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干驿镇 | 隶属:天门市 |
区划代码:429006112 | 代码前6位:429006 |
行政区域:湖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鄂R |
长途区号:0728 | 邮政编码:431700 |
辖区面积:约00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6.2万人 |
下辖地区:2个社区、21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古晴滩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古代,这里是云梦泽中一环水滩涂,晴朗天气常有渔民在此晒网、做饭、修理渔具船只,故名晴滩。为与后来的地名相区别,后人加了一“古”字,成为“古晴滩”。…[详细] |
文昌阁社区 | ~002 | 镇中心区 | 明万历年间,周天官在故居旁建一“澄江阁”,后改称朝阳楼,清代改为文昌阁,成为干驿文人祭祀孔夫子的文庙,清末在此建官办学校(建国后,因年久失修,于195…[详细] |
八团村 | ~201 | 镇中心区 | 1984年,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自治组织时,依所处八团垸命名。…[详细] |
汪河村 | ~202 | 镇中心区 | 汪河原系汪家河的简称,既指河道,亦指住在河道边的汪姓湾村。…[详细] |
油榨村 | ~203 | 镇中心区 | 油榨街是一条以生产、销售食油为主的短小街道。…[详细] |
月池村 | ~204 | 镇中心区 | 明代,属钗子垸范围。清末,属白北里钗子团。民国初,属干驿地区钗子团。民国时,花园西部与胡家月池属55保,花园东部与杨家湾属56保。抗战时,属河南乡。抗…[详细] |
小河村 | ~205 | 镇乡结合区 | “小河”指古代流经华严湖、松石湖于此处汇入牛蹄支河的河道,因小于牛蹄支河而得名(后经疏浚改造,又名新河、运河,建国初的新河乡、运河乡即以此命名。197…[详细] |
晴滩村 | ~206 | 镇中心区 | 古代,这里为一环水滩地。常有渔民于晴天在此晒网、做饭,故称晴滩。村为干驿镇城中村,1982年地名普查时,依干驿镇古地名“晴滩”定名。…[详细] |
夹洲村 | ~207 | 村庄 | 夹洲是本地最早形成村落的地方,建国初的夹洲乡设于此,故依此取名。…[详细] |
周口村 | ~208 | 村庄 | 明代时,此处为湖泛,属官城村所辖。清朝属白南里。清末明初属沉湖团。民国时期属和平乡,抗战胜利后属干一乡第十一保。1949年后,属蒋周乡周口村。1952…[详细] |
鲍夹潭村 | ~213 | 镇乡结合区 | 鲍夹潭村:2018年8月成立,由原鲍夹、刘潭等2村合并而来。…[详细] |
陈张村 | ~214 | 镇乡结合区 | 第一次地名普查时,取冠以陈姓和张姓的二大自然村的姓氏与群众自治组织名称命名。此村原名和平大队,有陈姓、张姓两个大的自然村。…[详细] |
社湖岭村 | ~218 | 村庄 | 以地形和群众自治组织名称综合命名。最大的地片处在社湖岭上,且全村均在古社湖垸内,故依此取名。明清时期官四里(仁平里)社湖团,依此取名。…[详细] |
沙嘴村 | ~229 | 村庄 | “沙咀”指松石湖边唯一具有沙质土壤的湖嘴,引申为湾村名。…[详细] |
杨巷村 | ~230 | 村庄 | 杨家巷居民点较大,且居中心地带,故依此命名。…[详细] |
蒋三台村 | ~231 | 村庄 | 蒋三台村:2018年8月成立,由原河心、蒋寨等2村合并而来。…[详细] |
团结村 | ~232 | 村庄 | 团结村:2018年8月成立,由原苏畈、刘洲等2村合并而来。…[详细] |
红庙村 | ~233 | 村庄 | 红庙村:2018年8月成立,由原杨台、卢岭等2村合并而来。…[详细] |
界牌村 | ~234 | 村庄 | 界牌村:2018年8月成立,由原禾呈、西湾等2村合并而来。…[详细] |
长湖村 | ~235 | 村庄 | 长湖村:2018年8月成立,由原朝门、古老等2村合并而来。…[详细] |
华严湖村 | ~236 | 村庄 | 华严湖村:2018年8月成立,由原朱岭、新堰等2村合并而来。…[详细] |
松石湖村 | ~237 | 村庄 | 松石湖村:2018年8月成立,由原史岭、六湾等2村合并而来。…[详细] |
中和村 | ~238 | 村庄 | 中和村:2018年8月成立,由原陈岭、九岭等2村合并而来。…[详细] |
地名由来:
古称干滩、晴滩。隋唐时期,“干滩市”已具相当规模。宋初,干滩设置建制镇,镇名为官陂。后仍称干滩。到了元代,虽无镇的建制,但民间仍沿旧习,称“干滩镇”或简称“干镇”。明成化十三年设置干滩镇巡检司、明成化十七年在古驿道上的干滩镇正式建立驿站,称“干滩驿”,又称“干镇驿”,明正德十六年“沔阳州总图”将地域标为“干镇驿”,由此引申为地名,简称“干驿”,一直沿用至今。
基本介绍:
干驿,古为晴滩,明朝时设为驿站,为干镇驿,简称干驿,沿用至今,为千年古镇,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干驿东接汉川,南滨百里沉湖,西连小板抵竟陵,北临千倾华湖,中贯牛蹄支河。地处平原,土地肥沃,沟渠纵横,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是内地著名的侨乡。现辖1个社区居委会,30个行政村,293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4万户,总人口6.2万人,耕地面积5.7万亩。
改革开放三十年,干驿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镇人民团结一致,开拓创新,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乡同步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质量大幅提升。改革开放为干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文化旅游:
周嘉漠纪念碑亭位于天门市干驿镇小河村,年代为明。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11年6月,被公布为第二批天门市文物保护单位。
东岗草堂位于天门市干驿镇沙咀村,年代为清。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11年6月,被公布为第二批天门市文物保护单位。
西神庙遗址位于天门市干驿镇新堰村,年代为新石器时代。类别为古遗址。2011年6月,被公布为第二批天门市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历史悠久的干驿镇,其地域范围,自秦代推行郡县制以来,一直属竟陵(景陵、霄城)县东乡。
在唐代,地处汉水(北派)之滨的干滩逐渐形成较大的集市。
宋初,朝廷按镇的建制,在此设置干滩镇,简称干镇,元代取消镇的建制,仍称东乡。
明代属景陵县官城村,村址设在干滩(亦称干镇)。
成化十三年(1477)设干镇巡检司。
成化十七年(1481)建干滩驿(亦名干镇驿,简称干驿)。
清沿明制,行政机构和区划没有大的调整,只是在雍正
曹云(1924—1946),又名树清,湖北天门干驿镇人。幼年丧母,15岁父亲去世后寄养伯父家,随长兄曹志坚读私塾,从事革命斗争的联络活动。1938年参加革命,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积极参加
袁纲(1911—1941),湖北天门干驿镇晴滩村人。1938年4月参加革命,1940年由干驿党组织派任华马乡乡长,1941年在干驿观音庙被日伪军捕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