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芒种桥乡 | 隶属:虞城县 |
区划代码:411425205 | 代码前6位:411425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乡 | 车牌代码:豫N |
长途区号:0370 | 邮政编码:476000 |
辖区面积:约5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3.5万人 |
人口密度:636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7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芒种桥村 | ~201 | 乡中心区 | 明末毛仲捐资建桥,人称“毛仲桥”,因与“芒种”节气谐音,改名“芒种桥”。…[详细] |
大李庄村 | ~202 | 乡中心区 | 清顺治十二年(1655),李氏自归德南关小李庄迁至芒种桥东南定居,取名大李庄。…[详细] |
蔡道口东村 | ~203 | 村庄 | 明洪武三年(1372),王氏先祖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以菜地为家也,因西部有蔡道口西村,故起庄名叫蔡道口东村。…[详细] |
蔡道口西村 | ~204 | 村庄 | 明洪武三年(1370),王氏先祖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以菜地为家,因东有蔡道口东村,故起名蔡道口西村。…[详细] |
蔡庄村 | ~205 | 乡中心区 | 明代,周氏先祖兄弟二人自山西洪洞县来到包河西岸,见氏一片肥沃之地,兄即安居下来,且以种菜为业,故给庄取名曰菜庄,后叫蔡庄。…[详细] |
陈庄村 | ~207 | 村庄 | 明洪武三年(1372),陈氏兄弟二人奉明太祖之诏,由山西洪洞县出发至包河西岸置田一坡,修养生息,取名陈庄。…[详细] |
大杨庄村 | ~209 | 村庄 | 明洪武三年(1370),杨氏由山西洪洞县迁居鹿邑。清道光年间,杨氏后人陆续迁居于此,并建一土寨墙,以姓取村名为大杨庄。…[详细] |
党洼村 | ~211 | 村庄 | 明宣德四年(1429),党氏迁至武津关南定居,兄在前,弟在后。明嘉靖四年(1525),九始祖率族人在两庄之间建一小庙,两庄地势较低,故给庄取名党洼。…[详细] |
董营村 | ~212 | 村庄 | 清乾隆二十四年(1760),王氏由古王集迁至此,因此处原董氏居多,起村名为董营,后董氏绝嗣,村名未易。…[详细] |
后李阁村 | ~213 | 村庄 | 明洪武三年(1372),李氏迁至芒种桥南定居建阁,因庄东有前李阁,为了好区分,故取名后李阁。…[详细] |
蒋庙村 | ~214 | 村庄 | 明永乐元年(1402),蒋氏迁至宋归德东蒋庄。明天顺元年(1457),从蒋庄迁居芒种桥南建庙一座,故取村名为蒋庙。…[详细] |
梁庄村 | ~215 | 乡中心区 | 清顺治年间,梁氏由黄冢梁寨迁此定居,据姓氏取村名为梁庄。…[详细] |
孙阁村 | ~218 | 村庄 | 孙阁原是孙氏族人所建,世传四世,大富建一楼阁起庄名为孙阁,孙氏族人外迁后,现有曹、袁、石、田、四姓居住于此,村名未改。…[详细] |
王楼村 | ~219 | 乡中心区 | 相王氏迁此定居建楼一座,取名小王楼。1949年属商丘县。1951年称小王楼行政村,归属谷熟县。1954年归虞城县。1956年称小王楼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详细] |
小杨村 | ~220 | 乡中心区 | 明崇祯年间,李自成攻破归德府,杨氏携眷从高辛集迁至芒种桥北定居,因庄小,故叫小杨庄。…[详细] |
许阁村 | ~221 | 村庄 | 明代,许氏自睢来商,至归德府东蔡镇(今蔡道口)定居。清代,由蔡镇迁至东南包河西岸定居,并建一楼阁,取名许阁。…[详细] |
许庄村 | ~222 | 村庄 | 此庄为许氏所建,得名许庄。1949年称许庄行政村,原属商丘县。1951年划属谷熟县马牧区。1954年并入虞城县城关区。1956年称许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详细] |
地名由来:
明末毛仲捐资建桥,人称“毛仲桥”,因与“芒种”节气谐音,改名“芒种桥”。
基本介绍:
虞城县辖乡。1956年建芒种桥乡,1958年属谷熟公社,1975年析建芒种桥公社,1983年改乡。位于县境西南部,面积55平方公里,人口3.5万。京九铁路、商永公路交叉过境。包河流贯乡境。辖许庄、梁庄、后李阁、董营、陈庄、蒋庙、姚庄、芒种桥、蔡庄、蔡道口东、蔡道口西、大赵、大陈集、崔小寨、孙阁、大杨庄、许阁、师庄、孙菜园、党洼、杨土山、小杨庄、大李庄23个村委会。乡办有皮革、砖瓦、冷藏、造纸、养殖等企业。农业主产小麦、玉米、大豆、红薯、棉花、芝麻,特产粉条。
历史沿革:
原属商丘县。
1951年归谷熟县。
1954年归虞城县。
1956年设芒种桥中心乡。
1957年属谷熟人民公社。
1975年设芒种桥公社。
1983年改称芒种桥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