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其该烽燧
地处尉犁县阿克苏甫农场东北11公里的孔雀河北岸。西约15公里至孙基烽燧,北部远至库鲁克塔格山。烽体为土块(间芦苇和胡杨木)建筑,残存严重,平面呈长方形,东西宽4米、南北长6米,残高8米。烽体外表可见胡杨木外露。周围红柳等植被茂盛。具体位置为东经86°49′54″,北纬41°19′28″。海拔高度932米。
萨其该烽火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阿克苏甫乡喀尔柔提村东北7千米。地处孔雀河冲积平原与库鲁克山前洪积扇接壤地带的红柳包中。红柳包呈西北-东南向带状分布,宽达500米。四周地势呈东北至西南缓斜,地表为粉沙土质。附近无村庄,西约1.9千米有一条大致南北向的土路,土路西侧及南部的孔雀河冲积平原滩地有大片新开垦的耕地,沿土路南行可至卡尔喀特村。南约3.5千米为孔雀河,西南19千米为阿克苏甫乡,北约5.5千米为北山便道。
烽火台坍塌严重,外形呈尖顶的土包状。底部周长63米,残高7.5米。从顶部坍塌面观察,烽火台由两部分构成,中心体似堆积土层夹芦苇层筑起,外周为土坯“墙”建筑,厚约1米。建筑结构为三层或四层土坯夹一层芦苇层,土坯长36、宽20、厚8厘米,芦苇层厚约0.03米。烽火台近顶部东壁的土坯“墙”较平直,呈内收状,故推断原烽火台平面应为正方形或长方形,立面呈梯形。坡面上见碎土坯、芦苇层、胡杨木桩等烽火台的坍塌物。多数胡杨木桩一端削尖,长约100、直径8 ~ 12厘米,应为烽火台上加夹的木椽,烽火台南壁近顶部仍存一些伸出烽火台外的木椽。烽火台北壁的底部有一个坑,坑壁见一层红柳,疑为烽火台底部的铺垫层。烽火台西、西北侧近底部的坡面上见几片酥碎的陶片和一些炭粒及碎畜骨等,陶片有夹砂灰陶和夹砂红陶两种,质地较细,火候较高。此烽火台的筑法与孙基烽火台、克亚克库都克烽火台、脱西克西烽火台相似。根据地理位置和建筑特点推测,该烽火台年代为汉晋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