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鸭松溪村 | 隶属:屯堡乡 |
区划代码:422801205208 | 代码前6位:422801 |
行政区域:湖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村 | 车牌代码:鄂Q |
长途区号:0718 | 邮政编码:445000 |
城乡分类:村庄 | 分类代码:220 |
地名由来:
因境内原有一条小溪像鸭子的形状顺着松树生长的方向由南向北流入清江河,故名鸭松溪。
荣誉排行:
2013年7月,湖北省环境保护厅命名鸭松溪村为2012年度湖北省省级生态村。
基本介绍:
屯堡乡鸭松溪村是屯堡乡的东大门,是黄鹤楼生态走廊第一站,东与小渡船连界,西与黄草坡接界,南与望成坡林场接壤,北与龙凤坝毗邻。全村共有五个村民小组(分别是:田坝组、三根树组、书卷门组、林家湾组、茶落坝组),人口1490人,户数415户,国土面积9.9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46亩。党员32名,村干部4名,其中集体干部3人。鸭松溪村环境优美,湖光山色,距州城仅18分钟车程,区位优势特别突出。
由于大龙潭电站的修建,加之电站功能的改变(发电变为饮水),导致了鸭松溪村山多田地少、党员人数多年轻的少、水资源多利用价值少、村内矛盾多解决办法少的五多五少的村情村貌。发展与保护的矛盾,严重制约着农民增收的
信息来源:恩施市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历史沿革:
明洪武年间(1368-1396),传说此地有罗、肖、李、陈、向、陶六大家族在此居住。
罗氏先祖因战乱由江西豫章迁徙行进到此便停下来,在此安居乐业,繁衍生息。
明属湖广都司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清晚期属湖北省施南府恩施县都亭里三甲。
民国初袭里甲制,民国十六年(1927)属施南府恩施县第三区屯堡联堡第一保;民国二十五年(1936)属第四西乡区(屯堡)屯堡乡第一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撤区建乡,属屯堡镇
周边相关:
鸭松溪村附近有恩施大峡谷、恩施土家女儿城、板桥鹿院坪、恩施土司城、梭布垭石林、枫香坡侗族风情寨等旅游景点,有板桥党参、恩施玉露、恩施青钱柳、恩施马铃薯、恩施紫油厚朴、恩施黑猪肉等特产,有撒尔嗬、恩施傩戏、恩施板凳龙、太阳河民歌、恩施玉露制作技艺、恩施灯戏等民俗文化。
区划:湖北省·恩施州·恩施市·屯堡乡·鸭松溪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