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瓦场坝村 | 隶属:白果乡 |
区划代码:422801206204 | 代码前6位:422801 |
行政区域:湖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村 | 车牌代码:鄂Q |
长途区号:0718 | 邮政编码:445000 |
城乡分类:乡中心区 | 分类代码:210 |
荣誉排行:
2022年3月,湖北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命名瓦场坝村为2022年度湖北省生态村。
2018年1月,湖北省环境保护委员会授予瓦场坝村2017年度湖北省省级生态村称号。
基本介绍:
瓦场坝村位于白果乡西南部,东邻肖家坪村,西连龙潭坝村,南接芭蕉乡,北接白果集镇。村委会驻地距白果坝集镇五公里,平均海拔850米,现辖六个地名小组,25个中心片区,共计725户,2718人,为汉族、土家族杂居地。国土总面积26.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71亩,其中水田1031亩,林地面积24900亩。
民国时期,瓦场坝为第十二保,属金华乡管辖。1949年11月解放后瓦场坝改为村,归芭蕉区管辖。至1953年上半年白果建区,下半年瓦场坝更名为瓦场坝乡,第一任乡长黄坤友。在1955年建立支部,第一任书记武登开。1966年瓦场坝改为公社,同年9月将瓦场坝公社撤销合并到白果社区。1984年7月底重建
信息来源:恩施市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历史沿革:
据可考证碑文记载,清康熙年间(1662-1722)现瓦场坝村冯家台片区即有邓氏先祖来此居住,后雍正年间(1723-1735)陆续有陈、杨、易、宾、刘等姓迁居于此;清晚期属施南府恩施县西乡市郭里二甲。
民国初袭时里甲制,民国十六年(1927)属恩施县第三区,为金华联保二保;民国二十五年(1936)属恩施县第三南乡区(芭蕉),为金华乡二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裁区建乡,属金华乡,为二保。
1950年属
周边相关:
瓦场坝村附近有恩施大峡谷、恩施土家女儿城、板桥鹿院坪、恩施土司城、梭布垭石林、枫香坡侗族风情寨等旅游景点,有板桥党参、恩施玉露、恩施青钱柳、恩施马铃薯、恩施紫油厚朴、恩施黑猪肉等特产,有撒尔嗬、恩施傩戏、恩施板凳龙、太阳河民歌、恩施玉露制作技艺、恩施灯戏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