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檀林镇 | 隶属:蕲春县 |
区划代码:421126112 | 代码前6位:421126 |
行政区域:湖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鄂J |
长途区号:0713 | 邮政编码:438000 |
辖区面积:约196.7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55万人 |
人口密度:约18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31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裴围村 | ~200 | 村庄 | 自古就有裴姓族人居住,且这里是连片大畈故名裴围。…[详细] |
曹冲村 | ~201 | 村庄 | 明代时,曹姓四位兄弟迁居此地,子孙在这大山冲里安居乐业,故名。…[详细] |
刘全村 | ~202 | 村庄 | 古代刘姓先祖迁至这里居住,原为此地高山泉水丰盈故各取一字为“刘泉”地名。1949年后属刘曹乡,原刘泉二、三小队划归曹冲,1958年划归曹冲的两个小队又…[详细] |
石牛村 | ~203 | 村庄 | 辖区内唯一的大山顶上,巨石叠长在一起,形似俯卧的牛,人称石牛,山亦称石牛山,村民皆居于山脚,村亦命名为石牛村。…[详细] |
麒麟村 | ~204 | 村庄 | 这里有座山坳叫麒麟坳,后来这一带统称为麒麟,故名。…[详细] |
肖河村 | ~205 | 村庄 | 相传明朝初期这里出了个武举人姓,人称肖元帅,后因战乱迁移外地,为纪念这位武举人,将当地大河称为肖河,以肖河为地名。…[详细] |
槐树村 | ~206 | 村庄 | 该地明清时曾属大同上乡长峪里;民国时曾属檀林河联保;1951年属檀林河乡;1956年为檀林乡向苏高级社;1959年为张塝公社槐树五大队;1961年为张…[详细] |
正冲村 | ~207 | 村庄 | 将军山有很多支脉向东延伸形成多条山冲,位于正中间的大山冲称正冲,故名。…[详细] |
桐山村 | ~208 | 村庄 | 桐山原名相山。相传明代以前将军山为将山,这里的山与将军山遥遥相对,名相山,取文武二官将,相为山名。汉字“相”与“桐”行书字体相似,久之误读为“桐”,“…[详细] |
碾下村 | ~210 | 村庄 | 该地明清时曾属大同上乡长峪里;民国时曾属张家塝陈德元联保;1951年属岩子山乡;1956年为大王山乡创新高级社;1959年为张塝公社碾下大队;1961…[详细] |
德元村 | ~211 | 村庄 | 居民多为陈姓,元末明初,陈氏家族出了一位德元(得元)公,名声远播,“德元”成为宗族分支户名,并逐渐转为塆落名及其他地名。…[详细] |
陈旺村 | ~214 | 村庄 | 该地明清时曾属大同上乡长峪里;民国时曾属檀林河联保;1951年属岩子山乡;1956年为大王山乡创新高级社;1959年为张塝公社陈旺大队;1961年为张…[详细] |
楼花村 | ~216 | 村庄 | 该地明清时曾属大同上乡长峪里;民国时曾属陈德元联保;1951年属桐山冲乡;1956年为桐山乡红旗高级社;1959年为张塝公社楼花大队;1961年为张塝…[详细] |
朱冲村 | ~223 | 村庄 | 将军山脉向东延伸形成的大山冲,是朱姓族人世居之地,故名朱冲。…[详细] |
河东村 | ~224 | 村庄 | 发源于将军山自北向南的朱冲河流经该地,位于朱冲河之东,故名。…[详细] |
檀林村 | ~225 | 镇中心区 | 古时境内大河两岸长满高大茂密的檀树,故名檀林河。村名由此移借而来。…[详细] |
横山头村 | ~226 | 村庄 | 蕲太河与朱冲河交汇处有一座山横亘耸立,与其他山脉走势不同,故名。…[详细] |
界岭村 | ~227 | 村庄 | 位于蕲春县檀林镇与安徽省太湖县弥驼镇交界的分水岭处,故称界岭。…[详细] |
田桥村 | ~229 | 村庄 | 相传古时此地与大同方桥交界处有东、西两座山嘴相对,中间隔有大河,为锁住风水,田姓族人在此建造石拱桥,因田姓专修,故名田桥。…[详细] |
青草坪村 | ~230 | 村庄 | 该地明清时曾属大同上乡高砂里;民国时曾属田家桥联保;1951年属青草坪乡;1956年为田桥乡联苏高级社;1959年为张塝公社青草坪大队;1961年为张…[详细] |
流芳村 | ~231 | 村庄 | “流芳”,原名“刘坊”,现改名流芳,意思是希望美好的东西往下传承。…[详细] |
龙井河村 | ~233 | 村庄 | 相传古时该地一口深井中有龙出没,井水四时不竭,故名。…[详细] |
东山坪村 | ~234 | 村庄 | 该地明清时曾属大同上乡高砂里;民国时曾属田家桥联保;1951年属何詹家山乡;1956年为田桥乡联苏高级社;1959年为张塝公社木魚山大队;1961年为…[详细] |
雾云山村 | ~235 | 村庄 | 该地群山连绵、山势高耸,山中常有云雾缭绕,以雾云山,故名。…[详细] |
桥上村 | ~236 | 村庄 | 因位于田桥河上段古石拱桥北侧,故名“桥上”。…[详细] |
乌沙畈村 | ~240 | 村庄 | 相传此处元代有一乌沙寺,后毁于战火,后代人们在这里开辟良田,故名乌沙畈。…[详细] |
占山村 | ~241 | 村庄 | 相传这里是占氏家族聚居地,四周群山环绕,山林田地亦为占姓族人所有,故名占家山,后称占山,并以为村名。…[详细] |
将军山村 | ~242 | 村庄 | 将军山村:2024年1月成立,由原将军、响水等2村合并而来。面积8.0911平方公里,384户,1325人。…[详细] |
大王村 | ~243 | 村庄 | 大王村:2024年1月成立,由原大王山、上河等2村合并而来。面积8.5551平方公里,479户,1925人。…[详细] |
细舟河村 | ~244 | 村庄 | 细舟河村:2024年1月成立,由原细舟、陈英等2村合并而来。面积6.8071平方公里,629户,2499人。…[详细] |
白洋沟村 | ~245 | 村庄 | 白洋沟村:2024年1月成立,由原白洋沟、朝阳洞等2村合并而来。面积9.945平方公里,360户,1200人。…[详细] |
地名由来:
因境内有檀林河得名,河两岸自古盛产檀木,有"檀木成林"之说,河因此称檀林河。
基本介绍:
我们檀林地处蕲春东北部山区,是鄂皖两省蕲英太宿四县的结合部,大别山区的重要交通口。全镇下辖42个行政村,324个村民小 组,11000户,5.4万人,版图面积196.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3万亩,水域1.2万亩,境内交通发达,蕲太公路、腹地公路与京九大动脉和长江黄金水道相贯通,联结皖西、鄂东,沟通(长)江淮(河)流域文化,底蕴丰富。是1998年湖北省定的二十五个重点口子镇,也是湖北省财政厅对口扶持的重点试点窗口镇。
几年来,檀林人民发扬老区精神,扬区位优势,做边贸文章,使全镇的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更新和改造。先后拉开了镇区两纵四横的发展框架,加快了镇区中心商贸街,德元加工业小区
历史沿革:
明代,檀林镇境域属蕲州大同上乡长裕里、高砂里。
民国元年(1912年),设蕲春县后属大同区操畈乡、檀林河乡。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属张榜区。
1950年2月,属增设的檀何区。
1951年,划归何家铺区和檀林河区。
1958年8月,属东方红公社和田桥公社。
1961年10月,划归张榜区。
1974年2月,撤销张榜区,境内成立田桥、檀林公社。
1984年2月,撤社设乡,属大同区。
1987年9月,撤大同区,
泗流山薏苡仁是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檀林镇泗流山村的特产。泗流山村地域独特,生产的薏苡仁品质极佳。泗流山薏苡仁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泗流山薏苡仁是黄冈市蕲春县特色农产品,也是食、药兼用的滋补食品、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
联系我们: QQ:264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