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名:三岔河镇 | 隶属:扶余市 |
| 区划代码:220781100 | 代码前6位:220781 |
| 行政区域:吉林省 | 地理分区:东北地区 |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吉J |
| 长途区号:0438 | 邮政编码:138000 |
| 辖区面积:约26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17万人 |
| 人口密度:约83人/平方公里 | |
| 下辖地区:25个行政村 |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新城局村 | ~200 | 镇中心区 | 新城局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 杨大桥村 | ~201 | 村庄 | 杨大桥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 大梁家村 | ~202 | 村庄 | 大梁家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 东九号村 | ~203 | 村庄 | 东九号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 长岭子村 | ~204 | 村庄 | 长岭子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 二十号村 | ~205 | 村庄 | 二十号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 半号村 | ~206 | 村庄 | 半号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 东十三号村 | ~207 | 村庄 | 东十三号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 前十三号村 | ~208 | 村庄 | 前十三号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 西十三号村 | ~209 | 村庄 | 西十三号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 东十一号村 | ~210 | 村庄 | 东十一号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 西十一号村 | ~211 | 村庄 | 西十一号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 西大七号村 | ~212 | 村庄 | 西大七号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 西十号村 | ~213 | 村庄 | 西十号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 前二十四号村 | ~214 | 村庄 | 前二十四号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 利民村 | ~215 | 村庄 | 利民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 前房身村 | ~216 | 村庄 | 前房身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 东房身村 | ~217 | 村庄 | 东房身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 西房身村 | ~218 | 村庄 | 西房身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 韩家村 | ~219 | 村庄 | 韩家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 山泉堡村 | ~220 | 村庄 | 山泉堡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 腰七号村 | ~221 | 村庄 | 腰七号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 双龙泉村 | ~222 | 村庄 | 双龙泉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 老鹰嘴村 | ~223 | 村庄 | 老鹰嘴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 东大七号村 | ~224 | 村庄 | 东大七号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地名由来:
“三岔河”为满语撤叉河转音,含义为像辫子一样的长岗子。清朝末年只有少数人来此开荒占草,其中最早一家占荒户姓谢,因他家建在岗子上,故称“谢家岗子”。1901年,沙俄修筑东清铁路时,线路从谢家岗子东侧通过,并定车站。而站名则用勘测方案上的“三岔河”名(根据松花江与嫩江的汇合处的三岔河地名而定车站名称),后谢家岗子改为三岔河。
基本介绍:
扶余县三岔河镇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是吉林省北部的商埠重镇。三岔河镇介于长、哈两市之间,京哈铁路、国道102线和同三高速公路分别从中、东、西,穿境而过。有着得天独厚的交通和区位优势。
1985年三岔河镇就被吉林省政府确定为第一个小城镇综合体制改革试点单位;1994年被吉林省政府批准为“吉林省经济十强镇”;1995年被国家四部委确定为“国家级综合体制改革试点单位”。扶余区县分设后,县城迁至此处,三岔河镇更成了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2001年三岔河镇被吉林省批准为中心镇,2002年三岔河镇又被命名为全国创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2005年6月份,三岔河镇
荣誉排行:
2005年10月,三岔河镇上榜第一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
文化旅游:
石头城子古城址,位于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三岔河镇境内。距松原市区100公里,距扶余县城1公里。是辽代至金代时期的古城遗址,城址呈长方形,东西长500米,南北宽400米,城墙高5至6米,四周有护
历史沿革:
1938年为三岔河街。
1957年12月至1958年9月为三岔河镇,续而为三岔河人民公社。
1962年复为镇建制。
1992年撤销新安乡,合并至三岔河镇。
2005年撤销新城局乡,合并至三岔河镇,仍沿用三岔河镇。
名称沿用至今。
增盛是中国四粒红花生生产基地,由于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标准种植,使四粒红花生成为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食品。2000年荣获扶余县首届评展会特色产品奖。四粒红花生营养丰富,含有大量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维生
| 区划: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三岔河镇 |
| 閸忓厖绨幋鎴滄粦 閼辨梻閮撮弬鐟扮础 閸忓秷鐭楁竟鐗堟 缂冩垹鐝崥鍫滅稊 閹存垼顩︽笟娑毲� |
| 閼辨梻閮撮幋鎴滄粦閿涳拷 QQ閿涳拷264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