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河南省 > 商丘市 > 虞城县 > 稍岗镇

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稍岗镇

[移动版]
地名:稍岗镇隶属虞城县
区划代码:411425110代码前6位:411425
行政区域:河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行政级别:镇车牌代码:豫N
长途区号:0370 邮政编码:476000
辖区面积:约103.28平方公里人口数量:6.2万人
人口密度:600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44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稍岗村~201镇中心区
传传古时自山东单县黄岗至此有十八岗,因在末尾一个岗上建村,故名“稍岗”。…[详细]
冯庄村~202镇乡结合区
明洪武四年(1371),冯景明迁此定居建村,取名冯庄。…[详细]
张灿庄村~203村庄
明洪武四年(1371),张氏先祖张灿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定居,以姓名命村名为张灿庄。…[详细]
后吴庄村~204村庄
后吴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宋庄村~205村庄
明洪武四年(1371),宋氏先祖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居住,取名宋庄。…[详细]
新建村~206村庄
新建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前庄村~207村庄
前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赵庄村~208村庄
清康熙三十年(1691),赵氏自山东单县迁此定居,取名赵庄。…[详细]
范集村~209村庄
范集原名关城。明洪武四年(1371),范氏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明崇祯元年(1628),改为纶城,明末兵部侍郎(范志宪)被奸臣陷害致死,后人民为纪念他…[详细]
代庄村~210村庄
清顺治四年(1647),戴氏迁此定居,取名戴庄,今无戴氏。清同治元年(1862),谢氏兄弟二人自本县大杨集迁此定居,清同治三年(1864)李景昌又自夏…[详细]
任武村~211村庄
明洪武三年(1370),张沈二姓迁此定居,因此处有一庙,取村名为张沈庙。后因亳(州)-济(宁)大路开通,商客云集。其中谢、杜、任三人比较要好,明永乐元…[详细]
前李楼村~212村庄
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李氏三兄弟从后李楼迁此定居,建村时称前场,清道光十七年(1837),李登魁在村中建楼后,改称前李楼。…[详细]
范庄村~213村庄
清康熙元年(1662),范邦德四兄弟自范老庄迁此定居,取名范庄。…[详细]
南庄村~214村庄
清道光三年(1844),南氏先祖南富安从夏邑朱集迁到老虞城东南定居,全村别无他姓,沿袭至今仍称南庄。…[详细]
李集村~215村庄
明景太元年(1450),李氏在此地建了一个庄子,本村大多数都是本乡李邢庄迁来的,同时起集,故此叫李集。…[详细]
朱花园村~216村庄
清代,因朱姓居多村东南角有花园,故名。1949年属第四区。1954年称朱花园行政村,属虞城县稍岗区。1956年称朱花园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稍岗乡。1…[详细]
王烟墩村~217村庄
明洪武五年(1372),王氏祖先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此定居,因近处有峰火台一座,故取名王烟墩。…[详细]
包庄村~218镇乡结合区
包庄原名高庄。宋宣和二年(1120),包氏任秘监,一次出巡至高庄,视其地利,遂在此立家,易名包庄。…[详细]
李新集村~219村庄
据传元末,郭氏在此盖庙建村,称“郭小庙”;后因李新为首起集,更名“李新集”。…[详细]
刘寨村~220村庄
明洪武七年(1375),刘氏迁此定居,取名为刘庄,后因兵患,清咸丰六年(1857),刘氏十三世刘清芳率众筑寨打墙,后来改村名为刘寨。…[详细]
大袁庄村~221村庄
清嘉庆十年(1806),袁氏十世先祖从袁老家迁此定居,取名大袁庄。…[详细]
曹庄村~222村庄
明洪武元年(1368),曹氏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故名曹庄。…[详细]
李邢庄村~223村庄
明洪武四年(1371),李氏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称李庄,后出一秀才李行,人称李善人,为纪念其人,遂易名为李行庄,后误写成李邢庄。…[详细]
杨庄村~224村庄
明洪武四年(1371),杨氏始祖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取名杨庄。…[详细]
韦店集村~225镇乡结合区
韦店集村:位于稍岗镇西南部,包括8个自然村,耕地面积2975亩,共有2160人。…[详细]
李举人楼村~226村庄
清代时期,因李氏赶考,中举人遂建楼,故名李举人楼。…[详细]
张庄村~227村庄
清康熙三十年(1691),张氏自山东成武迁此建村居住,称村名为张庄。…[详细]
王老家村~228村庄
明洪武五年(1372),王氏先祖王中从山西洪洞县迁来此地,当时为朱塚村,朱姓已无后,后来改成王老家。…[详细]
三庄集村~229村庄
明初称“邢家店”,天启五年(1625年)更名“兴安集”,康熙年间改名“三庄集”。…[详细]
三庄村~230村庄
明崇祯十七年(1644),因战乱,许庄、红三庙、范庄筑墙建寨合成一起,定名三庄。…[详细]
河底村~231村庄
河底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桃树集村~232村庄
唐天宝四年(745),村人陶氏于好友在村中饮酒,正逢桃花盛开,乘兴取村名桃花镇,明洪武年间,起集,当时为水旱码头,交通枢要,遂易村名为桃枢集。…[详细]
杨楼村~233村庄
清乾隆四年(1739),杨氏先祖自虞城迁此居住,并建楼一栋,故名杨楼。…[详细]
佟庄村~234村庄
清康熙年间,佟氏在此建村,故名佟庄。1949年属第四区。1954年称佟庄行政村,属虞城县稍岗区。1956年称杨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三庄乡。1958…[详细]
滚轮庙村~235村庄
滚轮庙原称刘庄。相传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黄河堤口,滔滔黄水将至刘庄之际,丈高水头前出现银发老翁,手举一车轮向空中三晃,黄水既绕村而过,免于灾难…[详细]
史河村~236村庄
明代初年,史姓先祖迁此居住建村,因村内一条东西大河,取名为史河。…[详细]
赵桥村~237村庄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赵姓十四世人在村南修石桥一座,树碑一座,称赵桥。…[详细]
尚庄村~238村庄
明洪武年间,尚氏先祖最先迁此建村居住,故称村名为尚庄。…[详细]
高堂村~239村庄
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刘姓迁此居住,当时为高家池塘,人称高家塘子,后称村名为高堂。…[详细]
黑刘庄村~240村庄
明洪武四年(1371),黑、刘两姓自山西洪洞县同时迁此定居,各建一村,以姓命名,清康熙九年(1670),二村合一村,故名黑刘庄。…[详细]
前王庄村~241村庄
清康熙年间,王氏居此建村,因居后王庄之前,故名前王庄。…[详细]
孙楼村~242村庄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孙氏自县城三里河迁此居住,置田数百亩,人称万贯户,清道光二十八(1848),建楼一座,取村名为孙楼。…[详细]
何庄村~243村庄
清康熙七年(1668),何氏自县城(今利民镇)迁此定居,取名何庄。…[详细]
裴口村~244村庄
明洪武年间,裴氏先祖最先迁此建庄居住,因居柳公河口,取村名为裴口。…[详细]

地名由来:

传传古时自山东单县黄岗至此有十八岗,因在末尾一个岗上建村,故名“稍岗”。

荣誉排行:

2023年7月,稍岗镇获得2022年度河南省卫生乡镇荣誉称号。

2022年10月,2022年淘宝镇名单发布,稍岗镇上榜。

2021年10月,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2021年淘宝镇名单,稍岗镇榜上有名。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宝镇,稍岗镇榜上有名。

2019年9月,稍岗镇被确定为2019年度河南省”平安农机”示范乡(镇)

基本介绍:

稍岗镇位于虞城县东10公里,辖43个行政村,6.2万人,10.08万亩耕地,陇海铁路和310国道分别穿乡而过。

近来来,该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强农重工,科技兴乡""的思路统揽工作全局,促使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都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农业方面,强力推进了产业步伐,加快了农业实用技术转化力度,建成了万亩瓜套棉基地、反季节蔬菜基地和瘦肉型猪养殖基地。工业上,突出抓好了以钢卷尺为支柱的民营企业。目前,该乡已建成固定资产投资在10万元以上的138家,其中投资50万元以上的27家,投资500万元以上的13家,全乡年产卷尺1.5亿只,占全国钢卷尺总产量的85%,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以及俄罗斯、韩

+查看详细稍岗镇概况>>

历史沿革:

1948年为第四区。

1954年改稍岗区。

1955年设稍岗乡,属虞城县。

1958年称稍岗公社。

1961年属杨集区。

1965年重建稍岗公社。

1983年称稍岗乡。

2005年三庄乡并入稍岗乡。

2014年撤乡设稍岗镇。


以下地名与稍岗镇面积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