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汉川市 > 刘家隔镇

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刘家隔镇

[移动版]
地名:刘家隔镇隶属汉川市
区划代码:420984111代码前6位:420984
行政区域:湖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行政级别:镇车牌代码:鄂K
长途区号:0712 邮政编码:432000
辖区面积:约121.8平方公里人口数量:4.62万人
人口密度:379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16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大兴村~212村庄
清末和民国属刘隔区,解放后属城北区刘隔乡。1954年属第九区,1956年为大兴社,1958年为高阁公社大兴大队,1967年改名赤卫大队,1968年复名…[详细]
杨湾村~215村庄
该地处于郭家淌以北(湖),故名为阳湾(水之北为阳),后演变为杨湾。…[详细]
塘咀村~221村庄
该地处于冲担沟河边,周围被水塘三面包围,故名为塘咀。…[详细]
杨水湖村~227村庄
其地原为杨陂岗之水域,为汈汊湖的一部分,因其位于杨水湖中高出湖面的岗地,故以杨水湖命名村委会名称。…[详细]
逼驾台村~240主城区
逼驾台村位于汉川市刘家隔镇,幅员面积4.36平方公里,共2285户4956人。村级产业以工业、水稻虾蟹种养殖及苗圃花卉为主,集体经济年收入7万元。作为…[详细]
同乐村~241主城区
以其驻地命名。该地正对刘家隔镇老正街南大码头,名当码头,又称码头,故而得名码头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府三村~242村庄
清属大赤乡,清末和民国属刘隔区,解放初属城北区刘隔乡。1954年属第九区,1956年为晨光六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府河大队,1966年改为红卫大…[详细]
同洲村~243村庄
清属大赤乡,清末和民国属刘隔区,解放初属城北区刘隔乡。1954年属第九区,1956年属刘隔区,1958年为刘隔公社刘隔大队,1963年由本地涂坛、西大…[详细]
天龙潭村~244村庄
清属大赤乡,清末和民国属刘隔区。1949年解放初属中龙乡,1954年属第九区刘隔乡,1956年为建新二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改为大队,1964年更…[详细]
青鱼咀村~245村庄
清属大赤乡,清末和民国属刘隔区,解放后为上龙乡青鱼咀,1954年属第九区,1956年为建新一社,1958年为建新一大队,1961年分为建新一、四、五三…[详细]
城隍台村~246城乡结合区
五代周世宗显德五年(公元958年),汉川县治移徙于此,清末和民国属刘隔区,解放初属城北区刘隔乡。1954年属第九区,1956年为晨光一社,1958年与…[详细]
新湖村~247村庄
新湖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五丰村~248村庄
五丰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三龙村~249村庄
清属大赤乡,清末和民国属刘隔区,解放初属下龙乡。1954年属第九区刘隔乡,1956年为同心二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改为大队,1964年更名么屋大队…[详细]
合心村~250村庄
清属大赤乡,清末和民国属刘隔区,解放初属城北区刘隔乡。1954年属第九区,1956年为晨光九社,1958年与皮条嘴合并为贺家大队,1966年为东风大队…[详细]
马家村~251村庄
于1975年夏季由上房村各自然村居民点的居民搬到此处的,1975年为长安大队,属杨水湖公社,1984年撤社建乡时属杨水湖乡,2001年杨水湖乡并入刘家…[详细]

地名由来:

据明代礼部尚书黎淳记,为宋之军事刘谊在此隔岸种荻,故称刘家隔。

基本介绍:

汉川市刘家隔镇地处江汉平原腹地,位于汉川市东北边陲,毗邻古泽云梦,处国际大都市武汉市第一经济国辐射圈。刘家隔镇境内河湖众多,水资源丰富,历来被誉为“鱼米之乡”。在交通方面,刘家隔镇114平方公里的辖区内,川刘公路、虾三公路纵横交错,兰杭高速公路上汉川的门户,汉北河在境内横贯东西,刘家隔镇水陆连网,交通发达。

刘家隔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降雨量1500mm,霜降期110天,湿度70%,土壤成分中性偏酸。盛产粮食、莲藕、棉花、荸荠、西瓜等农产品。家鱼、鳝鱼、鳜鱼、甲鱼、毛蟹等特种水产养殖已初具规模。庆华藕业、大地缘藕业、竹园米业等一批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已成为刘家隔镇主要的工业经济支

+查看详细刘家隔镇概况>>

历史沿革:

五代周世宗显德五年(前958)汊川县迁于此,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迁于长城(今城关),汉川县治设于此达400余年。

古代曾称金鼓城、大赤、郧城、义川、汊川、城隍台、鼓楼台等。

刘家隔起始居民不过数十家,由于古有襄水、郢水、涢水、汉水、臼水五派合流为一区,使之发展较快,至明宣德正统时期成为一定规模的大镇。

至明崇祯时期,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率军两次攻陷刘家隔,使此编民七里,拥有居民2.7万人的古城被焚

+查看详细刘家隔镇历史沿革>>


以下地名与刘家隔镇面积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