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罗城乡 | 隶属:邵阳县 |
区划代码:430523208 | 代码前6位:430523 |
行政区域:湖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乡 | 车牌代码:湘E |
长途区号:0739 | 邮政编码:422000 |
辖区面积:约35.48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33万人 |
人口密度:约375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9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罗城村 | ~201 | 乡中心区 | 传说因此地地形与船相仿,可立郡,故有二十多个家族迁居来居住、种植经营、经商,以罗姓为主,又以铜锣乐器加工名杨四乡,由于地理开阔、山青水秀,二江流域水利…[详细] |
保和村 | ~202 | 村庄 | 原名保和保,译义:“保”是旧时户口的一种编制,“和”相安,谐调,此名是指大家住在一起非常和睦,故名保和保。…[详细] |
向家村 | ~208 | 村庄 | 因向氏从湘西沅陵迁往白羊铺,从白羊铺迁往老屋向家,因向姓占全村人口80%,所以以多数姓命名村,故而得名。…[详细] |
扣子铺村 | ~209 | 村庄 | 明清时期,院子里有人做铜扣,故而得名。清代时属邵阳县温和都,民国时属宝庆县义胜乡;1949年解放初期时属义胜乡扣子铺;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卫星人民…[详细] |
石背村 | ~210 | 村庄 | 原名石背底,在中心地带有一座石矿,高而长且陡,石矿底下有一个祠堂,祠堂旁有个院子叫祠堂铺,在此地住大多数为杨姓,从而取名石背底杨家,故名石背村。…[详细] |
大塘村 | ~211 | 村庄 | 院子两边有小山林,院子前有口大塘,故取名大塘村。…[详细] |
铜锣村 | ~212 | 村庄 | 因明末清初,因铜锣村铜锣组唐吉典老人在铜锣组打铜锣,远销贵州、广西,故而得名。…[详细] |
淡茄子铺村 | ~218 | 乡中心区 | 淡茄子铺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10,为乡中心区。…[详细] |
大莲村 | ~219 | 村庄 | 大莲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地名由来:
罗城乡有个铜锣村,这个村子昔名排山塘。此地昔有山寨,宛若城堡,又因此地自清光绪八年(188)有个叫唐景升的人在此铸造铜锣,他铸造的铜锣享誉川黔滇桂粤湘诸省,且手艺几代相传,故排山塘这个地名渐渐被人称为锣厂坪,而那个像城堡的山寨也就被人称为锣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锣厂坪被人称为铜锣村,作为行政村的村名。锣城亦被人少写了一个“金”旁,变成罗城,成了罗城乡的乡名。
基本介绍:
邵阳县辖乡。1949年为时雍、义胜乡属地,1956年置罗城乡,1958年属卫星公社,1961年析置罗城公社,1984年复改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43公里。面积34平方公里,人口1.8万,乡政府驻罗城。有县道通往县城和邻近各县。辖铜锣、罗城、毛坪、樟木塘、大湾塘、落担观、保和、石背、八定、雷公塘、金华、大坝湾、淡茄铺、莲花、向家、柑子塘、扣子塘17个村委会。农业为主,盛产黄花、柑橘。所产铜锣远销西南各省。
历史沿革:
清代属温和都;1949年属邵阳县行仁乡、义胜乡;1950年属七区罗城乡;1952年属三区罗城乡;1956年罗城、石背等5个乡合并为罗城乡;1958年属卫星公社;1959年更名五峰铺公社;1961年公社体制调整时为罗城公社;1984年撤社设乡时为罗城乡;1987年郦家坪乡的扣子铺村和柑子塘村划入;1995年撤区并乡时水田乡并入,同年7月原水田乡划入五峰铺镇。
区划: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罗城乡 |
鍏充簬鎴戜滑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鎴戣渚涚ǹ |
鑱旂郴鎴戜滑锛� QQ锛�264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