东北二十五里,金贞祐三年置延州县,省入州,元废延州,复置县,延州因设州而得名,延续至今。延州分为:延南、延北、延…[详细] |
延北村 | ~206 | 村庄 | 清乾隆九年《阳武县志》记载:古延州在县东北二十五里,金贞祐三年置延州县,省入州,元废延州,复置县,延州因设州而得名,延续至今。延州分为:延南、延北、延…[详细] |
土山村 | ~207 | 村庄 | 初名为“凹腰岗”,一指地势周围高,中间低;二指村中人多得怪病,罗锅腰多,人气也不旺,出现生得少死的多的现象。人们认为村东古代韩城古墙指向村庄所致。为“…[详细] |
张庄村 | ~208 | 村庄 | 明代最早姓张的在此开荒建村,最早名为河东张,后演变为张庄,清代为小张庄,民国时期为张辛庄,解放后复名张庄。…[详细] |
八里沟村 | ~209 | 村庄 | 建于明朝,建村于据城八里的河沟旁,得名八里沟。…[详细] |
黄庄村 | ~210 | 村庄 | 很早前黄姓最早在此扎村,故名黄庄。1949年属阳阿乡。1955年属阳阿中心乡。1956年属阳阿乡。1958年为黄庄大队,属阳阿人民公社。1983年为黄…[详细] |
马庄村 | ~211 | 村庄 | 明代,马氏祖先在此定居,故名马庄。明代万历二十五年曾任省祭官的陈大儒等人为其父陈轩立石碑记载。此地本名为后滹沱村,有陈、马、邢徐居民,时局动乱不安,天…[详细] |
延南村 | ~212 | 村庄 | 清乾隆九年《阳武县志》记载:古延州在县东北二十五里,金贞祐三年置延州县,省入州,元废延州,复置县,延州因设州而得名,延续至今。后来,延州分为:延南、延…[详细] |
陈庄村 | ~213 | 村庄 | 古石碑载,因陈姓最早在此定居,故名陈庄。…[详细] |
韩庄村 | ~214 | 村庄 | 清康熙六十(公元1721年)年黄河从马营决口,大水过后姓韩的迁居此处,故名韩庄。…[详细] |
李庄村 | ~215 | 村庄 | 明代姓李的从山西洪洞县迁居于此,故名李庄。…[详细] |
延东村 | ~216 | 村庄 | 清乾隆九年《阳武县志》记载:古延州在县东北二十五里,金贞祐三年置延州县,省入州,元废延州,复置县,延州因设州而得名,延续至今。后来,延州分为:延南、延…[详细] |
桑园村 | ~217 | 村庄 | 汉代时村名为桑园,东汉女作家班昭的《东征赋》:宿阳武之桑间中的桑间即此。很早前前后是一片桑园,所以取名桑园村。…[详细] |
董庄村 | ~218 | 村庄 | 明代末年,姓董的从福宁集迁至此居住,以姓名村所以取名董庄。…[详细] |
宋圪垱村 | ~219 | 村庄 | 宋圪垱原名后小柳,清康熙六十年,黄河马营决口后,为避水患,村民迁至东岗,俗称圪垱,大部分村民姓宋,故名宋圪垱。…[详细] |
文定村 | ~220 | 村庄 | 是仓颉找到形象造字法后,在此修建庙宇“文定庙”纪念这件事,这是“文定六书”的最早来历,此地后来成为村庄,即以庙名为村名,故叫文定村。…[详细] |
孙庄村 | ~221 | 村庄 | 清朝乾隆年间,姓孙的最早在此居住,故名孙庄,后来称为孙庄村。…[详细] |
明盖村 | ~222 | 村庄 | 此地为仓颉颁布法的地方,最初叫“明该地”,意思是“明白自己该做什么,该怎么做”的意思,后来人们不知道“明该”的含义,误传为“明盖”,据国民二十五年《阳…[详细] |
吴寨村 | ~223 | 村庄 | 大约300年前,毛、吴、贾三姓在此居住,称前毛寨、吴家寨、后贾寨,后来迁居人增多,三个村逐渐连成一个村,统称吴家寨,后简称吴寨村。…[详细] |
北裴寨村 | ~224 | 村庄 | 明初从山西洪洞县迁来裴姓兄弟二人,后来发生兄弟纠纷,老大南迁兄弟居住原地,南为兄,北为弟,取村名为北裴寨。…[详细] |
阳东村 | ~225 | 乡中心区 | 阳东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10,为乡中心区。…[详细] |
东于铺村 | ~226 | 村庄 | 东于铺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娘娘庙村 | ~227 | 村庄 | 在很早以前叫土谷堆,清康熙六十年黄河决口,一次大水冲过来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娘娘庙,所以改为娘娘庙。…[详细] |
大裴寨村 | ~228 | 村庄 | 明初裴氏兄弟由山西移民至此,定居于北裴寨,后来老大南迁另建村庄,故称大裴寨也就是现在的南裴村。…[详细] |
河窑新村 | ~229 | 村庄 | 此村是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库区移民新村,1999年6月自洛阳市新安县河窑村迁此以原村名加新字命名为河窑新村。…[详细] |
焦楼村 | ~230 | 村庄 | 早年间,有姓焦的在此居住,并且盖有楼房,故名焦楼。…[详细] |
张士道村 | ~231 | 村庄 | 张士道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阳西村 | ~232 | 乡中心区 | 阳西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10,为乡中心区。…[详细] |
闫庄村 | ~233 | 村庄 | 原名阎潭口,清康熙六十年(1721),黄河在马营决口,村被淹没,水过后重建新村,多阎姓,遂改名阎庄。…[详细] |
小吴寨村 | ~234 | 村庄 | 姓吴的最早在此定居,村子小,故名小吴寨村。…[详细] |
梁寨村 | ~235 | 村庄 | 姓的最早在此居住,故名梁寨。1949年属阳阿乡。1955年属阳阿中心乡。1956年属阳阿乡。1958年为梁寨大队,属阳阿人民公社。1983年为梁寨村民…[详细] |
冯操固村 | ~236 | 村庄 | 冯操固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地名由来:
据清乾隆九年(1744)《阳武县志》记载,汉代此地称户牖乡,又名库上里。俗称阳武或阳号。后演为阳阿。
基本介绍:
阳阿乡位于原阳县城东北方,距县城9公里。全乡辖35个行政村,22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6612人,总面积4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8410亩。1998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03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该乡连续三年获市粮、棉、油生产先进单位;连续四年被评为市综合治理先进乡;连续五年获市乡镇企业“创业杯”和市计划生育一类乡;九五年被命名为“省体育先进乡”;九六年乡文化站被评为省“百强文化站”;九八年被命名为省“农民文化艺术之乡”;乡党委1993、1994、1996年先后三年被评为先进镇党委。
乡镇企业稳步发展,全乡现有乡办企业5个,村办企业11个,主要有机械、砖瓦、面粉、水泥预制
荣誉排行:
2023年9月,阳阿乡被确定为2023年度河南省”平安农机”示范乡(镇)。
文化旅游:
陈平祠地理位置陈平祠位于原阳县城东北九公里的阳阿乡阳阿村。 陈平简介陈平是我国西汉时期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为辅佐汉高祖刘邦建立和巩固西汉王朝树下了不朽的功勋,被历代封为“忠臣”而加以
历史沿革:
1955年建阳阿中心乡,属原阳县。
1956年为阳阿乡。
1958年设阳阿人民公社。
1983年改设阳阿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