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斯家场镇 | 隶属:松滋市 |
区划代码:421087107 | 代码前6位:421087 |
行政区域:湖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鄂D |
长途区号:0716 | 邮政编码:434000 |
辖区面积:约95.1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2.95万人 |
人口密度:31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3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宝竹桥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1953年成立九区街政府,1954年为九区镇政府,1966年为刘家场街道办事处;1960年为园艺大队三小队;2003年3月3个居委会合并为柳林河社区,…[详细] |
旗林村 | ~200 | 村庄 | 1950年后属麒麟初级公社;1958年属斯家场人民公社麒麟大队;1961年属王家桥区斯家场公社;1975年属斯家场公社;1984年属斯家场区赶子幽乡旗…[详细] |
舞龙山村 | ~201 | 村庄 | 1950年后属巨人岭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斯家场人民公社,设立高兴大队;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王家桥区斯家场公社;1975年1月撤区并…[详细] |
万年桥村 | ~202 | 镇乡结合区 | 1950年后属斯家场乡;1958属东风大队;1961年,属斯家场公社;1975年属斯家场公社;1984年更名万年桥村属赶子幽乡;1987年属斯家场镇;…[详细] |
鞍子岭村 | ~203 | 村庄 | 1950年后属双裕公社;1958年属永兴大队;1961年属王家桥区斯家场公社;1975属斯家场公社;1984年更名为鞍子岭村属斯家场区赶子幽乡;198…[详细] |
鸡笼观村 | ~204 | 村庄 | 1950年后属斯家场区;1958年属龙凤大队;1961年属赶子幽公社;1975年属斯家场公社;1984年更名鸡笼观村,属赶子幽乡;1987年区、乡体制…[详细] |
赶子幽村 | ~205 | 村庄 | 1950年后属赶子幽大队;1958年属光明大队;1961年,属赶子幽公社;1975年属斯家场公社;1984年更名赶子幽村属赶子幽乡;1987年属斯家场…[详细] |
小堰当村 | ~206 | 村庄 | 小堰当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杨家溶村 | ~207 | 镇乡结合区 | 1950年后属肖家坪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肖家坪人民公社,设立民主大队;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刘家场区肖家坪公社;1975年1月撤区并…[详细] |
文家河村 | ~208 | 村庄 | 文家河村民委员会,1950年后属全新大队;1958年属双泉大队;1961年属刘家场区双合公社;1975年属斯家场公社;1984年更名文家河村,属杨家溶…[详细] |
白鹤山村 | ~209 | 村庄 | 1950年后,属肖家坪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钢铁人民公社,设立四盟、同心、松竹三个大队;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刘家场区肖家坪公社;19…[详细] |
姜家岭村 | ~210 | 村庄 | 1950年后属太平乡;1958年属双林大队;1961年属街河市区黄岭公社;1975年属街河市公社;1984年更名姜家岭村属斯家场区黄岭乡;1987年属…[详细] |
黄家岭村 | ~211 | 村庄 | 黄家岭村民委员会,1950年后,属大平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松南人民公社,设立青林大队;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街河市区双竹公社;197…[详细] |
青竹湾村 | ~212 | 村庄 | 青竹湾村民委员会,1950年后属梅棚乡;1958年属新河大队;1961年属街河市区双竹公社;1975年属黄岭公社;1984年更名青竹湾村属斯家场镇至今…[详细] |
地名由来:
此地以前为市集且斯姓人家较多。
荣誉排行:
2019年12月,斯家场镇被命名为2019年度湖北省省级生态乡镇。
基本介绍:
-市镇因烧制陶器“窑林”旧称演绎而名,于明代末年建制,是松滋最早的建制镇。地处湘鄂边界,枕武陵余脉,连两省三县,物华天宝,山川锦绣,是湖北荆州的南大门,版图面积126.3平方公里,4.7万人口,5.1万亩耕地。是荆楚大地上的“粮食大镇、经济强镇、边贸重镇”。
悠久的人文历史。中国古人类文明的遗址--桂花树遗址与-市隔河相望,全国唯一佛道合一的宗教圣地--台山古刹香火千年不绝。
丰富的农业资源。全镇形成了以优质稻、优质油、优质水果、优质三元杂交猪和家禽为主体的五大支柱产业。年产各类优质稻35000吨,“双低”油菜籽4000吨,柑桔、橙、柚等优质水果9779吨,生猪养殖量10万头,家禽
历史沿革:
相传很早以前,此地由刘、斯二姓经营栈房、茶馆、饭馆、杂货等店铺,人称“斯刘二场”。
后因刘姓衰败,斯姓生意兴隆,故改为斯家场。
三国时,蜀国名将关云长在此操练兵马,留“系马山”、“马鞍石”等多处古迹。
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年——1874年),斯家场有塘兵驻守(参见《松滋县志》同治本)。
清著名诗人谢元淮在诗中曰:“斯家场下水东流,一带平原景最幽。
路让车驮轻避重,进山先进土门头。
”宣统年间(公元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