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白桑关镇 | 隶属:郧阳区 |
区划代码:420304104 | 代码前6位:420304 |
行政区域:湖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鄂C |
长途区号:0719 | 邮政编码:442000 |
辖区面积:约220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54万人 |
人口密度:约7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4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白桑关村 | ~200 | 镇中心区 | 相传400多年前,街衢中心长有一颗白果树,挺拔高大,威武壮观,在方圆百里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树龄在千年以上。随着岁月流逝,树根老朽,树干中成了空洞。鸟儿…[详细] |
秀峪沟村 | ~201 | 村庄 | “秀峪沟”指山谷名称,大秀峪沟。清同治五年(1866)属郧县东乡梅子保。民国11年(1922)属郧县三区(刘家洞)桑麻乡梅子保。民国29年(1940)…[详细] |
高源村 | ~202 | 镇中心区 | “高源”的来历源于文化革命,文革对旧有地名一律更新,白桑就把旧名麻花铺更改为具有时代色彩的新名称—高源。…[详细] |
石门凳村 | ~203 | 镇中心区 | 清同治五年(1866)属郧县东乡白桑保。民国11年(1922)属郧县三区(刘家洞)桑麻乡白桑保。民国29年(1940)属郧县南化区桑麻乡白桑保。194…[详细] |
战马沟村 | ~204 | 镇乡结合区 | 白桑关镇战马沟村位于209国道沿线,与中心集镇相连,全村4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85户,总人口1049人,劳力555人,党员32人,全村有耕地面积105…[详细] |
龙头村 | ~205 | 村庄 | 清同治五年(1866)属郧县东乡梅子保。民国11年(1922)属郧县三区(刘家洞)桑麻乡梅子保。民国29年(1940)属郧县南化区桑麻乡白竹保。194…[详细] |
白竹沟村 | ~206 | 村庄 | 清同治五年(1866)属郧县东乡梅子保。民国十一年(1922)属郧县三区(刘家洞)桑麻乡梅子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为郧县南化区桑麻乡白竹保。19…[详细] |
猴猿沟村 | ~207 | 镇乡结合区 | “猴猿”指山谷名称猴羊沟,“沟”指两山之间的狭长地带。…[详细] |
柏营村 | ~208 | 村庄 | 清朝康熙年间属白桑关村。清同治五年(1866)为郧县东乡柏家保。民国十一年(1922)为郧县三区(刘家洞)桑麻乡柏家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为郧县…[详细] |
淘沟河村 | ~209 | 村庄 | 清同治五年(1866)为郧县东乡淘沟保。民国十一年(1922)为郧县三区(刘家洞)桑麻乡淘沟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为郧县南化区桑麻乡淘沟保。19…[详细] |
白湾村 | ~210 | 村庄 | 清朝康熙年间属白桑关村。清同治五年(1866)属郧县东乡淘沟保。民国十一年(1922)属郧县三区(刘家洞)桑麻乡淘沟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为郧县…[详细] |
阳坡村 | ~211 | 村庄 | 清同治五年(1866)属郧县东乡麻峪保。民国十一年(1922)属郧县三区(刘家洞)桑麻乡麻峪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属郧县南化区桑麻乡白湾保。19…[详细] |
杨家河村 | ~212 | 村庄 | 清同治五年(1866)属郧县东乡麻峪保。民国11年(1922)属郧县三区(刘家洞)桑麻乡麻峪保。民国29年(1940)属郧县南化区桑麻乡白湾保。194…[详细] |
龙潭沟村 | ~213 | 村庄 | 清同治五年(1866)属郧县东乡麻峪保。民国十一年(1922)属郧县三区(刘家洞)桑麻乡麻峪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属郧县南化区桑麻乡白湾保。19…[详细] |
六子沟村 | ~214 | 村庄 | 清同治五年(1866)属郧县东乡麻峪保。民国11年(1922)属郧县三区(刘家洞)桑麻乡麻峪保。民国29年(1940)属郧县南化区桑麻乡高庙保。194…[详细] |
麻峪村 | ~215 | 村庄 | “麻峪”指山名称,麻峪大寨。清同治五年(1866)属郧县东乡麻峪保。民国十一年(1922)属郧县三区(刘家洞)桑麻乡麻峪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属…[详细] |
李家河村 | ~217 | 村庄 | 清同治五年(1866)属郧县东乡梅子保。民国十一年(1922)属郧县三区(刘家洞)桑麻乡梅子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为郧县南化区桑麻乡李营保。19…[详细] |
中沟村 | ~218 | 村庄 | “中沟”指山谷名称。清同治五年(1866)属郧县东乡东良保。民国11年(1922)属郧县三区(刘家洞)桑麻乡东良保。民国29年(1940)属郧县南化区…[详细] |
东良河村 | ~219 | 村庄 | 清朝康熙年间属白桑关村。清同治五年(1866)为郧县东乡东良保。民国十一年(1922)为郧县三区(刘家洞)桑麻乡东良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为郧县…[详细] |
庄房村 | ~220 | 村庄 | 清同治五年(1866)属郧县东乡东良保。民国十一年(1922)属郧县三区(刘家洞)桑麻乡东良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属郧县南化区桑麻乡东良保。19…[详细] |
郑家垭村 | ~221 | 村庄 | “郑家”指郑姓人家,“垭”指山脉中两个山峰之间的较窄、较低地段。…[详细] |
梅子营村 | ~222 | 村庄 | “梅子营”指居民点名称。清同治五年(1866)为郧县东乡梅子保。民国11年(1922)为郧县三区(刘家洞)桑麻乡梅子保。民国29年(1940)为郧县南…[详细] |
孟家河村 | ~223 | 村庄 | 清同治五年(1866)属郧县东乡梅子保。民国十一年(1922)属郧县三区(刘家洞)桑麻乡梅子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属郧县南化区桑麻乡李营保。19…[详细] |
高庙村 | ~224 | 镇乡结合区 | 清同治五年(1866)属郧县东乡麻峪保。民国十一年(1922)属郧县三区(刘家洞)桑麻乡麻峪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为郧县南化区桑麻乡高庙保。19…[详细] |
地名由来:
相传400多年前,街衢中心长有一颗白果树,挺拔高大,威武壮观,在方圆百里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树龄在千年以上。随着岁月流逝,树根老朽,树干中成了空洞。鸟儿在里面栖息,噙食桑葚,留下桑子于洞中,不久叶子发芽,长成树苗,常年累月,在白果树腹中不断长大,以至于与白果树融为一体。于是,人们便给这棵树起名叫“白桑”,这地方也被称作白桑了。又因此地乃古今要塞,是北上南出的必经之关隘,得名“白桑关”。
基本介绍:
白桑关镇地处秦岭余脉,位于郧县东北部,209国道穿境而过,距车城十堰仅70公里,是入豫通陕的必经之地。全镇辖27个行政村(场),面积220平方公里。境内四季明显,气候适宜;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民风纯朴,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俯拾皆是:石佛寺“阴阳街”上,“刘海砍樵”为生;战马沟里,樊梨花结寨屯兵;到白桑关,“十里两座庙,两里三座桥”,上有“凤凰抢窝”,下有“金龟出洞”,“四大金刚”一边站,“三个大王”守对面;上了雷锋垭,山高路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白桑“关”字因此得名,后设“207”,是国防工程重地,天然人工辉映,风光奇绝秀丽。历史上的白桑关因交通重要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近届党委、政府在百年
荣誉排行: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命名白桑关镇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19年12月,白桑关镇被命名为2019年度湖北省省级生态乡镇。
历史沿革:
民国时期,称国民党郧县第二区和桑麻乡。
1948年,县政府在白桑关创建五区。
1949年,更名为白桑区。
1958年人民公社化,更名为万能人民公社。
1961年撤社并区,复建白桑区。
1975年3月撤区并社,为白桑人民公社。
1984年,高庙人民公社、黄柿人民公社、白桑人民公社合并,复建白桑区。
1987年撤区建乡(镇),设白桑关镇,2001年4月,高庙乡并入白桑关镇。
区划: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白桑关镇 |
鍏充簬鎴戜滑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鎴戣渚涚ǹ |
鑱旂郴鎴戜滑锛� QQ锛�264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