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卸甲镇 | 隶属:高邮市 |
区划代码:321084107 | 代码前6位:321084 |
行政区域:江苏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苏K |
长途区号:0514 | 邮政编码:225000 |
辖区面积:约50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5.12万人 |
人口密度:约1024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4个社区、17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卸甲社区 | ~004 | 镇中心区 | 以原卸甲镇政府驻地得名。据《高邮县地名录》(1983年版)记载:“卸甲”,相传薛仁贵征东曾在此卸甲休整得名。…[详细] |
伯勤社区 | ~005 | 镇乡结合区 | 因此地以纪念1944年在此地牺牲的“毛伯勤”烈士得名。…[详细] |
龙奔社区 | ~006 | 镇乡结合区 | 因在《高邮县地名录》(1983年版)中记载:“龙奔”,龙师沟旁有一沟塘,传说曾有乌龙在此戏水后飞腾而去,得名。…[详细] |
八桥社区 | ~007 | 镇乡结合区 | 因境内原有东西两座桥彼此呈八字形,故名。…[详细] |
恒丰村 | ~234 | 村庄 | 恒丰村:位于八桥社区西南角,与江都区真武镇毗邻。共有14个村民小组,665户,2691人,3014亩耕地。…[详细] |
金港村 | ~235 | 村庄 | 因取境内金星村、港西村各一个字得名。1958年建金星大队、港西大队;1983年改建金星村村民委员会、港西村村民委员会;2000年3月金星村、港西村、吴…[详细] |
陈堡村 | ~236 | 村庄 | 因取陈鲍村、忠堡村各一个字得名。1958年建忠堡大队;1981年洪桥大队更名为陈鲍大队;1983年改建忠堡村村民委员会、陈鲍村村民委员会;2000年3…[详细] |
金沟村 | ~237 | 村庄 | 《高邮县地名录》(1983年版)记载:以“小泾沟”(河)得名。…[详细] |
张余村 | ~238 | 镇乡结合区 | 因在《高邮县地名录》(1983年版)中记载:以张余庄得名,张余庄以张姓、余姓而得名。…[详细] |
一平村 | ~239 | 村庄 | 一平村:共有17个村民小组,3137人,6191亩耕地。…[详细] |
大庵村 | ~240 | 村庄 | 因在《高邮县地名录》(1983年版)中记载:以原尼姑庵得名。…[详细] |
三河村 | ~241 | 村庄 | 因在《高邮县地名录》(1983年版)中记载:以横穿大队的管家河、王家河、三搭河得名。…[详细] |
三新村 | ~242 | 村庄 | 以境内原三桥、新庄首字而得名。1958年建三新大队;1983年改建三新村村民委员会;2000年3月城乡村村民委员会并入三新村村民委员会,后沿用至今。…[详细] |
卸甲村 | ~243 | 镇乡结合区 | 《高邮县地名录》(1983年版)记载:相传薛仁贵征东曾在此卸甲休整得名。…[详细] |
郭楼村 | ~244 | 村庄 | 因在《高邮县地名录》(1983年版)中记载:以境内郭楼庄得名,郭楼庄以郭姓得名。…[详细] |
潘阳村 | ~245 | 镇乡结合区 | 因“潘阳”由原潘杨村改谐音得名。1958年建潘杨大队;1983年改建潘杨村村民委员会;2000年3月新杨村、新光村、潘杨村三个村民委员会合并为潘阳村村…[详细] |
周邶墩村 | ~246 | 镇乡结合区 | 以境内商周古遗址周邶墩得名。1958年建兴隆大队;1981年更名周邶墩大队;1983年改建周邶墩村村民委员会;2011年12月周庄村村民委员会并入周邶…[详细] |
龙奔村 | ~247 | 村庄 | 《高邮县地名录》(1983年版)记载:“龙奔”,龙师沟旁有一沟塘,传说曾有乌龙在此戏水后飞腾而去,得名。…[详细] |
金家村 | ~248 | 村庄 | 金家村:2000年由原金家、种子场、吓旺、合兴、老家、姜圩等6村合并而成,有自然村48个,村民小组28个,户数1561户,人口4966人,占地面积17…[详细] |
伯勤村 | ~249 | 村庄 | 因以纪念1944年在此地牺牲的“毛伯勤”烈士得名。…[详细] |
花阳村 | ~250 | 村庄 | 《高邮县地名录》(1983年版)记载:“花杨”,以花家垛、杨家庄首字得名。后因村民一致认为“花”需要阳光,故将“杨”改为“阳”得名。…[详细] |
地名由来:
《高邮县地名录》(1983年版)记载:“卸甲”相传薛仁贵征东曾在此卸甲休整,故名。
薛仁贵,唐朝名将,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名礼,字仁贵,以字行世,生于隋大业九年(613年),卒于唐永淳二年(683年),主要事迹在唐大宗、高宗时期。 薛仁贵自幼贫寒,习文练武,有臂力,长成务农,娶妻柳氏。 唐贞观后期,唐…… 薛仁贵详细信息++
基本介绍:
2013区划调整:将原卸甲和八桥合并设立新的卸甲镇
高邮市辖镇。以唐代薛仁贵征东于此地卸甲休整而得名。市蚕桑生产重点基地。1956年建卸甲乡,1958年改公社,1968年更名东风公社,1983年复置乡,1994年建镇。位于市境东南部,距市府16公里。面积50平方公里,人口2.4万。邮汉公路贯穿东西,飞达公路和张一沟河贯穿南北。辖卸甲、陈庄、虎头、柏家、南龙、南徐、北徐、西徐、金庄、郭楼、一平、红英、张邵、北戴、潘杨、新杨、新光、大庵、陶家、许庄、渔业21个村委会和东风居委会。以农业和蚕桑生产为主。企业有金飞达和金铸城两个集团,以生产电动工具为主。
荣誉排行:
2024年9月,2024年度全国千强镇名单揭晓,卸甲镇位列第692名。
2023年10月,2023年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名单发布,卸甲镇位列第682位。
2021年10月,卸甲镇上榜2021年全国千强镇名单,排名第698位。
2021年1月,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命名卸甲镇为第三批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
2020年11月,卸甲镇被授予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命名卸甲镇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19年10月,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榜单公布,卸甲镇位列第720名。
2011年10月,环境保护部授予卸甲镇2011年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之“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
文化旅游:
周邶墩遗址周邶墩遗址位于卸甲镇周邶墩村,遗址原是一处高出地面8米左右的台型土墩,面积约15000平方米,70年代发现,1993年正式发掘,发掘面积134平方米,清理灰坑20座,出土陶器、石器
毛伯勤烈士纪念碑位于高邮市卸甲镇伯勤社区。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1956年卸甲、潘阳、一平、唐家乡合并为卸甲乡、一平乡。
1958年合并成立卸甲人民公社。
1960年与二沟公社合并,1962年恢复原体制。
1968年改名为东风公社。
1982年东风人民公社更名为卸甲人民公社。
1983年改设乡。
1994年12月撤销卸甲乡,建立卸甲镇。
2000年5月伯勤镇、龙奔乡并入卸甲镇。
2013年8月撤销八桥镇、卸甲镇,设立卸甲镇。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
联系我们: QQ:264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