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三里畈镇 | 隶属:罗田县 |
区划代码:421123106 | 代码前6位:421123 |
行政区域:湖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鄂J |
长途区号:0713 | 邮政编码:438000 |
辖区面积:约203.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6.4万人 |
人口密度:314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个社区、44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康庄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康庄”指道路名称,即康庄大道。2007年5月成立至今。…[详细] |
文圣社区 | ~002 | 镇中心区 | 2013年7月成立至今。…[详细] |
六家坳村 | ~200 | 村庄 | 明、清时属平湖乡;民国二十八年(1939)属第三区宜尤东联保;1949年属罗田县平湖区宜林庵乡;1952年属第六区宜林庵乡;1955年属平湖区宜林庵乡…[详细] |
长源冲村 | ~201 | 村庄 | 以地貌地形命名。此地靠近石源河,从李莽岩流下的溪水沿途汇入,源流长远,故而得名。…[详细] |
牌石坳村 | ~202 | 村庄 | 以地形地貌命名。相传此山凹中昔有如簰巨石,故而得名。后因巨石被毁,簰石坳便易名牌石坳。…[详细] |
云架山村 | ~203 | 村庄 | 以地形命名。因此处山峰,云朵高架,故而得名。…[详细] |
车潭畈村 | ~204 | 村庄 | 以农具、水体和地形综合命名。主要居民区面临平湖河,河中有深潭,村民用水车从潭中取水,用来灌溉田地,由此衍生成为地名。…[详细] |
宜林村 | ~205 | 村庄 | 宜林原为宜林庵,明清时期,此地有一座尼姑庵,香火旺盛,远近闻名。清代末年因兵灾被毁,故而得名。…[详细] |
叶家湾村 | ~206 | 镇中心区 | 原为聂家湾,因“聂”与“叶”的发音相同,当地人就将“聂”误写成“叶”,“叶家湾”是“聂家湾”的误写。…[详细] |
尤河村 | ~207 | 镇乡结合区 | 是平湖河与罗田河的交汇处。其名来历说法有二:一是叫“游河”,意思是河道不固定,因洪水经常改道,处在游走状态。二是叫“油河嘴”,因为平湖河上游盛产柿油,…[详细] |
古塘河村 | ~208 | 村庄 | 明、清时属平湖乡;民国二十八年(1939)属第三区宜尤东联保;1949年属罗田县(平湖区)尤河咀乡;1952年属第六区尤河咀乡;1955年属平湖区尤河…[详细] |
大金湾村 | ~209 | 村庄 | 明、清时属平湖乡;民国二十八年(1939)属第三区宜尤东联保;1949年属平湖区太平桥乡;1952年属第六区太平桥乡;1955年属平湖区太平桥乡;19…[详细] |
朱源洞村 | ~210 | 村庄 | 来历有二:一说宋朝时,朱姓人自江西迁居此地,经数百年繁衍生息,人口增加,于是向四周迁移,此地系成为朱姓发展之源,故而得名。一说元至正十一年(1351)…[详细] |
新铺村 | ~211 | 镇乡结合区 | 因此地昔年开设有一家店铺,且建铺的历史较短,故而得名。…[详细] |
汪家垄村 | ~212 | 村庄 | 明、清时期属黄冈县永宁乡;1949年属黄冈县第十一区三官殿乡;1952年属罗田县第七区(三里畈区)三官殿乡;1958年属五星(三里畈)人民公社三里畈镇…[详细] |
三官殿村 | ~213 | 村庄 | 因昔时此地有一座道观,供奉道教三官大帝,即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阴大帝,故而得名。…[详细] |
张家湾村 | ~214 | 镇乡结合区 | 明、清时期属黄冈县永宁乡;1949年属黄冈县第十一区温泉乡;1952年属罗田县第七区(三里畈区)温泉乡;1955年属三里畈区温泉乡;1958年属五星(…[详细] |
温泉村 | ~215 | 镇中心区 | 因此地地热资源丰富,泉水温度最高达75℃,故而得名。…[详细] |
三里畈村 | ~216 | 镇中心区 | 此时古时称三千畈,意为能产三千石粮食的田畈。后衍变为三里畈,意为三里长的田畈,故而得名。…[详细] |
太平桥村 | ~217 | 镇乡结合区 | 该居民点位于一条河道边,洪水常给居民带来灾祸。于是有人在河上捐建一座石桥,为祈求风调雨顺,天下太平,故取名太平桥,村因桥而得名。…[详细] |
父子岭村 | ~218 | 村庄 | 此地临近两座山岭一大一小,一高一矮,形同父子,故而得名。…[详细] |
马伏冲村 | ~219 | 村庄 | 因此地位于天马山脚下,天马山似马伏在地上,故而得名。…[详细] |
罗家上湾村 | ~220 | 村庄 | 明、清时期属黄冈县永宁乡;1949年属黄冈县第十一区走马岗乡;1952年属罗田县第八区(项家河)双庙乡;1955年属三里畈区双庙乡;1958年属五星(…[详细] |
走马岗村 | ~221 | 村庄 | 相传昔年此地为军营,将士常在山岗上骑马习武,后人便称此山岗为走马岗,故而得名。…[详细] |
双庙村 | ~222 | 村庄 | 此地有一条小河穿村而过,小河南北两边各有一座庙宇,相距不足五百米,故而得名。…[详细] |
新桥村 | ~223 | 村庄 | 以罗田与团风(原属黄冈县)两县交界处新建的桥梁命名。历史上两县以小河为界,没有桥梁。解放后新修公路,建起一座桥梁,此地成为交通要道,故而得名。…[详细] |
桥头湾村 | ~224 | 村庄 | 明、清时期属黄冈县永宁乡;1949年属黄冈县第十一区史家凉亭乡;1952年属罗田县第七区(三里畈区)史家凉亭乡;1955年属三里畈区史家凉亭乡;195…[详细] |
史家凉亭村 | ~225 | 村庄 | 此地原有一座史姓人共建的凉亭,故而得名。…[详细] |
乌石冲村 | ~226 | 村庄 | 因此山谷中原有一巨石,形似乌龟,故而得名。后修建乌石冲水库,乌龟石被炸毁,仍沿用旧名。…[详细] |
袁家畈村 | ~227 | 村庄 | 明、清时期属黄冈县永宁乡;民国二十八年(1939)属黄冈县第十一区;1949年属麻城县蔡店河区牌坊岗乡;1952年属胜利县张家畈区(1953年更名蔡店…[详细] |
牌坊岗村 | ~228 | 村庄 | 明、清时麻城县亭川乡;民国二十八年(1939)属麻城县蔡店河区;1949年属麻城县蔡店河区牌坊岗乡;1952年属胜利县张家畈区(1953年改称蔡店河区…[详细] |
黄冈庙村 | ~229 | 村庄 | 因此地1952年前属黄冈县,是黄冈与罗田、麻城三县交界的集镇,集镇边属黄冈县的一侧原有一座庙宇,为三县分界的标志性建筑,故而得名。…[详细] |
黄土坳村 | ~230 | 村庄 | 明、清时期属黄冈县永宁乡;民国三十八年(1949)属黄冈县第十一区;1949年属黄冈县第十一区丁家套乡;1952年属罗田县第七区(三里畈区)黄土坳乡;…[详细] |
黄泥坳村 | ~231 | 村庄 | 明、清时期属黄冈县永宁乡;民国三十八年(1949)属黄冈县第十一区;1949年属黄冈县第十一区黄冈庙乡;1952年属罗田县第七区(三里畈区)黄泥坳乡;…[详细] |
邱家河村 | ~232 | 村庄 | 明、清时期属黄冈县永宁乡;民国二十八年(1939)属黄冈县第十一区;1949年属黄冈县第十一区丁家套乡;1952年属罗田县第七区(三里畈区)丁家套乡;…[详细] |
錾字石村 | ~233 | 村庄 | 錾字石村位于中国“甜柿之乡”的湖北省罗田县三里畈镇,甜柿品质优异,味道独特,被列为全国八百多种柿子品种中的最优品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村内百年以上甜柿…[详细] |
夏家铺村 | ~234 | 村庄 | 因居民多为夏姓,聚居于昔年间开设的一间店铺边,故而得名。…[详细] |
七道河村 | ~235 | 村庄 | 因此地有一条河流,汇入四周山脉的七条溪流,故而得名。…[详细] |
毛家咀村 | ~236 | 村庄 | 明、清时期属黄冈县永宁乡;民国三十八年(1949)属黄冈县第十一区;1949年属黄冈县第十一区七道河乡;1952年属罗田县第七区(三里畈区)七道河乡;…[详细] |
赵家套村 | ~237 | 村庄 | 明、清时期属黄冈县永宁乡;1949年属黄冈县第十一区范家凉亭乡;1952年属罗田县第七区(三里畈区)朱元洞乡;1955年属三里畈区;1958年属五星(…[详细] |
范家凉亭村 | ~238 | 村庄 | 因此居民点处,有一座昔年范姓人捐建的凉亭,故而得名。…[详细] |
新冲村 | ~239 | 村庄 | 因此处河中有一深水潭,人称龙潭,故而得名。1966年“文化大革命”运动中,因龙子带有封建传奇色彩,故改名为新冲。…[详细] |
尹家湾村 | ~240 | 村庄 | 明、清时期属黄冈县永宁乡;民国三十八年(1949)属黄冈县第十一区;1949年属黄冈县第十一区七道河乡;1952年属罗田县第七区(三里畈区)七道河乡;…[详细] |
黄泥塝村 | ~241 | 村庄 | 明、清时期属黄冈县永宁乡;民国三十八年(1949)属黄冈县第十一区;1949年属黄冈县第十一区七道河乡;1952年属罗田县第七区(三里畈区)七道河乡;…[详细] |
江家边村 | ~242 | 村庄 | 明、清时期属黄冈县永宁乡;民国二十八年(1939)属黄冈县第十一区;1949年属黄冈县第十一区丁家套乡;1952年属罗田县第七区(三里畈区)黄土坳乡;…[详细] |
童家边生活区 | ~500 | 村庄 | 童家边生活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地名由来:
因镇人民政府驻地沿河田畈长3华里得名。
荣誉排行:
2023年8月,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发布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名单,三里畈镇(黑山羊)榜上有名。
2014年7月,三里畈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2013年7月,湖北省环境保护厅命名三里畈镇为2012年度湖北省省级生态乡镇。
2011年12月,三里畈镇上榜第三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
基本介绍:
罗田县三里畈镇位于鄂东大别山南麓,座落在巴水上游河畔,地处东经 115 ° 16 ′,北纬 30 ° 50 ′,是 1999 年“全国科技下乡”举办地。全镇版图面积 203.5 平方公里,下辖 43 个行政村,总人口 6.4 万 ,扼进出大别山的咽喉要道,是连接鄂豫皖的交通枢纽,即将动工修建的合武高速公路 穿境而过。 1995 年被确定为湖北省 56 个综合改革试点镇之一, 1998 年底被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全国现代化农村扶贫开发示范区, 2002 年被湖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文明镇。镇区常住人口 2.5 万 ,省市县企业 6 家,镇办企业 78 家,私营企业 38 家,个体工商 户 850 家
历史沿革:
三里畈镇境域建置于清道光年间,属黄冈县和麻城县。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为鄂东行署驻地。
1955年,成立三里畈区公所。
1975年,分为七道河、三里畈两个人民公社。
1982年,改为区公所。
1987年,又分为三里畈镇,七道河乡。
2001年,并七道河乡为三里畈镇。
“蚕吐丝、蜂酿蜜、树结油、山产栗”,这是鄂东大别山区罗田人民引以自豪的特产,得以致富的骄傲。 本县板栗在春秋、战国以前即开始有人工种植。品种多,色味独特,产地分布于全县各地,但其产品对外销售均冠以“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