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王仙镇 | 隶属:醴陵市 |
区划代码:430281105 | 代码前6位:430281 |
行政区域:湖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湘B |
长途区号:0731 | 邮政编码:412000 |
辖区面积:约95.54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4.78万人 |
人口密度:约50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个社区、8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王仙社区 | ~004 | 镇中心区 | 王仙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仙瓷社区 | ~005 | 镇中心区 | 仙瓷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书堂村 | ~209 | 村庄 | 书堂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司徒村 | ~212 | 镇乡结合区 | 司徒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
灌冲村 | ~224 | 村庄 | 灌冲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温泉村 | ~225 | 村庄 | 温泉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大屏山村 | ~226 | 村庄 | 大屏山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李山村 | ~229 | 村庄 | 李山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观口村 | ~230 | 村庄 | 观口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三狮村 | ~231 | 村庄 | 三狮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地名由来:
据《湖南通志(卷十四地理十四山川二)》记载,此处有一名大山,世传王乔在其三狮洞炼丹成仙,故称“王仙山”,镇由此得名。
基本介绍:
王仙镇地处醴陵东部,距城市中心14公里,辖19个村,3个居委会,人口近3万。辖区面积58.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045亩,境内一○六国道和醴浏铁路纵横交错,交通便利。
王仙镇的农业以种植高产优质水稻为主。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大面积种植大棚蔬菜和其他经济作物正在起步,冲地区的店湾、李山等村凭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已经开发了以种植“景烈白兰”为主的苗木、花卉经济,店湾村分布着全国特有的“景烈白兰”高大树种600多株。目前,镇党委、0号召有条件的村大面积发展以种植“景烈白兰”为主的苗木、花卉经济。二○○三年全镇有“景烈白兰”苗木近300亩,预计明后两年将发展到500亩以上,
荣誉排行:
2021年3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王仙镇为2020年度湖南省安全发展工作示范单位。
文化旅游:
文华会旧址位于王仙镇双江村中心组,年代为1927年。2012年1月12日,醴陵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醴陵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外墙墙基为起点,四向各至30米处。建设控制地带:四向
徐廷用墓位于王仙镇三狮村新湖组,年代为明。2012年1月12日,醴陵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醴陵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墓外缘为起点,四向各至30米处。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
天咏禅师塔位于王仙镇书堂村跃进组,年代为清。2012年1月12日,醴陵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醴陵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塔基为起点,四向各至30米处。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
历史沿革:
清代时期,属二十都王仙境。
民国时期,属第二区、王乔乡。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起,属第二区。
1956年,撤区并乡为王仙乡。
1958年,建立王仙公社。
1961年,属王仙区。
1984年,公社改王仙乡。
1985年,撤乡建王仙镇。
2005年,原黄沙乡的横岭、清潭等6个村划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