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汪屯乡 | 隶属:禹王台区 |
区划代码:410205201 | 代码前6位:410205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乡 | 车牌代码:豫B |
长途区号:0371 | 邮政编码:475000 |
辖区面积:约340.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8万人 |
人口密度:约53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3个社区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高楼社区 | ~001 | 主城区 | 北宋末年太尉高俅卒后葬此,并建有楼房,住人看管墓地,渐成村,延至清乾隆五年(1740),仍称高家楼。后简称今名。另一说一高姓官员居此建楼成村,故称高家…[详细] |
松楼社区 | ~002 | 村庄 | 明代此为熊家花园,建楼房,称熊家楼。明末花园毁于河患,仅存楼房,后形成村落,村以楼称熊家楼。清末简称熊楼,后为免别人误译“熊”字之意,谐音称松楼。…[详细] |
大苏村社区 | ~003 | 村庄 | 据北宋《退朝录》记载:“太宗时,东太乙宫於苏村”即此。后其西北建小苏村,此地称大苏村。一说五代时期有苏姓兄弟二人分家后来此地居住,兄长居住东南,弟居住…[详细] |
汪屯社区 | ~004 | 村庄 | 据《洪洞县志》:“明洪武八年(1375)和永乐十五年(1417)有向河南祥符移民事”。当时有汪姓从山西移此定居成村,屯垦为业。称汪家屯,后取简称名汪屯…[详细] |
大李庄社区 | ~005 | 村庄 | 传明末有李姓居民在此定居,逐渐成村,村以姓命名为李庄,后此村西南方向又建一村,称小李庄。为区别更名为大李庄。…[详细] |
张庄社区 | ~006 | 村庄 |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河患,有张姓从横船湾迁此定居,初名张家庄,后简称张庄。…[详细] |
唐村社区 | ~007 | 村庄 | 北宋时期有唐姓移此定居、成村,初称唐家,后村落扩大,改称唐村。…[详细] |
伍村社区 | ~008 | 村庄 | 初称武村,形成时间已不可考证,清代村内碑文仍称武村,后谐音称伍村。原来和前伍村一个村庄,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河患,伍村分为南、北两片,本片在北,…[详细] |
屠府坟社区 | ~009 | 村庄 | 传村北有一土冢,为战国时期魏人朱亥墓。朱亥是战国时期大梁人,以屠宰为业,曾助魏公子(信陵君)无忌“窃符救赵”,侠义为后人所道,卒后葬于此。后附近聚居成…[详细] |
横船湾社区 | ~010 | 村庄 | 传宋代,村西北有河曰“蔡河”,在村西北拐弯,《行水金鉴》称红沙湾。明代黄河多次决口,流经的蔡河在此沉积有淤泥,河身变浅。有木船在到此拐弯处被卡搁浅。河…[详细] |
马头社区 | ~011 | 村庄 | 传此处原为王庄,始建未详。据《行水金鉴》记载,明弘治二年(1489)黄河决口,洪水经此东流,形成大河,截断南北通向的大路,为通行方便,故在此设渡口,置…[详细] |
苍楼社区 | ~012 | 村庄 | 道光年间翰林仓景湉在此购地置业,在村内建楼,称为仓楼,后谐音及多年演变为“苍楼”。…[详细] |
丁庄社区 | ~013 | 村庄 | 清初,有丁姓人家来此定居,后逐渐形成村落,称丁庄。该社区为原丁庄整体搬迁后形成的新社区,故名。…[详细] |
地名由来:
明洪武八年(1375)和永乐十五年(1417)有向河南祥符移民事,当时有汪姓从山西移此定居成村,屯垦为业,称汪家屯,后简称为汪屯。
基本介绍:
开封市郊区辖乡。1961年建汪屯公社,1983年改乡。位于市区东南,面积340.5平方公里,人口1.8万。开(封)杞(县)、郑(州)杞(县)公路过境。辖李庄、苏村、伍村、唐村、张庄、马头、汪屯、横船湾、松楼、屠夫坟、高楼11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花生,是市重要蔬菜基地之一。
荣誉排行:
2023年12月,汪屯乡被河南省爱卫办确定为2023年度河南省健康乡镇。
2022年3月,汪屯乡被命名为2021年度河南省卫生乡镇。
历史沿革:
1949年析开封县四权乡汪屯、熊楼(现松楼)、横船湾和同乐乡屠府坟置汪屯乡,属郊区。
1955年并入黄龙中心乡。
1961年析开封市郊区兴隆公社西南部和范村公社东北部,置汪屯公社。
1983年改称汪屯乡,仍属郊区。
2005年划归禹王台区至今。
刘勇(1950~),汪屯乡横船湾村人。1968年入伍,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营长、坦克第三师炮兵团团长。大学学历,上校军衔。1979年在完成紧急战备任务中成绩突出,受沈阳军区炮兵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