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地山烽燧群位于北山便道东端,南距34团约46.2公里。
34团向北穿越沙漠,一条简易便道可抵营盘古城和兴地山烽燧,原此地有甘草连,过度采摘后已致甘草资源接近枯竭,连队撤离,空余成片房舍,荒芜一片。
原公益林保护站现驻扎有维族文保员,负责管理营盘古城机器墓葬区的安全。
兴地山1、2、3号烽燧似应为三组佛塔建筑,南距营盘古城约3公里。
三组建筑遗址呈直线分部,位于一道宽约50-80米的梁脊之上,南北分布,周边为荒漠的石砾区域。东西两侧为北高南低的山前冲蚀区域,雨蚀冲沟明显,东南侧局部地区甚至可以形成高十余米的陡崖。烽燧的西、南区域存大量古墓遗址,西南方向公路旁有一大组佛寺遗址,公路南侧则有圆形的营盘古城遗址和位于其西侧的营盘烽燧。
兴地山烽燧所处之整个石砾土梁上几乎无植被生长,两侧的沟壑之内红柳丛、红柳包星星点点。
三组遗址与南侧的营盘佛寺遗址、营盘古城遗址等几乎位于同一直线之上,从南向北逐次升高,似有与库鲁克山相通之意。
兴地山1号烽燧位于最北侧,从卫星影像上观察原地面似有东北——西南方向的两组墙垣建筑,北侧墙垣建筑长160米,宽60米。南侧墙垣建筑长130米,宽60米。现地面墙垣痕迹清浅,不宜观察。遗存建筑位于南侧墙垣建筑的东南角处,现场两土堆状夯土土块建筑残迹。东南侧一处体型较大,形制全失,具体表现为地表高约1米的长条形土包,其上有一处较大的坑穴,整个建筑残迹表面皆被黑色小石砾覆盖,为大风吹刮至此。西北侧一处相距十余米,略小,略呈圆形土墩状,东侧一个掏掘豁口,从残存面可见该建筑系夯土和土坯混合而建,在夯筑约50cm后,平铺一层土坯砖块。据巴州文物局相关文献记录,土坯尺寸为38×20×10厘米。
兴地山1号烽燧南90米处,一小型遗址残迹。
兴地山2号烽燧北距1号烽燧500米,地面残土包,为夯土土块建筑,略呈圆状,底部直径约6米,残高2米,烽体北部有一盗洞至中心,从创面可见烽燧下部为夯土结构,上部为土坯砖砌结构。
兴地山3号烽燧北距2号烽燧300米,地面残土包,为夯土土块建筑,略呈圆椎体,底部直径约8米,残高4.5米,总体形制似底部高台,其上一圆柱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