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李熙桥镇 | 隶属:绥宁县 |
区划代码:430527102 | 代码前6位:430527 |
行政区域:湖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湘E |
长途区号:0739 | 邮政编码:422000 |
辖区面积:约57.4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83万人 |
人口密度:约319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5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李熙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隋末唐初,峨眉道士李熙山在此带领民众修桥,方便路人,后人念其功德将桥取名为李熙桥并引为地名,简称李熙。…[详细] |
李熙村 | ~201 | 镇乡结合区 | 隋末唐初,峨眉道士李熙山在此地带领民众修桥,方便路人,后人念其功德将桥取名为李熙桥并引为地名,简称李熙。曾简写为李西。…[详细] |
大龙村 | ~203 | 村庄 | 因村后山脉像一条大龙,故名。1961年建大龙、林家头大队,1984年分别改为大龙、林家头村,先后隶属李西公社、李熙桥公社、李熙桥乡和李熙桥镇;2016…[详细] |
梅林村 | ~204 | 村庄 | 因境域古时多杨梅树,故名。1958年建茅坪大队,隶属李熙桥公社;1961年析为茅坪、大龙、林家头、湾头4个大队,属李西公社。1982年规范地名时茅坪大…[详细] |
陈家村 | ~205 | 村庄 | 因此地居住的人大多为陈姓,故名。解放初期属县行政四区,继属五区,1955年改名为李熙桥区。1956年撤区建乡,属李熙桥乡。1958年公社化,属李熙桥人…[详细] |
湾头村 | ~206 | 村庄 | 因该地河道弯曲,形成很多河湾,村处一河湾上端,故名湾头。…[详细] |
浆塘村 | ~208 | 镇乡结合区 | 村处山湾,有水塘常年冒沙浆水,故名浆塘湾,简称浆塘。…[详细] |
石阶田村 | ~210 | 镇乡结合区 | 因村前有一石阶梯路,四周是田,故名。1961年建石阶田、长寨大队,1984年分别改为石阶田、长寨村,先后隶属李西公社、李熙桥公社、李熙桥乡和李熙桥镇;…[详细] |
滚水村 | ~211 | 村庄 | 此地的水流量比较大,故名。解放初期属县行政四区,继属五区,1955年改名为李熙桥区。1956年撤区建乡,属李熙桥乡。1958年公社化,属李熙桥人民公社…[详细] |
双元村 | ~212 | 镇乡结合区 | 此地古时有两块大菜园(罗家园和活道园),遥遥相对,故名双园,简写为双元。…[详细] |
苏洲村 | ~213 | 村庄 | 此地从前是苏姓人住地,有一片沙洲,故名。…[详细] |
百家田村 | ~217 | 村庄 | 此地有片田地,曾有主百家,故名。1961年建百家田大队,1984年改为百家田村,先后隶属白玉公社和白玉乡;2015年12月改隶李熙桥镇。…[详细] |
塘玄湾村 | ~218 | 村庄 | 因池塘多,且流经的河流像一弯弓弦,村子坐落在弦湾里,故名塘弦湾,方言“弦”“玄”同音,简写为塘玄弯。…[详细] |
洛口山村 | ~225 | 村庄 | 因境内洛口山风景区而得名。1958年建檀山庙大队,属李熙桥公社;1961年析为檀山庙、石坪、黄羊坪等4个大队,1984年檀山庙、石坪、黄羊坪大队分别改…[详细] |
白玉村 | ~226 | 镇中心区 | 因境内从前有座白玉桥而得名。1958年建罗家铺大队,属李熙桥公社;1961年析为罗家铺、坪头、曾家桥、傅家湾、塘玄湾5个大队,属白玉公社;1984年罗…[详细] |
增富村 | ~227 | 村庄 | 因由原曾家桥、付家湾2村合并而成,故取2村首字“曾付”同音字“增富”为名。…[详细] |
地名由来:
李熙桥镇地名因唐代道士大洞真人李熙山在此修桥,方便路人,后人为纪念其功德,特命名为李熙桥。
基本介绍:
白玉乡与李熙桥镇成建制合并设立李熙桥镇
李熙桥镇位于绥宁县东北部,地处东经109度49分~110度32分,北纬26度16分~27度8分之间。东南临白玉乡,西接唐家坊、武阳,北抵红岩。东西宽约6公里,南北长约16公里。2004年,全镇总面积57.45平方公里。有水田14620亩,旱地2200亩,园地13280亩,林业用地58000亩,镇政府所在地李熙村,距县城67公里。辖1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11个村民小组,5129户,18271人。
【人文历史】
唐朝太宗时期,峨眉道人李熙山至此,见此地风光秀丽,人杰地灵,便长期在金银寨-,并带领当地百姓修了一座大桥,后人为纪念他的功绩,命
荣誉排行:
2022年1月,李熙桥镇被确定为2021年度湖南省“平安农机”示范乡镇。
文化旅游:
陈锡兰故居位于绥宁县李熙桥镇陈家寨村,为比较典型的清代建筑,面积760平方米,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陈锡兰故居现已经申报了省级保护文物。陈锡兰(1827-1885),咸丰元年(1851)中举,
在山清水秀、美丽而神奇的绥宁县东北部,有一处颇具规模、保存较为完好、始建于明清的古建筑群大院落,它就是隐姓埋名200多年的深藏闺秀,李熙桥镇李熙桥村的于家大院。于家大院坐北朝南,为砖木结构建
历史沿革:
五代后汉乾祐三年(950年),建武阳碧。
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至二十五年(1155年),绥宁县治地。
明、清时期,属都一里、都二里。
民国,属四区。
1951年,属五区。
1956年,撤区并乡,设李熙桥乡。
1958年,白玉、盐井2乡并入李熙乡,乡改公社。
1961年,恢复区制,李熙桥公社析出白玉、盐井2公社。
1985年,公社改镇。
陈锡兰(1827~1885),又名能齐,号仲馨,都一里(今李熙桥镇陈家村)大路玄人。咸丰元年(1851)中举,同治十二年(1873)任陕西兴安府宜君知县,光绪二年(1876)调任兴平知县,后被朝廷敕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