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 > 建华区旅游

果氏故居

[移动版] [查看地图]
果氏故居

果氏故居位于东二道街西侧。

齐齐哈尔解放之初,砖城外东二道街曾有多栋具有地方色彩鲜明的四合院式住宅群。它们的主人大多为名门望族,地位显赫,景象体面。但随着历史的变迁,城市的发展,这些风光了几百年的四合院,被湮没在现代化小区的楼群里。唯有这条大街西侧的果氏老宅灯保存尚好。

今天能看见的果氏老宅虽已破旧,间数也有所减少,但从格局、轮廓上看,基本还是原貌。

果氏老宅监狱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最初规模较小,近百年来,经果氏家族后人重新规划、设计、扩建、重修,规模比初建时大了很多,占地扩大到6000平方米。这套被扩建后的老宅,解放之初还很完整,门窗院落格局都没有改变。原型至少是两套四合院,北院向南开门,南院属倒座北开门,有大门、二门、影壁、月亮门、隔栅墙,院内有树木可乘凉,砖石铺路,窗下有花。正房比厢房宽大,建筑镂刻精美,错落有致,翘角飞檐,镇宅饰物雕刻考究。屋内有后暖阁,前后格扇是用带有花格窗的木门构成,木门不用折页,而上下用木轴牵动。

临街的西厢房外侧,由北至南有6间门市房,是典型的清代商家用房。北京老城、沈阳老街都常见这种建筑形式的店铺,它同卜奎正阳街瑞庆和的门面相似。特点是繁衍之上都建有很高的门罩,3个门上首有门楼,装饰风格反应了主人的地位。装饰形式主要是运用青砖的形状,多角度变化来梅花门楼气派。屋顶下的门额,由北向南的3个门上分别悬挂着“大夫第”、“天宝当”、“天宝号”3块大匾。“大夫第”这块匾是皇帝御书,是蓝底金字,显得高贵典雅。在匾下门旁蹲着一对石狮。天宝号、天宝当是果氏后人果考亭于清末时期经营的两个杂货铺的牌匾。

果氏家族的子孙们,从古到今有不少人在社会上地位显赫,如齐齐哈尔第一任汉官学学长果德兴、战功卓著的京旗副都统果松山、在户部供职20多年的果禧晟,都很有名气。除此之外,最让果氏家族觉得光宗耀祖的事,是当朝皇帝御书的“大夫第”匾额和清代俩朝帝师翁同和(光绪帝老师、军机大臣)亲书的题联。

果氏祖籍山东登州蓬莱。早在明朝崇祯十年(1637年),果氏先人率组人组成的队伍,漂洋过海,投奔清军努尔哈赤。后归孔有德,封为“天佑军”称号,后被编入八旗。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果家天佑军随萨布素北征,打退了沙俄收复雅克萨。多次征战,战功卓著,战后随萨布素进驻齐齐哈尔。在这一时期果氏家族着手筹划建造果氏宅院。第一任宅院主任为农阿英(满族人)。农阿英率领的天佑军从清初灭明开始,到皇太极完全统一了黑龙江上中下游为止,参加大小战争无数次,对保卫大清帝国北疆抗击沙俄进犯黑龙江,立下汗马功劳,被当朝皇帝封为奉政大夫,赐“大夫第”匾额一块。这块匾一直挂到房子被拆除为止。“大夫第”建筑风格古朴典雅,翘角飞檐,狼蛛雄浑,雕刻的十分精致。上房门两侧挂有翁同和题联;庭院和屋内还有“世有令德”、“德留去思”灯7块匾额。

果氏家族的后人至今保留一张20世纪30年代前后的老照片。画面背景是老宅屋内,主题是果松禄之孙果定吉及夫人,画面左上角墙上挂着一个不完整的条幅,上面写着“思于物有济”(上面两个字没有照进来)。据说,是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翁同和题赠给他的好友果松禄的。

果松禄是果氏家族十一世孙,也就是奉政大夫农阿英的孙子。他生于道光十八年(1848年),在清朝政府里为官几十年,从黑龙江到京城上下调动过3次,官位由六品屯官升到四品税官,他完成的没见差事都很出色,处处表现出高风亮节,公正廉明的高尚品德,神的军机大臣翁同和的赏识。他力主俭朴:二十康有为主张维新变法,他表示拥护。对待这两件事的观点、态度,他同翁同和不谋而合,从此二人交谈日益增多,感情越来越密切,交谈内容也渐渐涉及了政论主张乃至朝廷的大事。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果松禄年逾60岁,准奏告老还乡。也是这一年,翁同和因为倾向维新变法,得罪了慈溪,被革职罢官,至此,梁超帝师的他永远的离开了朝廷。

果松禄退休,翁同和革职,两件事的时间如此巧合,二人感情又拉近了一步,感慨甚多,都想表达一番。分手之前,翁同和怀着希望、寄托、友谊的深情,题写一联,赠给友人果松禄:

当官思于物有济

凡是求其心所安


>>侵华日军建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