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曲兰镇 | 隶属:衡阳县 |
区划代码:430421108 | 代码前6位:430421 |
行政区域:湖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湘D |
长途区号:0734 | 邮政编码:421000 |
辖区面积:约115.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4.2万人 |
人口密度:约363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个社区、22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玉林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玉林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夫之社区 | ~002 | 镇中心区 | 夫之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曲兰村 | ~200 | 镇中心区 | 曲兰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大塘村 | ~202 | 村庄 | 大塘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湘西村 | ~204 | 村庄 | 湘西村位于湖南省衡阳县西北部,是伟大思想家王船山和革命先烈朱少连故居。王船山素有东方“黑格尔”之称,他一生著书40年,计100余种,4000余卷,习近…[详细] |
船山村 | ~208 | 镇乡结合区 | 船山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
清水村 | ~212 | 村庄 | 清水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赛桥村 | ~214 | 村庄 | 赛桥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阳亭村 | ~216 | 村庄 | 阳亭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主堂村 | ~217 | 村庄 | 主堂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思中村 | ~218 | 村庄 | 思中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花桥村 | ~219 | 村庄 | 花桥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高冲村 | ~221 | 村庄 | 高冲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桐梓村 | ~222 | 镇中心区 | 桐梓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界西村 | ~224 | 村庄 | 界西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前进村 | ~228 | 村庄 | 前进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木山村 | ~231 | 镇中心区 | 木山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高汉村 | ~232 | 村庄 | 高汉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月形村 | ~234 | 村庄 | 月形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黄龙村 | ~236 | 村庄 | 黄龙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召田村 | ~239 | 村庄 | 召田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星星村 | ~240 | 村庄 | 星星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云步村 | ~241 | 村庄 | 云步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杨柳村 | ~242 | 村庄 | 杨柳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地名由来:
相传曲兰镇境内曾有一凉亭门楣匾额镌刻“听曲”、“观兰”二词,由此得名。
基本介绍:
曲兰镇地处衡阳县西北部,位于衡阳、双峰、邵东三县交界之处,距县城西渡40公里,东临洪市镇,南临大安乡,西南与金兰镇相邻,西部、北部与双峰县相喧哗。辖40个行政村、491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42000人,非农业人口700人,11150户。全镇总面积115.6平方公里,山地面积9020亩,耕地面积31400亩,其中水田面积28700亩,旱土面积2700亩,水面面积1650亩。
曲兰镇位于大陆性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热丰富,无霜期长,雨量适中。境内四面环山,中部丘陵平町相间,整个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大体上可以分为山地和丘陵两种类型。
农产品丰富,粮、油、猪棉是当地
荣誉排行:
2023年8月,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发布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名单,曲兰镇(优质稻)榜上有名。
2014年7月,第六批湖南省省级生态乡镇名单公布,曲兰镇榜上有名。
文化旅游:
朱少连故居座落于曲兰镇湘西村,始建于清朝,保护范围为以故居外墙墙基为起点,四向各至50米处,建设控制地带为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50米处。2011年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清朝时期,属重安镇。
民国二年(1913年),设船山乡。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分属湘西、船山乡。
1949年10月,属衡阳县第七区。
1952年7月,属第十区。
1958年9月,分属星星、燎原人民公社。
1961年11月,置曲兰公社,隶属洪市区。
1995年5月,撤区并乡,高汉乡、桐梓乡并入曲兰乡。
同年12月,撤乡建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