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祠堂位于西二道街(原卜奎街道双兴委内),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吕氏祠堂的主人和它的大家族,300年来背着反清的罪名,从江南流放到塞北,非但没有沉沦下去,反而靠文化、智慧的力量和一颗善良的心,规规矩矩地又重新发达起来,在卜奎城创建了万米基业。
先说祠堂,史料是怎样记载的:吕氏故宅大院,是吕景儒从嘉庆至道光年间逐渐简称的,共有50余间房,二进式院子,占地万余平方米。吕氏祠堂居中,东西两侧各有正房,厢房。即吕氏故宅。正房和祠堂是有脊砖房,厢房等为无脊砖房。东侧正房正厅内原有“泉林容我静”匾额。祠堂为青砖结构,约20平方米,物脊边上有龙吻,屋檐上有瓦当、滴水、两侧山墙突起部分(墀头)的戗檐上有雕刻精美的龙纹和精美的花卉雕饰。东西临街瓦房中间设一门洞,檐下悬挂着“姜水宗风”牌匾。新中国成立后,公私合营时吕氏房产上缴,并被他人租用。
早起在流放到黑龙江的移民中,吕氏家族是人数最多的。他们为什么来到黑龙江,必须从他们的线人吕留良说起。
吕留良(1629-1683),字用晦,号晚村,浙江崇德(今桐乡市崇福镇)人,清初著名思想家,推崇朱熹的种族思想,有《吕晚村文集》等数十种著述。顺治初年中秀才,但很快就反过腔来,思想大变,悔恨清朝给他的功名。他论述的观点是,强调区分华夷的不同,认为满洲女人真就是夷狄,他们入住中原是“--王位”的行为。叫人站稳华夏的民族立场。不吃朝廷俸禄。但觉得当医生接触人多,太显眼,后来干脆出家当了和尚。明朝灭亡的时候他才7岁,就开始有反清思想,一直到老野没有改变自己的一直。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他与世长辞,享年只有54岁。但是,他死的并不安然。他留下的文字照样给他和他的家族带来了残酷后患。
吕留良死后40年,有一个反清更为强烈的人,名曾静。他读了吕氏的著述后,认为此人可以当皇帝,十分崇拜。他与吕留良次子吕毅中交往甚密。后来由于曾静反清的事白露,连累了吕氏家族,引来抄家之祸端。在吕留良著作《吕晚村文集》中,查出“清风虽细难吹我,明月何赏不照人”这类有明显反清意识的言辞,因此,触怒朝廷,将吕留良及其长子吕葆中开关戮尸,焚毁其所有文字著作。这样重的处罚还不算完,又将活着的吕氏子孙,共12户,110人,流放到宁古塔(今宁安),给八旗兵丁当奴隶。吕家的财产全波没收,充当浙江工程费用。
乾隆三十七年(1722年),吕留良子孙吕懿兼结实了一个兰州商人辛金善。此人在宁古塔染上重病,被吕懿兼治愈。商人为了回报吕懿兼的知遇之恩,在京师户部代吕懿兼捐了一个监生。按清朝当时的法律,有了监生这种身份,如果一般案犯可以免其为奴。因吕氏所犯其罪过重,不予承认。吕氏不服,派遣其侄吕敷先进京告状,因怒了当朝皇帝乾隆,下旨将吕懿兼、吕敷先及其家属4支30人,全部离开宁古塔再一次流放到更边远的不亏成,给批甲人当奴隶。
落脚于卜奎的吕氏后人,首先以其热情与才华创立卜奎第一家私塾学堂,让塞北的孩子走进学文化、求知识的殿堂。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吕氏后人吕子珍,同合伙人常宝山,在南大街门牌3号开办一处粮站,经营粮油。商号名称为“涌巨广”,委任邵子生为经历,资本金7600元,有店伙计19人。在那个时代,这个规模当属大企业。嘉庆年间,卜奎发生了一场十分严重而流行面广的瘟疫,全程的老板姓都恐慌起来。吕留良玄孙吕景儒研制一种解毒的中药,又自己出钱买药配制,将制成的药投放到灾情较重的十几口水井里,让有病的人得到医治,无病的人得到预防,使全城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灾情很快解除。
1912年10月15日,章太炎受袁世凯之命,以东山省筹边使的身份来黑龙江省城齐齐哈尔市。下车后,未及休息,风尘仆仆第一步就他进了吕氏祠堂。此时,“姜水宗风”匾额尚在。吕氏家族几乎全员出动迎接这位大人。后来,省教育会得知消息,又正式召集师范、政法,以及中学学生开了一个欢迎会。博学大师章太炎拜谒吕氏祠堂之后,攒文赞扬吕氏之后:“后裔多以塾师、医学、商贩为业。土人称之曰老吕家,虽未台隶,求师者必于吕氏,请犯官遣戍者,必履其庭,故土人不敢轻,其后裔亦未尝自屈也”。
吕氏家族的人在漫长的岁月里,付出了极大的艰辛,办学施教、行医治病、经商积累,逐渐发展壮大起来,成为卜奎古城的大户大家。吕留良玄孙吕景儒是吕氏家族的优秀代表,靠创业积累,历史嘉庆、道光两朝,完成了吕氏故宅好大的建设工程。
2000年,吕氏旧居的东侧正房、厢房20余间被拆除,先存还有西厢房及房后一趟房子,共30余间,但已找不到原貌。现今,齐齐哈尔市还有10余户吕氏后人,吕氏家族第15代传人吕岩泰依然住在老宅附近。吕氏家族的《吕氏宗谱》和他们用过的医术,作为一笔文化财富全部献给了市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