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景阳乡 | 隶属:郧西县 |
区划代码:420322203 | 代码前6位:420322 |
行政区域:湖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乡 | 车牌代码:鄂C |
长途区号:0719 | 邮政编码:442000 |
辖区面积:约216.38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93万人 |
人口密度:约89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8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骡马店村 | ~200 | 乡中心区 | 1949年民主建政后,设大兰乡,下辖5个行政村,设骡马店村民主村公所,负责人称村长;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建制,实行生产资料分别归公社、生产大队、生产…[详细] |
小河口村 | ~201 | 村庄 | 1949年民主建政后,设小兰乡,下辖5个行政村,设小河口民主村公所,负责人称村长;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建制,实行生产资料分别归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详细] |
吴家扁村 | ~202 | 村庄 | 吴家扁村位于景阳乡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10公里,版图面积1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23亩,山场面积24280亩。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总户数545户…[详细] |
花屋村 | ~203 | 村庄 | 据乾隆年间,有一店主在此地盖一大片茅草屋,供来往骡马喂养及商人休息的驿站,后因发财修建瓦房,门前设置108个桑凳,且房屋构造精美、梁和柱上画了很多花鸟…[详细] |
兰滩口村 | ~204 | 村庄 | 兰滩口村位于景阳乡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10公里,版图面积13.6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35亩,其中水田9亩,旱地2926亩,山场面积4808亩。其中…[详细] |
天池垭村 | ~205 | 村庄 | 1949年民主建政后,设小兰乡,下辖5个行政村,负责人称村长;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建制,实行生产资料分别归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三级组织所有的体制;…[详细] |
鱼池村 | ~206 | 村庄 | 1949年民主建政后,设兰滩乡,下辖5个行政村,设鱼池民主村公所,负责人称村长;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建制,实行生产资料分别归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三…[详细] |
龚家坪村 | ~207 | 村庄 | 1949年民主建政后,设小兰乡,下辖5个行政村,设龚家坪民主村公所,负责人称村长;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建制,实行生产资料分别归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详细] |
解家坪村 | ~208 | 村庄 | 1949年民主建政后,设小兰乡,下辖5个行政村,设解家坪民主村公所,负责人称村长;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建制,实行生产资料分别归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详细] |
南院庄村 | ~209 | 村庄 | 1949年民主建政后,设小兰乡,下辖5个行政村,设南院庄民主村公所,负责人称村长;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建制,实行生产资料分别归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详细] |
官亭村 | ~210 | 村庄 | 1949年民主建政后,设小兰乡,下辖5个行政村,设官亭民主村公所,负责人称村长;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建制,实行生产资料分别归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三…[详细] |
玉园村 | ~211 | 村庄 | 1949年民主建政后,设小兰乡,下辖5个行政村,设玉园民主村公所,负责人称村长;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建制,实行生产资料分别归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三…[详细] |
粟谷庄村 | ~212 | 村庄 | 1949年民主建政后,设椒园乡,下辖5个行政村,设粟谷庄民主村公所,负责人称村长;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建制,实行生产资料分别归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详细] |
干沟口村 | ~213 | 村庄 | 1949年民主建政后,设小兰乡,下辖5个行政村,设干沟口民主村公所,负责人称村长;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建制,实行生产资料分别归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详细] |
椒圆村 | ~214 | 村庄 | 1949年民主建政后,设小兰乡,下辖5个行政村,设椒园民主村公所,负责人称村长;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建制,实行生产资料分别归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三…[详细] |
十里牌村 | ~215 | 村庄 | 1949年民主建政后,设泥沟乡,下辖5个行政村,设十里牌民主村公所,负责人称村长;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建制,实行生产资料分别归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详细] |
尚坪村 | ~216 | 村庄 | 1949年民主建政后,设寨下乡,下辖5个行政村,设尚坪民主村公所,负责人称村长;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建制,实行生产资料分别归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三…[详细] |
陈家庄村 | ~217 | 村庄 | 1949年民主建政后,设寨下乡,下辖5个行政村,设陈家庄民主村公所,负责人称村长;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建制,实行生产资料分别归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详细] |
地名由来:
以所辖川道名称命名。景阳的山脉与众不同,仅从象鼻子山至鞍上就有九道“栓”,山峰交叉栓锁,形成八条“川”。日出月落时,映照出迷人的光彩,形成自然风景,故名“景阳川”。光绪年间,在此地建有一泰山庙,庙前立有一石碑,碑正中刻有“景阳川”三个大字,此庙碑于民国三十年被拆毁,景阳乡因“景阳川”而得名“景阳”。
基本介绍:
景阳乡位于郧西县西南边陲,南濒汉水,东临夹河、六郎,北接店子,西南分别与陕西旬阳县、白河县接壤,与湘渝铁路、316国道隔江相望。乡政府驻地骡马店村,因此地汉年开设过骡马及行人住宿的客栈而得名。全乡辖18个行政村,120个村民小组,8361户,32848人;版图面积216.38平方公里,跨东经109°45′至57′,北纬32°52′至33°03′,境内最高点为东北的嵩山,海拨1545.9米,最低点位于东南部汉江边花蛇沟口,海拔175米;实有耕地36218亩,山场面积31.02万亩。景阳乡山场广阔,物产丰富,土特产主要有黑木耳、香菌、核桃、板栗、柿子等,山药材品种繁多,“景阳桐”曾被评为全国优秀农
历史沿革:
景阳在西汉时属长利县;东汉建安十六年(211)属西城郡(今安康北);三国时,改西城郡为魏兴郡,设平阳县,当时景阳隶于平阳县;西晋时,属兴晋县;南北朝时属洧阳县,隋时属甲郡,唐为洧阳县;五代属洧阳县,一度隶于前蜀。
宋朝966年并入旬阳县;元属旬阳县,明归上津镇,清顺治十六年(1659),裁上津县并入郧西县,此后一直隶属郧西县;1947年10月,景阳解放,当时为景阳村,隶属于上关县;1949年,上关县
閸忓厖绨幋鎴滄粦 閼辨梻閮撮弬鐟扮础 閸忓秷鐭楁竟鐗堟 缂冩垹鐝崥鍫滅稊 閹存垼顩︽笟娑毲� |
閼辨梻閮撮幋鎴滄粦閿涳拷 QQ閿涳拷264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