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永安桥、福德桥。位于会泽县梨园乡江底村北的牛栏江上。桥南北横跨于长江上游支流牛栏江江面上。牛栏江南岸为曲靖市会泽县江底村,北岸为昭通市鲁甸县江底村。
桥全长49米、净跨38米、宽3.15米。桥用14根铁索与南北桥墩牢固相连,其中桥面10根、东西护栏各2根。桥身用40根长1.2米、直径5厘米的铁杆连接,桥上铺垫木板,两侧桥栏与桥面悬空高1米。铁索每根直径25厘米。南北桥墩用墨石嵌砌,与山连接。铁索两端嵌于石墩内并用铁构件固定。南北桥墩上建桥房,北桥房为硬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南桥房为悬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均为3开间,通面阔9.85米、进深9.35米。进出桥面必须由桥房通过。北桥房内专置建桥碑3通,后因军阀混战和剿匪征战,两度火攻,北桥房被毁,碑石尚存而文字却不能辨认。南桥房因年久失修,现严重坍塌,濒临损毁。桥房的两端迎桥面处原安置有石虎、石猴镇桥,20世纪60年代“文革-”中被推入江中冲毁。
江底铁索桥是连接曲靖与昭通之间的必经津梁,所处图片图片区域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据地方志书记载:清初,曾4次于牛栏江上架桥,皆毁于水。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又建福德桥,经3年修造而成。清同治十三年(1874)建铁索桥,历时8个月方竣工,名永安桥,即今之铁索桥。桥成,建桥房,派兵驻守,云贵总督撰书楹联“桥横铁索千年水,江汇金沙万里来”1副,悬挂于桥北端桥房檐柱上。中华民国16年(1927),两端桥房及桥面木板均毁于战火。此后,鲁甸、会泽两县分别各自修建一端桥房,并轮流维修和更换桥面木板至今。现村中旧时营盘遗址和拴马桩尚存。铁索桥的建成,改善了会泽县与鲁甸县之间的交通。直至现在,仍然发挥着作用。
江底铁索桥的建成体现了云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是当时东川府(会泽)铜运出境的必过之桥,为“滇铜”的京运和滇东北地区人民的交往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对研究清代牛栏江水文资料、矿业运输、当地交通发展状况,以及铁索桥的建造技艺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1986年12月,会泽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曲靖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