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小河镇 | 隶属:宜城市 |
区划代码:420684103 | 代码前6位:420684 |
行政区域:湖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鄂F |
长途区号:0710 | 邮政编码:441000 |
辖区面积:约9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3万人 |
人口密度:约359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5个社区、28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朱市社区 | ~001 | 镇乡结合区 | 1968年5月“文化大革命”时属宜城县向阳公社;1971年变更为朱市公社;1974年撤区并社属朱市公社;1984年3月撤社形属朱市乡;1988年2月朱…[详细] |
小河社区 | ~002 | 镇中心区 | 1983年成立小河街道居民委员会,直属宜城市小河公社管理委员会领导;1984年3月撤社建乡,名称未变,属宜城县小河乡;1990年2月撤乡设镇,名称未变…[详细] |
砖庙社区 | ~003 | 镇乡结合区 | 砖庙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
明正社区 | ~004 | 村庄 | 明正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新华村 | ~200 | 镇乡结合区 | 1956年成立高级合作社时,以新中华之意,取名为新华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后新华”二字在市(县)、镇(乡、公社)、村(大队)机构改革中一直沿用。…[详细] |
梁堰村 | ~201 | 村庄 | 梁氏家族在居住地挖了一口15亩的大堰,遂得此名。以后简称梁堰,作为高级社、大队、村民委员会的名称。…[详细] |
蔚营村 | ~202 | 村庄 | 明初,蔚姓家族定居于此,历代繁衍,人口众多,加上外姓人家迁入,形成了三个居民点。在历次村级组织改革时,以蔚家营的简称“蔚营”作为名称。…[详细] |
谭湾村 | ~203 | 村庄 | 春秋战国时期,谭氏家族在此定居,开荒种地,历代繁衍形成一个大家族,后来向,郑等姓人家迁入,逐步形成村落名“谭家湾”,这里被国家列为“谭家湾遗址”。…[详细] |
郑湾村 | ~204 | 村庄 | 1996年9月,谭湾水库修建后,原襄阳县梅岗村三个生产队,南漳县五丰村的四个生产队经襄阳地区批准成立郑湾大队。…[详细] |
朱坡村 | ~205 | 村庄 | 明初朱氏家族最早在此定居。后来陈、王、张、李等姓人家迁入,逐渐形成村落。因朱氏家族人口众多,一部分朱氏家族定居另地,形成大小两个朱家坡。后以简称“朱坡…[详细] |
高湾村 | ~206 | 村庄 | 据传明朝年间,有户高姓人家,当时人丁兴旺,男丁个个身体结实、力大出众、勤劳、善良、待人厚道、乐善好施;家里田地宽阔,牛马猪羊成群,房屋成片。当时人们为…[详细] |
杨岗村 | ~207 | 村庄 | 相传清朝中期有杨姓二兄弟迁来此岗地定居,得名杨家岗;1956年农业合作社时以杨家岗的简称杨岗作为高级社名称,以后在多次机构改革时都沿用杨岗作为大队和村…[详细] |
张咀村 | ~208 | 村庄 | 据明朝初年,张姓家族选中此地三面环绕沟渠,耕作方便并定居于此,祖祖辈辈在这里耕耘农田,繁衍生息。后来何姓,张姓,李姓相继迁入逐步形成居民点,因此得名“…[详细] |
杨湖村 | ~209 | 村庄 | 据传清朝末年,此地有一杨姓,幼年出天花留下后遗症,脸上长满了窝窝点点,人称杨麻子。此人聪明能干,做生意赚了许多钱。于是,买下村里7000亩湖田,他财多…[详细] |
胡湾村 | ~210 | 村庄 | 1964年从曾庙大队分出时,以该片较出名的居民点胡家湾简称和群众自治组织名称综合命名。…[详细] |
联盟村 | ~211 | 村庄 | 1956年3月成立高级社,取工农联盟之意命名为联盟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后在历次改革时,都沿用“联盟”二字作为群众自治组织名称。…[详细] |
荣河村 | ~213 | 村庄 | 荣河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占云村 | ~214 | 村庄 | 占云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高庄村 | ~215 | 村庄 | 据传民国初年,有一高姓人家在此盖房种地,后来,丁、朱、赵、章等周围的姓氏人家迁入,定居的人家多了形成居民点。以高姓居多,故名高庄。后来高姓人从此地迁走…[详细] |
大冲村 | ~216 | 村庄 | 明朝年间,此地形成村落。位于东西走向的两边群山之间,冲中有一条小溪,溪水四季长流,南北皆为高山,因独特的地理形状被称为“大冲”。大冲村居民以曾姓,刘姓…[详细] |
石灰村 | ~217 | 村庄 | 明朝年间此地都靠蛮河东岸,有上10户人家在这定居,在一起烧砖烧瓦,当时人们称为10户窑,在50年代人们便易叫上口,都称石灰窑。…[详细] |
菜园村 | ~218 | 镇乡结合区 | 据传民国34年(1945年),此地与朱家嘴码头.集市相邻。其集市码头居民每日需要大量蔬菜供应。于是,有1个居民点弃粮种菜,解决了集市码头居民吃菜问题。…[详细] |
黄集村 | ~220 | 村庄 | 据传汉朝初年文人黄宪寻找文学家王逸,路过此地病故便葬于此地,俗名黄坟即为黄宪冢。抗战时期此地形成了集镇,百姓把这一集镇称黄宪集,后简称“黄集”。…[详细] |
曾庙村 | ~221 | 村庄 | 据民国时期,曾家在此地(现拖拉机站地段)建房供奉神灵、烧香而故称曾家庙,后简称”曾庙。建国后村委会在曾家庙办公开会,故称曾庙大队,1984年更名为曾庙…[详细] |
坪堰村 | ~222 | 村庄 | 据传民国时期(1912-1949),所有戏班来此唱戏,戏台搭在这个平底的堰塘里,居民们便在四周堰堤上看戏,因此这口特殊的平底堰,就此出名了。凡在此听戏…[详细] |
新庙村 | ~223 | 镇乡结合区 | 清嘉庆年间1796-1821,该地始建社庙,因新建时间比其它三座庙(坪堰太山庙﹑符埫襄姑庙﹑杨河八卦庙)时间晚,故得此名。…[详细] |
杨河村 | ~224 | 村庄 | 据传明清时期,汉江两岸发大水、闹瘟疫、人烟稀少,朝廷强行移民此地。有一条河岸边移居来杨姓、张姓、曹姓等人家。杨姓居多,故得名“杨河”。后来居住人越来越…[详细] |
符尚村 | ~225 | 村庄 | 据传明朝年间,汉江蛮河频发水灾,闹瘟疫,人烟稀少,土地荒芜。朝廷从江西强行移民到宜城,其中符姓人家在此平埫落户,以此便命名符家埫,而后简称符埫。…[详细] |
山河村 | ~226 | 村庄 | 据1952年,刚刚解放三年,这里驻进县工作队。在命名此地名称时,工作队文化人多,他们建议:北边有蛮河,南边靠大山帽儿山就取名山河,故得此名。以后高级合…[详细] |
曾洲村 | ~227 | 村庄 | 明朝年间(1368-1644)曾洲村是一个小自然村,位于蛮河东岸的沙洲上。清朝末年至今,曾、杨、彭、胡4大姓发展较快,尤以曾、胡姓人口为多。曾洲是一片…[详细] |
明正村 | ~228 | 村庄 | 1959年以前,境内汉江边有一个名为明正店的小集镇;1956年成立高级社时,以明正店街取“明正“作为高级社名称,以后又被沿用作为大队、村的名称。…[详细] |
高康村 | ~229 | 村庄 | 高康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王旗营农场村 | ~500 | 特殊区域 | 王旗营农场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3,为特殊区域。…[详细] |
地名由来:
因地处潼口河入汉江的河口,古称潼口或小河口,后简称“小河”。
基本介绍:
宜城市辖镇。1949年为第四区,1953年为第十区,1956年设小河乡,1958年为管理区,1963年改第二区,1974年为小河公社,1984年置乡,1990年建镇。位于市境西北部,东临汉江,距市府16公里。面积92平方公里,人口3.3万。焦(作)柳(州)铁路、207国道公路穿过境内,汉江沿东境流过。辖新华、郑湾、梁堰、高庄、营河、谭湾、蔚营、朱坡、明正、杨湖、杨岗、胡湾、联盟、张咀、詹营、高湾16个村委会和小河居委会。农业以种植粮、棉、油为主,是 W 宜城市主要产粮区之一。乡镇企业有运输、化工、轻工、建筑、建材、纺织等门类。.
荣誉排行:
2023年8月,小河镇被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命名为湖北省美丽城镇省级示范乡镇。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命名小河镇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18年1月,湖北省环境保护委员会授予小河镇2017年度湖北省省级生态乡镇称号。
2014年7月,小河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文化旅游:
长渠又名白起渠,位于宜城市西南部,西至南漳县武安镇谢家台,东南至宜城市的郭海村,全长48公里,号称百里,故称之为“百里长渠”。该渠为战国时期秦国名将白起(公元前279年)因攻打楚国国都——鄢
曹家楼遗址新石器时代至东周遗址,位于宜城市小河镇詹营村,面积约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8~2米左右。曾经发掘,发现房址、灰坑、墓葬等珍贵遗迹,获得许多重要的出土文物。该遗址对于研究汉水中游地
老鸹仓遗址新石器时代至东周遗址,位于宜城市小河镇胡湾村,面积约6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3米左右。曾经发掘,发现房址、灰坑、墓葬等珍贵遗迹,获得许多重要的出土文物。该遗址对于研究汉水中游地区这
黄宪集墓群位于宜城市小河镇黄宪集村。东周墓群。现地表保留有封土堆一座,平面椭圆形,底径60米,高约6.5米。从地理位置上看,该墓群处于当时楚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域,对于研究这一地区的历史文化
鲍家营遗址位于宜城市小河镇黄集村鲍家营自然村,年代为宋。类别为古遗址。鲍家营遗址为第一批宜城市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战国属楚国,秦属南郡县,唐天宝7年(748)后属宜城县。
1958年9月为官堰公社小河管理区。
1961年更改为小河公社。
1968年9月为小河公社革委会。
1980年3月更改为小河公社管委会。
1983年3月撤社建乡(镇)为小河乡。
1990年3月撤乡建镇为小河镇。
2001年3月乡镇合并,撤销朱市镇并为小河镇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