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湖北省 > 黄冈市 > 蕲春县 > 檀林镇

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檀林镇

[移动版]
地名:檀林镇隶属蕲春县
区划代码:421126112代码前6位:421126
行政区域:湖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行政级别:镇车牌代码:鄂J
长途区号:0713 邮政编码:438000
辖区面积:约196.7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5.4万人
人口密度:约275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42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裴围村~200村庄
自古就有裴姓族人居住,且这里是连片大畈故名裴围。该地明清时曾属大同上乡长峪里;民国时曾属檀林河联保;1951年属蟹子地乡;1956年为檀林乡向苏高级社…[详细]
曹冲村~201村庄
明代时,曹姓四位兄弟迁居此地,子孙在这大山冲里安居乐业,故名。该地明清时曾属大同上乡长峪里;民国时曾属陈德元联保;1951年属刘曹乡;1956年为大王…[详细]
刘全村~202村庄
古代刘姓先祖迁至这里居住,原为此地高山泉水丰盈故各取一字为“刘泉”地名。1949年后属刘曹乡,原刘泉二、三小队划归曹冲,1958年划归曹冲的两个小队又…[详细]
石牛村~203村庄
辖区内唯一的大山顶上,巨石叠长在一起,形似俯卧的牛,人称石牛,山亦称石牛山,村民皆居于山脚,村亦命名为石牛村。该地明清时曾属大同上乡长峪里;民国时曾属…[详细]
麒麟村~204村庄
这里有座山坳叫麒麟坳,后来这一带统称为麒麟,故名。该地明清时曾属大同上乡长峪里;民国时曾属檀林河联保;1951年属岩子山乡;1956年为岩子山乡创新高…[详细]
肖河村~205村庄
相传明朝初期这里出了个武举人姓,人称肖元帅,后因战乱迁移外地,为纪念这位武举人,将当地大河称为肖河,以肖河为地名。该地明清时曾属大同上乡高砂里;民国时…[详细]
槐树村~206村庄
该地明清时曾属大同上乡长峪里;民国时曾属檀林河联保;1951年属檀林河乡;1956年为檀林乡向苏高级社;1959年为张塝公社槐树五大队;1961年为张…[详细]
正冲村~207村庄
将军山有很多支脉向东延伸形成多条山冲,位于正中间的大山冲称正冲,故名。该地明清时曾属大同上乡长峪里;民国时曾属陈德元联保;1951年属桐山冲乡;195…[详细]
桐山村~208村庄
桐山原名相山。相传明代以前将军山为将山,这里的山与将军山遥遥相对,名相山,取文武二官将,相为山名。汉字“相”与“桐”行书字体相似,久之误读为“桐”,“…[详细]
陈英村~209村庄
清代,相传陈姓十一世祖(小名叫英),从江西出生后随父母搬到蕲州,成年后陈英又搬到檀林居住,后人以先祖名字命名地名。该地明清时曾属大同上乡长峪里;民国时…[详细]
碾下村~210村庄
该地明清时曾属大同上乡长峪里;民国时曾属张家塝陈德元联保;1951年属岩子山乡;1956年为大王山乡创新高级社;1959年为张塝公社碾下大队;1961…[详细]
德元村~211村庄
居民多为陈姓,元末明初,陈氏家族出了一位德元(得元)公,名声远播,“德元”成为宗族分支户名,并逐渐转为塆落名及其他地名。该地明清时曾属大同上乡长峪里;…[详细]
独山村~212村庄
此处一座山高于周围群山,故称为独山,也称独山寨。山前一低凹处像港湾,人们把山和港合称“独山港”,突出了本村的地理特点,故名。该地明清时曾属大同上乡长峪…[详细]
上河村~213村庄
该处是发源于大王山河流的上游,故称上河,故名。该地明清时曾属大同上乡长峪里;民国时曾属檀林河联保;1951年属岩子山乡;1956年为大王乡创新高级社;…[详细]
陈旺村~214村庄
该地明清时曾属大同上乡长峪里;民国时曾属檀林河联保;1951年属岩子山乡;1956年为大王山乡创新高级社;1959年为张塝公社陈旺大队;1961年为张…[详细]
西冲村~215村庄
将军山众多山脉向东延伸,形成几条大山冲,这里是山冲中最西边的一条,故名西冲。该地明清时曾属大同上乡长峪里;民国时曾属檀林河联保;1951年属桐山冲乡;…[详细]
楼花村~216村庄
该地明清时曾属大同上乡长峪里;民国时曾属陈德元联保;1951年属桐山冲乡;1956年为桐山乡红旗高级社;1959年为张塝公社楼花大队;1961年为张塝…[详细]
细舟村~217村庄
相传很久以前,这里河两岸长有很多细竹,人们称河为细竹河,口口相传久之改竹为舟,称为细舟河,村名由河名移借而来。该地明清时曾属大同上乡高砂里;民国时曾属…[详细]
大王山村~218村庄
相传古时这里山高林密,山上有一寨,四门由山寨大王把守,山寨安然无恙,故名。该地明清时曾属大同上乡长峪里;民国时曾属檀林河联保;1951年属岩子山乡;1…[详细]
响水村~219村庄
未修公路时这里的一条河,流经一大岩石处,落入十多米深的河底,落差大,水撞击河床的响声很大,称为响水岩;久之人们为称呼方便,省去“岩”字,称响水,村亦由…[详细]
枕头村~220村庄
该地境内最高的一座山远望形如枕头,故名。该地明清时曾属大同上乡长峪里;民国时曾属檀林河联保;1951年属岩子山乡;1956年为大王山乡创新高级社;19…[详细]
将军村~221村庄
相传元末起义军朱元璋派大将胡大海在此筑寨驻守,胡的母亲亦在此山病故,并在此地埋葬。后人为纪念胡大海英勇善战,将此山命名为将军山,山下村落亦由此,得名。…[详细]
河西村~222村庄
发源于将军山自北向南的朱冲河流经该地,位于朱冲河之西,故名。该地明清时曾属大同上乡长峪里;民国时曾属檀林河联保;1951年属朱冲乡;1956年为檀林乡…[详细]
朱冲村~223村庄
将军山脉向东延伸形成的大山冲,是朱姓族人世居之地,故名朱冲。该地明清时曾属大同上乡长峪里;民国时曾属檀林河联保;1951年属朱冲乡;1956年为朱冲乡…[详细]
河东村~224村庄
发源于将军山自北向南的朱冲河流经该地,位于朱冲河之东,故名。该地明清时曾属大同上乡长峪里;民国时曾属檀林河联保;1951年属朱冲乡;1956年为檀林乡…[详细]
檀林村~225镇中心区
古时境内大河两岸长满高大茂密的檀树,故名檀林河。村名由此移借而来。该地明清时曾属大同上乡长峪里;民国时曾属檀林河联保;1951年属檀林乡;1956年为…[详细]
横山头村~226村庄
蕲太河与朱冲河交汇处有一座山横亘耸立,与其他山脉走势不同,故名。该地明清时曾属大同上乡长峪里;民国时曾属檀林河联保;1951年属檀林河乡;1956年为…[详细]
界岭村~227村庄
位于蕲春县檀林镇与安徽省太湖县弥驼镇交界的分水岭处,故称界岭。该地明清时曾属大同上乡长峪里;民国时曾属陈德元联保;1951年属檀林河区界岭乡;1956…[详细]
雷冲村~228村庄
这里位于将军山之东,山冲又多又长,相传很早以前,一位雷姓大户从这里路过,见此处土地肥沃,山高林密,便在此安家落户,故名。该地明清时曾属大同上乡长峪里;…[详细]
田桥村~229村庄
相传古时此地与大同方桥交界处有东、西两座山嘴相对,中间隔有大河,为锁住风水,田姓族人在此建造石拱桥,因田姓专修,故名田桥。该地明清时曾属大同上乡高砂里…[详细]
青草坪村~230村庄
该地明清时曾属大同上乡高砂里;民国时曾属田家桥联保;1951年属青草坪乡;1956年为田桥乡联苏高级社;1959年为张塝公社青草坪大队;1961年为张…[详细]
流芳村~231村庄
“流芳”,原名“刘坊”,现改名流芳,意思是希望美好的东西往下传承。该地明清时曾属大同上乡高砂里;民国时曾属田家桥联保;1951年属田桥乡;1956年为…[详细]
白羊村~232村庄
辖区内有全长3.5千米东西向的大山沟,两条山冲河流汇集白羊河并贯穿全境,山林茂密多有野生白山羊出没,故名白羊沟,第一次地名普查时更名为白洋沟。该地明清…[详细]
龙井河村~233村庄
相传古时该地一口深井中有龙出没,井水四时不竭,故名。该地明清时曾属大同上乡高砂里;民国时曾属田家桥联保;1951年属龙井河乡;1956年为田桥乡联苏高…[详细]
东山坪村~234村庄
该地明清时曾属大同上乡高砂里;民国时曾属田家桥联保;1951年属何詹家山乡;1956年为田桥乡联苏高级社;1959年为张塝公社木魚山大队;1961年为…[详细]
雾云山村~235村庄
该地群山连绵、山势高耸,山中常有云雾缭绕,以雾云山,故名。该地明清时曾属大同上乡高砂里;民国时曾属张家塝田家桥联保;1951年属田家桥乡;1956年为…[详细]
桥上村~236村庄
因位于田桥河上段古石拱桥北侧,故名“桥上”。该地明清时曾属大同上乡高砂里;民国时曾属田家桥联保;1951年属田桥乡;1956年为田桥乡联苏高级社;19…[详细]
牛冲村~237村庄
也称牛头冲。相传元末起义将领胡大海曾在此地为富人放牛,因饥饿难耐而偷杀了一头牛与众人食用,将牛头放在山沟里,他还让人在沟底作虎啸,主人以为牛被虎所食,…[详细]
朝阳洞村~238村庄
相传古代这里山高林密,多为逃难人家居住之所。1949年后这里大力发展茶叶,又名茶叶洞,后来又改为朝阳洞。该地明清时曾属大同上乡高砂里;民国时曾属田家桥…[详细]
泗流山村~239村庄
该地有山,曾名查家山,位于蕲、太、英两省三县交界处,水分别流向蕲春、英山、安徽太湖等地,古名泗流山,现名四流山。该地明清时曾属大同上乡高砂里;民国时曾…[详细]
乌沙畈村~240村庄
相传此处元代有一乌沙寺,后毁于战火,后代人们在这里开辟良田,故名乌沙畈。该地明清时曾属大同上乡高砂里;民国时曾属田家桥联保;1951年属青草坪乡;19…[详细]
占山村~241村庄
相传这里是占氏家族聚居地,四周群山环绕,山林田地亦为占姓族人所有,故名占家山,后称占山,并以为村名。该地明清时曾属大同上乡高砂里;民国时曾属田家桥联保…[详细]

地名由来:

因境内有檀林河得名,河两岸自古盛产檀木,有"檀木成林"之说,河因此称檀林河。

基本介绍:

我们檀林地处蕲春东北部山区,是鄂皖两省蕲英太宿四县的结合部,大别山区的重要交通口。全镇下辖42个行政村,324个村民小 组,11000户,5.4万人,版图面积196.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3万亩,水域1.2万亩,境内交通发达,蕲太公路、腹地公路与京九大动脉和长江黄金水道相贯通,联结皖西、鄂东,沟通(长)江淮(河)流域文化,底蕴丰富。是1998年湖北省定的二十五个重点口子镇,也是湖北省财政厅对口扶持的重点试点窗口镇。

几年来,檀林人民发扬老区精神,扬区位优势,做边贸文章,使全镇的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更新和改造。先后拉开了镇区两纵四横的发展框架,加快了镇区中心商贸街,德元加工业小区

+查看详细檀林镇概况>>

历史沿革:

明代,檀林镇境域属蕲州大同上乡长裕里、高砂里。

民国元年(1912年),设蕲春县后属大同区操畈乡、檀林河乡。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属张榜区。

1950年2月,属增设的檀何区。

1951年,划归何家铺区和檀林河区。

1958年8月,属东方红公社和田桥公社。

1961年10月,划归张榜区。

1974年2月,撤销张榜区,境内成立田桥、檀林公社。

1984年2月,撤社设乡,属大同区。

1987年9月,撤大同区,

+查看详细檀林镇历史沿革>>

泗流山薏苡仁

泗流山薏苡仁是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檀林镇泗流山村的特产。泗流山村地域独特,生产的薏苡仁品质极佳。泗流山薏苡仁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泗流山薏苡仁是黄冈市蕲春县特色农产品,也是食、药兼用的滋补食品、


以下地名与檀林镇面积相当:



檀林镇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